返回

大乘玄問答第五(佛性義玄卷第三之上)

首頁
    阿含佛性者。

    實敏僧都遣虎義也(雲雲)問。

    華嚴經中。

    說佛性其語分明乎。

    答。

    不甚分明(雲雲)。

     問。

    華嚴經文雲。

    菩薩随喜心。

    不斷如來性。

    又雲欲不斷佛種姓者。

    當發菩提心。

    又性起品中明。

    從寶王如來性。

    而起離世間因得入法界也。

    結前因果。

    生後因果也。

    是分明佛性義。

    何雲不甚分明乎。

    答。

    玄雲。

    故華嚴明佛性有果。

    而未作正因緣因之名亦未作果。

    與果果之秤至如具足明佛性義。

    即如涅槃中所辨。

    故真明有因有因因有果有果果。

    今時一師每以涅槃經為證。

    然此一教處處皆明佛性(雲雲)。

     問。

    明佛性有始終無始終兩義。

    爾以何說為無始終義欤。

    答。

    如涅槃雲。

    十二因緣。

    不生不滅。

    不一不二。

    不常不斷。

    不來不去。

    不因不果。

    又言佛性者。

    有因有因因有有果也(雲雲)。

     問。

    且付後文。

    以十二因緣名因。

    是境界佛性也。

    以所生觀智為因。

    因以三菩提為果。

    以大涅槃稱果之也。

    然言無始終者。

    是因果相續。

    如車輪義。

    于十二因緣。

    更無論其因。

    于涅槃果。

    更不明其果。

    而何雲無始終乎。

    答。

    玄雲。

    此是無始終義。

    何者如所生觀智因。

    因而有故名因因。

    十二因緣亦因。

    因而有又是因因。

    既互為因。

    與因因故。

    是無始始也(文)。

     問。

    玄雲。

    第二作三世有始終撿者。

    凡有三句。

    一是因非果即是境界因。

    故經言是因非果如佛性。

    二者是果非因。

    即是果果性。

    故經言是果非因名大涅槃。

    三者是因是果。

    即如了因及三菩薩。

    斯即亦因亦果。

    望後為因。

    望前為果。

    既言境界是因非果。

    涅槃是果非因。

    所以名為有始終義文。

    十二因緣既非果大涅槃。

    亦非因以此為有始終義。

    何今以同因性等為無始終義乎。

    答。

    雖同是四種佛性。

    而以緒是因非果是果非因。

    故取此義邊。

    雲有始終而取于因。

    亦可有因因之義邊。

    為無始終。

    各分取一義論之也。

     問。

    付因性因因性等四種佛性。

    且何名因因性耶。

    答。

    謂十二因緣。

    所生觀智也。

    問。

    因十二緣。

    生觀智佛性。

    觀智是菩提之因。

    境界是因之因也。

    故可以十二因緣名因因性也。

    例如涅槃。

    是果宛之果。

    故名果之耶。

     答。

    玄雲。

    境界已是因。

    此之觀智因因而有。

    故名因因。

    好體十二因緣。

    應是因因而有。

    故名因因。

    彼向望前此即望後。

    皆是因因也(文)。

     問。

    世界無邊有何過乎。

    答。

    照若窮盡。

    即是有邊照。

    若不盡佛智應不圓(雲雲)問。

    世界無邊。

    随佛智亦無邊。

    何有佛智不圓過乎。

    又以無邊智照盡者。

    猶是無邊義也。

    何雲照窮盡即是有邊乎。

    答。

    是智論意也。

    謂世界若無邊者便壞一切智(雲雲)。

     玄雲。

    無量世界。

    無邊佛智。

    應不圓耶。

    若。

    言如無邊而照可自破之。

    何勞更難照。

    若窮盡即是有邊照。

    若不盡智。

    則不員此難那得去本有始有義亦如是(雲雲)。

     若窮盡下重釋之。

     問。

    衆生佛性本來自有者。

    為是實說為當何。

    答(雲雲)問。

    若方便說者。

    甘藥停山由來已久。

    圓珠沉水實自積時(雲雲)本有佛性。

    乃是佛性大宗也。

    若非實說為宗歸何用耶。

    大經有貧女寶藏之。

    況法花設穿鑿高原之譬。

    是誠了義大乘。

    實說開推顯實旨歸耶。

    若言實說者。

    玄雲。

    如來方便為破衆生無常病故。

    說言一切衆生佛性。

    本來自有。

    以是因緣得成佛道(雲雲)明知但是方便說也。

    答。

    玄雲。

    一家相傳。

    明佛性義。

    非有非無。

    非本非始。

    亦非觀當故。

    經雲但以世俗文字數。

    故說有三世。

    非謂菩提有去來今。

    以非本非始故(雲雲)又大師常引大經雲(初卷)諸優婆塞。

    深樂觀察諸對治門。

    謂常無常我無我等(雲雲)。

     但對昔教無常。

    今教明常住為實說。

    若望正性以常無常并為方便也。

     問。

    付本有始有門。

    生死始有涅槃本有義如何釋之乎。

     答。

    如第一念為新第二念為故(雲雲)意者生死在先為始有。

    涅槃在後。

    為本有雲也。

    問。

    此釋不明。

    夫本有之名言。

    必因先來本有義也。

    如雲自體本空名為涅槃。

    說本來寂靜自性涅槃。

    是可雲涅槃本有義說即此法界輪轉五道。

    名曰衆生。

    又說随其流處有六種味。

    或處說雲依如來藏。

    故有生死(雲雲)是可雲生死始有義義也。

    然何雲生死在先為始。

    有在後名本有耶。

    就中涅槃若必在後者何名本有耶。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