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邊無邊亦約五陰。
故成二十。
如去不如去亦成二十。
合為六十。
一異為本。
合為六十二。
正觀論文出觀六種品也。
若無等論作若無相。
于彼等六字非論文也。
第三違大教。
思益經雲。
于未來世有惡比丘。
說有相法得成聖道。
佛垂此敕懸誡将來。
既曰惡人。
理是邪說。
違背大教。
宜須破之。
思益經四谛品雲。
梵天當來有比丘。
不修身。
不修戒。
不修心。
不修慧。
是人說生相是苦谛。
衆緣和合是集谛。
滅法是滅谛。
以二法求相是道谛。
佛言。
我說。
此愚人是外道徒黨。
我非彼人師。
彼非我弟子。
是人堕于邪道。
破失法ヲ故。
說言有谛。
第四守小筌。
夫為未識源者。
示之以流。
令尋流以得源。
未見月者。
示之以指。
令因指以得月。
窮流則唯是一源。
亡指則但是一月。
蓋是如來說小之意也。
而毗昙之徒執固小宗。
不趣大道。
守筌喪實。
故造論破之。
莊子外物雲。
筌者所以在魚。
得魚而忘筌。
蹄者所以在兔。
得兔而忘蹄。
言者所以在意。
得意而忘言。
吾安得夫忘言之人。
而與之言哉。
智論九曰。
如人以指指月。
以示惑者。
惑者觀指而不觀月。
人語之言。
我以指指月。
令汝知之。
汝何着指而不觀月。
此亦如是。
語為義指。
語非義也。
第五迷自宗。
諸聖弟子有所述作。
本為通經。
而阿含之文親說無相。
故善吉觀法空而悟道。
身子入空定而佛歎。
阿毗昙人但明見有。
故自迷本宗。
成實論身見品。
引第一義空經·大空經·有羅陀經皆是阿含部也。
智論三十一雲。
雜阿含中大空經。
說二種空。
衆生空法空。
羅陀經中說。
色衆破裂分散。
令無所有。
筏喻經中說。
法尚應舍。
何況非法。
波羅延經·利衆經中說。
智者于一切法不受不着。
若受着法則生戲論。
若無所依止。
則無所論。
諸得道聖人。
于諸法無取無舍。
若無取舍。
能離一切諸見。
如是等三藏中處處說法空。
是名為一切法空。
又十一略雲。
須菩提好行空三昧。
如佛在忉利天。
夏安居已。
還下閻浮提。
閻浮提中四部衆集。
坐中有佛及轉輪聖王諸天大衆。
衆會莊嚴先未曾有。
須菩提心念。
今此大衆雖複殊勝。
勢不久停。
磨滅之法皆歸無常。
因此無常觀之初門。
悉知諸法空無有實。
作是觀時。
即得道證。
又雲。
舍利弗目連聞頞鞞所說之偈已。
即得初道。
與二百五十弟子。
俱到佛所。
佛告諸比丘。
汝等見此二人在諸梵志前者不。
諸比丘言。
已見。
佛言。
是二人者。
是我弟子中。
智慧第一。
神足第一弟子。
六無本信。
文殊問經雲。
十八及本二皆從大乘出。
無是亦無非。
我說未來起。
十八者。
謂十八部異執也。
及本二者。
根本唯二部。
一大衆部。
二上座部。
而阿毗昙是十八部内薩婆多部。
從大乘出。
即大為小本。
而執小之流聞大乘不信。
是以破之。
問。
何以知執小之人不信大法耶。
答。
智度論雲。
旃延弟子答龍樹雲。
我聞大乘心不都信。
故外國執小乘者。
與學大乘人分河飲水。
文殊問經文出分别部品也。
智論四雲。
迦旃延子弟子輩曰。
摩诃衍中雖有此語。
我亦不都信。
第七有偏執。
大集經雲。
雖有五部。
并不妨如來法界及大涅槃。
而阿毗昙人保執自宗排斥他說。
便違法界拒大涅槃。
累障既深。
宜須傷歎。
五部謂昙摩鞠多。
薩婆若帝婆·迦葉毗彌沙塞。
婆蹉富羅也。
大集經二十三雲。
善男子。
如是五部雖各别異。
而皆不妨諸佛法界及大涅槃。
第八非學本。
大品經雲。
欲知四緣。
當學波若。
外人問龍樹雲。
欲學四緣。
應學毗昙。
雲何乃學波若。
論主答曰。
初學毗昙似如可解。
轉久推求則成邪見。
問曰。
學毗昙雲何乃成邪見。
答。
若言四緣生諸法者。
誰複生于四緣。
若四緣更從他生。
則他複從他。
如是無窮。
若其四緣自然而有。
不從他生者。
萬物亦應不由四緣。
當堕無因。
故從則無窮。
窮則無因。
由此二門則不信因果。
故久學毗昙。
成于邪見。
大品經序品雲。
菩薩摩诃薩欲知諸法因緣·次第緣·緣緣·增上緣。
當學般若波羅蜜。
智論三十二雲。
問。
若欲廣知四緣義。
應學阿毗昙。
雲何此中欲知四緣義。
當學般若波羅蜜。
答曰。
阿毗昙四緣義。
初學如得其實。
求之轉深入于邪見。
又雲。
複次諸法所因因于四緣。
四緣複何所因。
若有因則無窮。
若無窮則無始。
若無始則無因。
若然者一切法皆應無因。
若有始始則無所因。
若無所因而有。
不待因緣。
若然者一切諸法。
亦不待因緣而有。
複次諸法從因緣生有二種。
若因緣中先有。
則不待因緣而生。
則非因緣。
若因緣中先無。
則無各各因緣。
以戲論四論故。
有如是等過。
如般若波羅蜜不可得空。
無如是等失。
如世間人耳目所睹生老病死。
是則為有。
細求其相則不可得。
以是故般若波羅蜜中。
但除邪見而不破四緣。
是故言欲知四緣相。
當學般若波羅蜜。
第九弊真言。
大集經雲。
甚深之義不可說。
第一義谛無聲字。
陳如比丘于諸法獲得真實之知見。
本起經雲。
頞鞞沙門即五人之一。
為身子說偈雲。
一切諸法本。
因緣空無主。
息心達本源。
故号為沙門。
身子聞之即得初果。
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