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論玄義誘蒙卷中

首頁
    若出者。

    謂常恒清涼不變義故等。

     次涅槃為常住教者。

    然常與無常皆是對治用門。

    若論涅槃。

    體絕百非理超四句。

    舊宗但得用門未識其體。

    故亦失旨也。

    涅槃二十一雲。

    如來涅槃非有非無。

    非有為非無為。

    非有漏非無漏。

    非色非不色。

    非名非不名。

    非相非不相。

    非有非不有。

    非物非不物。

    非因非果。

    非待非不待。

    非明非暗。

    非出非不出。

    非常非不常。

    非斷非不斷。

    非始非終。

    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

    非陰非不陰。

    非入非不入。

    非界非不界。

    非十二因緣非不十二因緣。

    如是等法甚深微密等。

    又二十二雲。

    如來非天非非天。

    非人非非人。

    非鬼非非鬼非地獄畜生餓鬼非非地獄畜生餓鬼。

    非衆生非非衆生。

    非法非非法。

    非色非非色。

    非長非非長。

    非短非非短。

    非相非非相。

    非心非非心。

    非有漏非無漏。

    非有為非無為。

    非常非無常。

    非幻非非幻。

    非名非非名。

    非定非非定。

    非有非非有。

    非無非非無。

    非說非非說。

    非如來非不如來等。

    又二十七雲。

    善男子。

    佛性者亦色。

    非色非色非非色。

    亦相。

    非相非相非非相。

    亦一。

    非一非一非非一。

    非常非斷。

    非非常非非斷。

    亦有亦無。

    非有非無。

    亦盡亦非盡。

    非盡。

    非非盡。

    亦因亦果。

    非因非果。

    亦義。

    非義非義非非義。

    亦字。

    非字非字非非字。

    亦苦亦樂。

    非苦非樂。

    亦我。

    非我非我非非我。

    亦空。

    非空非空非非空。

     次難二谛。

    迷失二谛凡有三人。

    一毗昙執定性之有迷于假有。

    故失世谛。

    亦不知假有宛然而無所有。

    複失一真空。

    二者學大乘者名方廣道人。

    執于邪空不知假有。

    故失世谛。

    既執邪空迷于正空亦喪真矣。

     三者即世所行雖具知二谛。

    或言一體或言二體。

    立二不成複喪真俗也。

    智論一雲。

    更有佛法中方廣道人言。

    一切法不生不滅空無所有。

    譬如兔角龜毛常無。

    中論疏二曰。

    開善謂真俗一體。

    故名為一。

    龍光謂真俗異體。

    故名言異。

    今俱斥之。

    故雲不一不異。

     問。

    真俗一體此有何過。

    答。

    若俗與真一真。

    真俗亦真。

    若真與俗一俗。

    俗真亦俗。

    若真真俗不真。

    則俗與真異。

    若俗俗真不俗。

    則真與俗異。

    故二途并塞一體不成。

    問。

    一既有過。

    異應無咎。

    答。

    經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若言各體。

    相即便壞。

    若有相即。

    便二體不成。

    故進退無通異義亦屈。

    然五時不立真俗又傾。

    大乘之宗言将何寄。

    大品習應品雲。

    舍利弗。

    非色異空。

    非空異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識亦如是。

     顯正第二。

    自上已來破外道·毗昙·成實·大乘。

    從此已後序前四宗斥于三論。

    故通其邪難顯明正理。

    上既遍斥四宗。

    于時群難競起鹹疑。

    龍樹非是正師。

    所造之論應為邪法。

    是故此章次明顯正義。

    正義雖多略标二種。

    一明人正。

    次顯法正。

    言人正者。

    楞伽經。

    大慧菩薩問。

    世尊滅度後是法何人持。

    佛說偈答。

    于我滅度後。

    南天大國中有大德比正。

    名龍樹菩薩。

    住初歡喜地。

    為人說大乘能破有無見。

    往生安養國。

    次摩耶經雲。

    摩耶問阿難曰。

    佛滅度後何人持法。

    阿難答曰。

    如來正法五百年。

    第一百年優婆掘多說法教化住持正法。

    次二百年屍羅難陀比丘于閻浮提度十億人。

    次三百年青蓮華眼比丘說法教化度半億人。

    次四百年間牛口比丘演說法要度一萬人。

    第五百年寶天比丘度二萬人。

    八萬衆生發菩提心正法便滅。

    六百年間九十六種邪見競興破滅佛法。

    馬鳴比丘摧此外道。

    七百年間有一比丘名曰龍樹。

    善巧說法然正法炬滅邪見幢。

    尋大小乘經。

    親記龍樹破邪顯正。

    今内外并呵大小俱斥。

    何所疑哉。

    又馬鳴龍樹佛有誠記。

    尚複生疑。

    法勝诃梨無經所印。

    雲何辄受。

    魏譯楞伽九雲。

    如來滅世後誰持為我說。

    如來滅度後未來當有人。

    大慧。

    汝谛聽。

    有人持我法。

    于南大國中有大德比丘。

    名龍樹菩薩。

    能破有無見為人說我乘大乘無上法。

    證得歡喜地往生安樂國。

    大慧問辭在第一卷。

    雖有多問無何人持之語也。

    摩诃摩耶經下雲。

    時摩诃摩耶即問阿難。

    汝于往昔侍佛以來聞世尊說。

    如來正法幾時當滅。

    阿難垂淚而便答言。

    我于往昔曾聞世尊說于當來法滅之後事。

    雲佛涅槃後摩诃迦葉共阿難結集法藏。

    悉事畢已摩诃迦葉于狼迹山中入滅盡定。

    我亦應當而得果證次第随後入般涅槃。

    當以正法付優婆掬多。

    善說法要如富樓那廣度之衆。

    又複勸化阿輸迦王。

    令于佛法得固正信以佛舍利廣起八萬四千諸塔。

    二百歲已。

    屍羅難陀比丘善說法要。

    于閻浮提度十二億人。

    三百歲已。

    青蓮華眼比丘善說法要度半億人。

    四百歲已。

    牛口比丘善說法要度十萬人。

    五百歲。

    寶天比丘善說法要度二萬人。

    八萬衆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正法于此便就滅盡。

    六百歲已。

    九十六種外道等邪見競興破滅佛法。

    有一比丘。

    名曰馬鳴。

    善說法要降伏一切諸外道輩。

    七百歲已。

    有一比丘。

    名曰龍樹。

    善說法要滅邪見幢然正法炬。

    八百歲後。

    諸比丘等樂好衣服縱逸嬉戲。

    百千人中或有一兩得道果者。

    千五百歲後。

    一切經藏皆悉入龍宮佛法滅盡。

     問。

    法勝乃未見誠文。

    诃梨亦有明據。

    阿含經雲。

    實名四谛。

    是故比丘當成四谛。

    佛垂此敕懸鑒有在。

    逮茲像末允屬诃梨。

    為成是法故造斯論。

    纮宗若斯。

    豈虛構哉。

    答。

    蓋是指像末。

    豈别主诃梨。

    故非所據也。

    增一阿含四谛品解四谛竟結雲。

    如是比丘。

    有此四谛。

    實有不虛。

    世尊所說。

    故名為谛。

    諸有衆生二足·三足·四足·欲者·色者&m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