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
無因據其因無自然明乎果有者。
謂無因外道計如外草木自生自死人亦同之。
自然外道計自然為道。
但自然見有二家。
一者莊周自然。
如莊子注曰。
鹄不日浴而白。
烏不日黔而黑。
皆是自然。
如此六篇明自然義。
二者外道自然。
如納衣計。
如犢生已自然飲乳。
^8□尖烏黑。
火上水下。
風輕地重。
皆無其因。
自然爾耳。
故中論疏一曰。
從自然生者。
外道推求諸法。
因義不成。
故謂萬法自然而生。
但解自然有二家。
若如莊周所論。
明有之已生則不須生。
無之未生須複何能生。
今言生者自然爾耳。
蓋不知其所以然謂之自然。
此明自然有因自然無因。
二者外道。
謂諸法無因而生名自然。
故經雲。
莿頭自尖飛鳥異色。
誰之所作。
自然爾耳。
所言經雲者。
涅槃經也。
彼經第四十曰。
納衣梵志言。
瞿昙。
如龜陸生自能入水。
犢子生已能自飲乳。
魚見鈎餌自然吞食。
毒蛇生已自然食土。
如是等事誰有教者。
如刺生已自然頭尖。
飛鳥毛羽自然色别。
世間衆生亦複如是。
有利有鈍(乃至)一切法中各有自性。
問。
外道自然與莊子自然若為異耶。
答。
碩法師釋曰。
異。
若此中自然無因而有故是自然。
若莊子自然。
因自然果乃至自然萬物。
可有準此釋意二自然别也。
玄。
則善招地獄惡感天堂者。
意言。
若謂依因得于果。
善感天堂惡堕地獄。
而今如汝謂無因而有果者。
無惡因善者須招地獄。
無善因惡者須感天堂。
故雲善招地獄惡感天堂也。
玄。
問曰有人言自然有因等者。
次舉莊子自然救之。
如上所明。
序疏曰。
百化萬化猶萬物之異名言萬化不同者。
述義曰。
萬化者萬物之異名。
以因緣生俗法萬差。
即曰萬化。
化者生義。
莊子曰。
天地者萬物之總名也。
天地以萬物為體。
而萬物必以自然為正自然者不為而自然者也。
故大鵬之能高。
斥鴳之能下。
椿木之能長。
朝菌之能短。
凡此皆自然之所能。
非為之所能也。
不為而自能。
所以為正也。
玄。
義成^7□楯者。
^7□即锵戈。
楯謂旁牌。
韓子雲。
宋人有(下)賣矛楯者(上)雲此矛極利。
所刺皆陷。
有買楯者。
雲此楯極堅。
無能陷者。
或人謂雲。
用子之矛刺子之楯如何。
因而絕對。
今喻語互違耳。
玄。
神道幽玄等者。
序疏幽玄二字俱訓深耳。
又玄謂玄闇不可得見也。
玄。
義經丘而未曉者。
丘謂孔丘。
史記曰。
孔子生魯昌平鄉陬邑。
其先宋人也。
曰孔防叔。
防叔生伯夏。
伯夏生叔梁纥。
纥與顔氏女野合生孔子。
禱于尼丘得孔子。
魯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
而首上圬故。
因名曰丘。
字仲尼。
姓孔氏。
謂尼丘是山名也。
在魯國。
孔子首似彼山也。
白虎通曰。
孔子見周道陵遲自衛反魯(魯衛國名)定五經而行其道。
注曰。
五經者。
周易尚書毛詩禮記春秋也。
三史者。
史記漢書後漢書也。
此孔丘教未明神識相續未來感果。
故雲經丘未曉矣。
言理涉旦而猶昏者。
旦謂周公旦。
周文王子。
武王弟。
成王叔父也。
史記曰。
周公乃踐祚。
代成王攝行政當國。
于是卒相成王。
而使其子伯禽代就于魯。
周公戒伯禽曰。
我文王之子。
武王之弟。
成王之叔父。
我于天下亦不賤也。
然我一沐三投發。
一飯三起待士。
猶恐失天下之賢人。
子之行魯。
慎無以國驕人矣。
周文王益述易卦。
周公旦作爻辭釋之。
潔靜精微以為先耳。
此周公旦未都說因果相續未來不斷。
故雲涉旦猶昏矣。
玄。
經雲。
如雀在瓶中等。
十地經文焉。
玄。
前薪非後薪則知指窮之術妙者。
此二句即舉喻重顯(下)上火之傳異薪相(上)下二句者合法明(下)上神之傳異形相(上)也。
前薪燒盡為窮也。
前薪窮時指繼後薪為指。
此則前窮指後。
故言指窮也。
此火傳而相續之術法。
故為術。
美于此術故言術妙矣。
又義以指指(下)盡前薪之事(上)故言指窮。
故莊子曰。
指窮于為薪火傳也(窮盡也。
為薪猶前薪也。
前薪以指。
指盡前薪之理故。
火傳而不滅。
心得納養之中。
故命續而不斷明夫養生乃生之所以生也)不知其盡也(夫時不再來。
今不一停。
故人之生也一息一得耳。
向息非今息故納養而命續。
前火非後火故為薪而火傳。
火傳而命續。
由夫養得其極也。
世豈知其盡而更生哉。
彼已上莊子并郭象注)莊子注疏曰(玄英)窮盡也。
薪柴樵也。
為前也。
言人然火用乎前之能盡。
然火之理者。
新薪雖盡。
後薪以續。
前後相繼。
故火不滅也。
亦猶善養生者。
随變任化。
與物俱遷故吾薪吾曾無系戀。
未始非我故續而不絕者也。
夫迷忘之徒沒情執固。
豈知薪薪不住念念遷流。
昨日之我于今已盡。
今日之我更生于後耶。
準此可悉。
情數感深者。
謂有情數因果感赴相續無際。
故言深矣。
(裡書雲)
中論疏記五(本)雲。
所以言情者。
意根當體是情。
餘五能生情因。
從果為稱。
故言情也(文)中論疏記第五(末)雲。
如雀在瓶等者。
七女經文列七女人說。
今是第七女人所說事等(文)
宗鏡錄第七十七雲。
問。
三界初因。
四生元始。
莫窮本末。
罔辨根由。
莊老指之為自然。
周孔銘之為渾沌。
最初起處如何指南。
答。
欲知有情身土真實端由。
無先我心。
更無餘法(文)
宗鏡錄第三十九雲。
無生義雲。
若無有妙神一向空寂者。
不應有佛出世說法度人(文)又雲。
故知緣謝形柏。
真靈不墜。
如薪盡故滅。
火性常然。
此緣雖滅于今生。
彼緣複興于異世(文)
中論疏第三雲。
心是神靈之法。
有相開避義。
色是無知。
無有此能(文)
元康師肇論疏上雲。
神道謂神妙之道。
即佛道也(文)百論疏中卷雲。
問。
此間九流七略明有神不。
答。
周孔老莊但明一世事。
亦不論神。
故義經丘尚未曉。
理涉旦猶昏(文)中論疏記雲。
若通而為論。
一切萬法但一世都盡。
後世永無生。
邪見名斷見如前解。
若别而為論。
計有情物是常是斷者。
如他論解。
何者。
無情物現見一世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