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論玄義檢幽集第三

首頁
    衆多。

    譬如密林。

    故雲稠林也。

    若有若無等者。

    此明二見也。

    智度論雲。

    愛多者著有故起有見。

    見多者着無故起無見。

    又雲。

    四見多者著有。

    邪見多者着無也。

    依止此諸見具足六十二者。

    明六十二見也。

    大品雲。

    譬如我見攝六十二見則我見為六十二見本。

    大品又雲。

    一異為本。

    此經以有無為本。

    此三不相違也。

    由計有我故生諸見。

    則我其本。

    以有我故計我與陰一。

    我與陰異。

    故以一異為本。

    我與陰一則陰滅我滅。

    便起斷見。

    我與陰異則陰滅我存。

    故起于常見。

    斷常即是有無故。

    以有無為本。

    有無謂邊見也。

    邊見為六十二見本。

    我為邊見之本也。

    六十二見者。

    大品佛母品開十四難為六十二。

    十四難者。

    神及世間常無常等四。

    神及世間邊無邊等四。

    死後如去不如去等四。

    合為十二。

    及身與神一。

    身與神異。

    合為十四。

    常無常内約五陰作之。

    一陰具常無常四句故成二十。

    邊無邊亦約五陰故成二十。

    如去不如去亦成二十。

    合為六十。

    一異為本為六十二。

    又釋。

    即色是我。

    離色是我。

    我住色中。

    色住我中。

    一陰有四。

    五陰二十。

    約三世為六十。

    斷常為本。

    合六十二。

    十六為即陰。

    四十六為離陰。

    又釋。

    一陰上計有無二種。

    五陰便成十見。

    三世為三十。

    凡夫五陰有三十見。

    聖人五陰亦三十。

    合有六十。

    涅槃非三世攝。

    但計涅槃。

    有無二合成六十二見也。

     問。

    五見攝六十二見不。

    答。

    我見為六十二見本。

    邪見撥無。

    而六十二計有故不攝邪見。

    見取以六十二見為第一。

    戒取謂六十二見為道。

    則四見非六十二攝。

    而六十二見屬邊見也。

    問。

    就第一釋十四難相何。

    委示之。

    答。

    十四難者。

    謂執邪違正。

    因之為難。

    亦可邪執礙聖道。

    能與出世為留難。

    故名之為難。

    難别不同故說十四。

    神及世間常無常等四者。

    一神及世間二俱是常。

    二神及世間二俱無常。

    三神及世間亦常無常。

    四神及世間非常非無常。

    所言神者。

    橫計我人名之為神。

    言世間者。

    論說有三。

    一衆生世間。

    二五陰世間。

    三國土世間。

    于此三中随人取别。

    亦有常等四種見。

    别相如别。

    神及世間邊無邊等四者。

    一神及世間二俱有邊。

    二神及世間二俱無邊。

    三神及世間亦有邊無邊。

    四神及世間亦非有邊亦非無邊。

    别相又如前。

    如去不如去等四者。

    一者如去。

    二不如去。

    三亦如去亦不如去。

    四非如去非不如去。

    言如去者。

    如從前世來生此間。

    去向後世亦複如是。

    故雲如去。

    不如去者。

    有人說言。

    如從前世來生此間。

    死後斷滅不如前來名不如去。

    言亦如去不如去者。

    有人說言。

    身之與神合以為人。

    如從前來死後神去。

    身不如去。

    言非如去非不如去者。

    有人見彼去與不去。

    斯皆有過。

    故說非去及非不去。

    雖說非去及非不去。

    不能舍神也。

    言身與神一身與神異者。

    所言一者。

    有人說言。

    分拆此身更别求神不可得故。

    又受苦樂皆是其身。

    故知身即神。

    所言異者。

    有人說言。

    身與神異。

    身相粗顯。

    神即微細。

    五情不得知。

    凡夫不能見。

    禅定之人乃能見之。

    故知是異。

    若不異者。

    身死之時神随即滅。

    以其異故身滅神在。

    問。

    于三釋中第一解一異為本。

    而神及世間一異者即是我見中即陰離陰也。

    第二解即色是我者是即陰我。

    餘三是離陰我。

    如色陰。

    餘陰亦爾。

    若爾多是我見也。

    第三解以有無為六十二見。

    無即邪見。

    有是四見。

    何言六十二見屬邊見耶。

    答。

    今案。

    五見相攝之問答者。

    但就第一解耳。

    而一異為本足六十二者。

    是亦邊見。

    謂神及世間一者。

    世間無常我亦同斷。

    執其異者。

    世間無常而我是常。

    故是邊見第一解即六十二見并是邊見也。

    今見此問答。

    偏就第一解者。

    大師正意此說為本。

    以依大論文故。

    涅槃品疏标阿含梵動品所說。

    六十二見已今依智度論(雲雲) (裡書雲) 淨名雲。

    法名無染事。

     彼經第六不思議品雲。

    唯舍利弗。

    夫求法者不着佛求。

    不着法求。

    不着衆求。

    夫求法者無見苦求。

    無斷集求。

    無造盡證修道之求。

    所以者何。

    法無戲論。

    若言我當見苦斷集滅證修道。

    是則戲論。

    非求法也。

    唯舍利弗。

    法名寂滅。

    若行生滅。

    是求生滅。

    非求法也。

    法名無染。

    若染于法乃至涅槃。

    是則染着。

    非求法也(文)肇公注曰。

    有求則戲論。

    戲論則非求所以知真求之無求也(文)(已上裡書) 正觀論雲淺智見諸法等者。

    觀六種品文也。

    疏釋曰。

    以淺智故見五種為有(地水火風識五)空種為無。

    又見虛空有及見虛空無。

    又見世谛有及見真谛無。

    既見有見無即起斷常。

    故諸見即生。

    有見故有愛。

    愛見因緣即流轉生死。

    不得安穩涅槃。

    數人言見有得道此乃是有見。

    豈得道耶。

    亦是得有見道。

    實不得正道。

    成實人雲見無得道亦是無見。

    豈得道耶。

    又是見于無道竟不得正道也。

    深智人與此相違。

    見有知表不有。

    見無知表不無。

    故花嚴雲。

    一切有無法了達非有無也。

     問。

    智淺何故但見有無耶。

    答。

    六種之實即是實相。

    實相絕四句。

    今但見有無。

    未能見亦有亦無。

    又不能見非有非無。

    況見絕四句耶。

    以不能微見絕四之道。

    故是智淺。

    然本見絕四。

    此得波若實觀。

    今不能見理。

    但是無明。

    故名淺智。

    又四句皆是見。

    今見有無乃作見猶未極。

    況得滅見之道耶。

     (裡書雲)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