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中論說。
後造也。
又亦可。
青目于千年中出世。
注中論。
或可。
引釋論中八不。
安處中論序意也。
問。
釋論中指正觀論者。
何必是中論耶。
答。
觀法品雲。
正觀論之稱。
故知中論是正觀論也。
故相傳雲。
中論是釋論之骨髓也(文)
賓伽者。
具雲賓羅伽。
即青目也。
故相傳雲等者。
何義證乎。
配上多釋。
見之。
中論在先。
而言骨髓者。
但是義要不論先後耳
問。
見玄文。
但雲注者引經及論。
不雲論主自引經置此論始。
何文外浪加耶。
答。
一往見文。
實如所言。
然熟見之。
其義炳然。
所以然者。
問。
為兩關定之。
一雲(去本)龍樹造中論時則引經八不安欤。
一雲為非。
答雲。
不可定判(雲雲)此所問二途。
不可定之。
不可定者。
即有二義也。
雲或賓伽下付。
注者。
引之義。
論其本處。
有三義也。
問。
注論者。
引無畏論八不。
非引釋論者。
有何所以耶。
答。
釋論是中論後造故。
不可引後論雲也。
故章雲(雲雲如上)難雲。
既是注論者引來也。
設雖前論。
何不引後論哉。
蓋是于論主。
智論在後。
若望注智論。
亦是在前。
何不引之耶(與中論在釋論先義而難)之況複設雖先論。
指後論有何妨耶。
如仁王般若指涅槃說也。
又釋論雲。
如正觀論。
何雲指中論耶。
答。
中論本頌既在智論前。
注者申本頌意。
理可随本頌旨故。
從本亦不引後論也。
此一往義也。
何必盡理說乎。
又仁王指涅槃者。
初成道亦有涅槃經字義。
全同雙林說(見涅槃義疏也)設指後經亦先妨佛化無方。
故或傳者為略。
故指餘處廣說。
非佛語也。
又依有前難。
第三釋來。
雲青目在後故引之
裡書雲
所以知。
中論在智論前造者。
智論指中論故。
若先無中論。
何虛指其說乎。
菩薩造論。
隻是随緣。
有何定規。
未造之前。
定有可造中論義耶。
菩薩雖實知之。
而随緣不應作此說耳(已上裡書)
問。
無畏論者何論耶。
答。
龍樹菩薩。
百部大乘論之一也。
論有十萬偈。
即今論之廣也(見十二門論疏并龍樹别傳也)
問。
若爾。
應雲中論無畏之心要。
何雲釋論骨髓耶。
答。
釋論别釋一部文。
無畏應是大乘通論。
若就通論者。
望無畏十二門等論。
其廣略。
若約正觀宗旨。
得望智論以為骨髓。
各有其由也
大論十九雲。
中論中。
亦說涅槃不異世間。
世間不異涅槃。
涅槃際。
世間際。
一際。
無有異故(雲雲)
問。
此文直指中論。
然何引正觀文。
而設劬勞乎。
答(雲雲)
問。
八不是中道也。
爾者。
于中道有幾種耶答。
中道出數量表。
何定其數。
故雲不一不異(雲雲)又雲。
不着不二法。
以無一二故(雲雲)
三論玄雲。
既稱為中。
則非多非一(雲雲)又泛論。
中道有四種。
一外道所明中道。
二毗昙中道。
三成實中道。
四大乘中道(出三論玄)
外道說中者。
僧佉人雲。
泥團非瓶。
非瓶即是中也。
毗昙人釋中者。
有事有理。
事中者。
無漏大王。
不居邊地也。
理中者。
謂苦集之理。
不斷不常也
私雲。
對邊見也。
正可在苦也。
有義思之。
又新婆沙有中道之文
成實中道者。
有無品第二十三文雲。
離有離無。
名聖中道(文)
大乘人明中者。
如攝大乘師。
明非安立谛。
不着生死。
不住涅槃。
名為中道也。
又中假師雲。
非有非無。
名為中。
今正義以無住為體中。
此是合門。
于無住法中。
開出真俗。
為用中即是開門
用分真俗故名開也
問。
付今無所得大乘意。
明中道亦有多少等耶。
答。
中論玄雲。
随義對緣。
得說多一。
所言一中者。
一道清淨。
更無二道。
一道者。
即一中道也(雲雲)八不義引華嚴雲。
一切無畏人。
一道出生死(雲雲)二谛義及重牒八不雲。
若為圓中
大乘正法一切皆實故也
又中論玄雲。
所言二中者。
則約二谛辨中(雲雲)又是體中用中為二也。
又雲。
所言三中者。
二谛中。
及非真非俗中(文)
又序疏雲。
但中有三。
一者對斷常之偏明中。
此是對偏中。
二者盡偏中。
立于中名欲盡于偏病故。
名盡偏中。
又一意。
隻為偏病盡。
得有于中也(雲雲)又雲。
絕待中者。
凡有二種。
一者待苦說樂。
名小涅槃絕此苦樂。
乃名大樂此絕猶是對。
二者涅槃。
不可說其苦樂。
強名為樂乃稱大樂。
方是絕待。
中義亦然(取意略抄)中義亦然者。
望偏說中。
令非偏非中方名中。
此絕猶是待也。
又非偏非中。
不知以何。
顯之強名為中。
方是真絕待中也
絕待獨空異如前已抄之
中論玄雲。
所言四中者。
謂對偏中。
盡偏中。
絕待中。
成假中也。
又雲。
成假中者。
有無為假。
非有非無為中。
由非有非無故。
說有無。
如此之中。
為成于假。
謂成假中也(雲雲)前三如上三中也
論迹義雲。
然釋中有三種。
一者對偏。
二者對邪。
三者實義。
○雖複三義。
不妨一意。
雖複一意。
三義不去。
所以然者。
隻由偏故所以邪。
邪故所以不正。
不正故不中。
不中故所以不實。
不實故所以是虛。
令不偏故。
所以不邪。
故所以正。
正故所以中。
中故所以實。
實故所以不虛。
○問。
偏與邪。
若為異(已下答也)無别論。
偏故所以邪。
邪故所以偏有差别論。
中論則對偏說中。
百論對邪故說中(雲雲)
中論玄。
引影師中論序雲。
寂此諸邊名。
名之為中(雲雲)偏同欤異欤。
答。
一意雲。
是同故不别出之。
一意雲是别。
謂邊名對中。
偏名形圓。
二義中。
前義為勝
今案。
中名唯是對邊之稱也。
然更以二義相成之。
謂正義實義也。
論迹雲。
對邊者。
直是中義也。
對邪正義也。
實義者。
對虛義也。
然對邪為正。
對虛為實。
此之二義。
并離邊故。
既為中義也。
中論玄。
依名釋但義。
舉實及正二義。
其離偏曰中者。
唯是釋成正義也(或時三義别出。
或時但舉二義)應有深義也。
謂三義一意故。
展轉相成。
遂成中義。
然三義不失。
故别出三義也。
而出二義。
不舉離偏者。
欲以正實成中義故。
謂正為中義者。
離邪邊故。
實為中義者。
離虛偏故。
故不别舉中名也。
已上略論四種中道。
更有單中複中等
又雲。
依名釋義者。
中以實為義。
中以正為義。
中以實為義者。
如涅槃釋本有今無偈雲我昔本無中道實義。
是故現在。
有無量煩惱。
睿師中論序雲。
以中為名者。
照其實也。
○此言正者。
華嚴雲。
正法性遠離一切言語道。
○此之正法。
即是中道。
離偏曰中。
對邪名正(雲雲)
言依名釋義者。
四種釋義之中。
初釋也
中論玄雲。
總論釋義。
凡有四種。
一依名釋義。
二就理教釋義。
三就互相釋義。
四無方釋義也
具可考之
二谛章中卷雲。
一随名釋義。
二因緣釋義。
三顯道釋義。
四無方釋義也
依名釋義。
現教釋義。
互相釋義。
無方釋義也。
問。
影師序雲。
寂此諸邊。
此邊與對偏。
多種形勢。
随義廣論中道無量也
三論玄疏文義要第三(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