谛。
是實義。
此則教法中宗。
名究竟也。
此宗即真實也。
所以宗之實名二谛。
實之宗名悉檀也華玄第四。
列一世界悉檀。
二為人悉檀。
三對治悉檀。
四第一義悉檀。
亦解釋其相。
此次第契論文也
智論一雲。
複次佛欲說第一義悉檀相故。
說是般若波羅蜜。
有四種悉檀。
一者世界悉檀。
二者各各為人悉檀。
三者對治悉檀。
四者第一義悉檀。
四悉檀總攝一切十二部經。
八萬四千法藏。
皆是實無相違背(雲雲)(為人故一事惑聽不聽。
何故爾。
為對治病故。
此則于人有病故也)
問。
次第如此義。
章中何故對治。
次論為人耶。
答。
為釋有種種法中。
異門相望。
成無違義。
故次辨為人也
又曰。
問雲。
第一義悉檀。
是真實。
實故名第一。
餘者不應實。
答。
不然。
是四悉檀。
各各有實。
如如法性。
實際世界悉檀故無。
第一義悉檀故有。
人等亦如是。
世界悉檀故有。
第一義悉檀故無(雲雲)
又雲。
各各為人悉檀者。
觀人心行。
而為說法。
于一事中或聽。
或聽如經中所說。
雜業故雜生世間。
得雜受雜觸者。
破群那經中說。
無人得觸。
無人得受。
問雲。
此二經雲何通。
答雲。
以有人疑。
後世不信罪福。
作不善行。
堕斷滅見。
欲斷彼疑。
舍彼惡行欲拔彼斷見。
是故說。
雜生世間。
雜觸雜受。
是破群那說。
計有我有神。
神堕計常中。
以是故不說有受有觸者。
對治悉檀者。
有法對治則有。
實性則無(文)
不淨觀治貪欲。
慈悲治瞋恚。
因緣觀治愚癡。
此是邪心推名愚癡。
非如牛羊等。
此取意略抄之
問。
為人對治有何别乎。
答(雲雲)見上也
花玄三雲。
前三悉檀。
獨可破可壞。
第一義悉檀。
不可破不可壞最上無過者(雲雲)
二智義引論初卷雲。
三悉檀可破。
第一義悉檀不可破。
而以證方便為用實相為本也
智論一雲。
第一義悉檀者。
一切法性。
一切論義語言。
一切是法非法。
一一可分别破散。
諸佛辟支佛阿羅漢所行。
真實法。
不可破。
不可散。
上三悉檀中。
所不通。
此中皆通。
所謂通者。
離一切過罪。
不可變易。
不可勝。
何以故。
除第一義悉檀。
諸餘論義。
諸餘悉檀皆可破(文)
中論疏第三雲。
釋諸說中。
第一之文也。
又此八不。
正是第一義悉檀。
故名第一。
智度論釋第一義悉檀。
而引中論八不。
故知八不是故第一義悉檀。
問。
何故偏言第一義悉檀乎。
答。
三悉檀可破可壞。
第一義不可破不可壞。
師又雲。
此非世谛第一義。
乃至中道第一義耳。
故仁王經雲。
有谛無谛。
中道第一義谛。
所以明中道第一義者。
雖牒八不。
明二谛。
為欲開不二道(雲雲)
疏記中雲。
此非世谛之等者。
非詺真谛為第一義者也
疏記上雲(仙光院)欲明八不攝四悉檀等者。
說四悉檀。
處處不同(乃至)又此疏第三卷說。
師又雲。
此非世谛之第一義。
即是中道之第一義耳。
有處三三谛之法。
皆名第一義。
言說之教。
名三悉檀故。
此疏第三卷。
又此八不。
正是第一義悉檀等。
又雲。
三種中道。
并是第一義。
二谛章雲。
三悉檀是世谛。
第一義悉檀是真谛也。
八不攝四悉檀。
是義難見。
何者三悉檀可破。
第一義悉檀不可破故。
三悉檀法體。
亦三悉檀。
上說執着病。
亦诠第一義教。
以此三義名。
可破是病。
然顯舉第一義悉檀。
何以此八不。
攝四悉檀耶。
大論引中論八不。
釋第一義悉檀者。
應言舉第一義。
以其内說世谛。
若爾三悉檀。
顯言言可破。
如何說第一義悉檀。
内取故。
以八不攝四悉檀不成。
然興皇師。
四假義中雲。
三悉檀言可破。
故皆迷第一義悉檀内具二谛。
二谛名第一者。
世谛離性生。
真谛離假生故。
問。
上雲八不即是二谛。
今雲八不即是第一義。
雲何前後相違
答。
不違。
何者。
上但言用中此處言體中也(雲雲)問。
二谛。
四悉。
八不。
如何相攝耶。
答。
二谛四悉相望。
三悉檀是世谛。
第一義悉檀是真谛(二谛意)又三悉檀迷也。
不攝二谛。
唯第一義悉檀。
内具二谛也(興皇師四假義)又第一悉檀。
非二谛乃至中道第一義也(疏三引師說)今案之。
三谛時。
二谛不關第一悉檀也。
又立二谛時。
四悉檀有異門。
若就迷悟。
立四悉檀。
唯第一悉檀中具二谛。
若就正因緣開四悉者。
三悉是世谛。
第一是真谛。
次四悉八不相待。
八不唯第一悉檀。
非前三(約體中)又八不是四悉檀(就用中)次二谛八不相待。
二谛并是八不(世谛離性生真谛離假生)又三谛并是八不。
若就此門。
八不義寬。
二谛是狹。
宜須審記諸文異也。
問。
論雲。
前三悉檀可破壞。
第四悉檀是真谛(雲雲)不壞假名。
而說實相。
前三悉檀。
既可壞。
如何攝世谛因緣假名乎。
答。
疏記會雲。
未究竟故名破。
非除破也。
又以能謂心。
為三悉檀故可破。
即本于二谛之俗谛也。
若因緣教谛者。
二谛等是第一義悉檀也
疏記中卷雲(釋疏第二)問。
有處雲。
三悉檀為世谛。
今言三悉檀可破者。
應破世谛。
答。
為顯第一義故。
說世谛。
是未究竟故。
名可破耳。
非破除言者也。
又三悉檀可破者。
以能謂之心。
三悉檀為世谛者。
以所執之因緣法。
何故就本于二谛。
以俗谛是失名。
能謂之心故。
于第一義悉檀。
具二谛義如常(已上)今更有多意。
一雲第一義谛。
唯是一相。
即第一悉檀。
世谛有種種相。
即前三悉檀。
然三悉檀。
歸入第一義。
即種種相不現。
如衆流歸大海。
唯是一味而實。
世谛宛然不壞
此義似仙光初釋然義勢異也
二曰。
若離第一義者。
前三可破。
若入第一義中。
即不破也。
此就三悉檀教。
離第一義。
為他論難所破壞。
若就理顯前三。
前三即不壞。
故論雲。
上三悉檀中。
所不通此中皆通。
又雲。
除第一義悉檀。
諸餘論議。
諸餘悉檀皆可壞(文)此義似仙光第二釋。
然義勢亦異也
三曰前三悉檀。
即是假名二谛。
既是假名故。
易可破第一義悉檀。
是中道第一義谛。
以是理法故。
堅實不壞也
此亦次前第二義。
然二谛三谛之義勢亦異也
八不之義
問。
八不者何等耶。
答。
中論初偈雲。
不生亦不滅。
○不常亦不斷。
○不一亦不異。
○不來亦不出
問。
此八不者何物乎。
答。
大乘玄雲。
八不者。
蓋是諸佛之中心。
衆聖之行處也。
故華嚴雲。
文殊法常爾。
一切無畏人。
一道出生死。
更無異趣也。
即是論初。
八不故。
豎貫衆經橫通諸論也(雲雲)又中論疏第一第二。
廣解之可見。
問。
爾者八不者何所以。
通貫衆經論耶。
又何偏出華嚴之一文乎。
答。
随引一文。
不可責之。
又且舉華嚴一文者。
以是根本法輪故。
且舉本經以顯餘教而已。
所以引此文者。
為顯八不是衆聖行處。
越此更無别道故。
雲一道出生死(雲雲)問。
雖言一道。
不言八不。
何引為證耶。
答。
八不是中道。
以中道無二故。
名一道也
問。
八不者。
唯是中道欤。
答。
正是中道。
傍是空有假名也。
故大乘玄雲(第四門)○故知具含中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