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雲)疏雲。
諸大仙人。
在香山中。
悟以因緣。
以得道(雲雲)又雲。
惜事緣悟。
二獨思惟成道。
三七生須陀成小辟支。
三中第一最大。
名大仙緣覺(雲雲)
問。
如舍利弗尊者。
為智惠第一。
爾摩诃絺羅。
為四無礙第一弟子欤。
答。
非一事偏長。
不為十弟子數也。
問。
義章雲。
摩诃絺羅。
四無礙第一(雲雲)答。
大執藏雲。
四辨不如身子之一辨(波娑說也)
問。
以三達。
名三明(雲雲)爾以何智知未來耶。
進雲。
他心知未來(雲雲)付之于三明。
立死生智。
證明不立他心智。
況他心智。
唯知現在。
何知未來。
爾大違經論長途說如何耶。
答恐文誤欤。
或可。
天眼所引智。
能知他世心之所趣。
故雲他心欤(尋之)
涅槃疏十三雲。
若是三達。
名三明者。
宿命知過去。
他心知未來。
漏盡知現在(雲雲)
仁王疏上雲。
三達者。
宿命達。
天眼達。
漏盡達(文)
問。
涅槃經。
說時始終。
經幾時分耶。
答一日一夜。
問進雲。
金陵大師釋雲。
首尾一年也。
付之開經文雲。
二月十五日晨唱告。
中夜涅槃(雲雲)爾者何雲一年耶。
涅槃疏第二十雲。
若是月德太子經雲。
今年二月十五日。
陷雙樹間。
至來年二月十五日。
方入涅槃。
若此經。
初日二月十五日晨朝唱告。
中夜入涅槃。
今文複雲。
犢子梵志。
過十五日後。
佛猶故在何得如此。
今明。
此年二月十五日。
至來年二月十五日。
方涅槃。
何故爾。
如來能令一日。
作十日。
作十日死。
然而不告。
百○(乃至)一年亦爾。
如大通智勝佛。
十劫坐道場。
當時衆謂如食頃(雲雲)尋雲謂如食頃。
經文不見如何耶。
犢子得聖果已。
寄信語啟出家。
過十五日。
得初果。
後學二法。
得無學等。
有人解雲。
此是根宜見不同大師評雲。
此解乃好。
而無多意氣(略抄)
又淨影解須跋多羅竟安居竟方至等雲。
當是聞不同故爾(雲雲)今引有解者。
當此意也。
問。
轉因位二惠。
為果位二智。
爾以般若實惠。
轉名一切種智所。
進雲。
以般若轉。
名一切智。
以方便惠。
名一切種智(文二智義釋)付之智慧變名事。
出自智論說。
然大論第十八卷。
論正雲般若波羅蜜。
至佛果。
名一切種智(雲雲)
又大師釋雲無文說方便。
反名一切種智。
爾者如何可通釋耶。
答遊意私記雲。
一切種智。
有二種。
謂通一切種智。
别一切種智也。
所出論文。
且約通一切種智欤。
問。
身子初值額鞞尊者。
證道果時。
可雲見聞具四谛法門耶。
答聞說三谛(法華論疏)聞身子初入谛觀時。
額鞞尊者。
應具說四谛法門不聞四谛。
今始證此理何。
但聞三谛雲耶。
依之大集經文。
說此事具舉四谛法門也。
答(雲雲)
大集經雲(寶幢分。
馬星為身子說。
俱舍等雲馬勝苾刍)
法從緣生。
通達是因。
因緣滅故。
即是寂靜。
世間即苦。
苦因名集。
若修八正世間集滅。
憂是語已。
得法眼淨。
○是說偈言。
我聞比丘說四谛。
即得過于三惡道(等文)
大論十八雲。
諸法從緣生。
是法緣及盡。
我師大聖主。
是義如是說。
此偈說三谛。
當知道谛已。
在中不相離故。
○名為随相門。
大論十一雲。
阿說示偈。
諸法因緣生。
是法說因緣。
是法因緣盡。
大師如是言。
大論言随相門者。
釋毗勒論随相門也。
謂彼論随相等文。
釋佛經也。
大集經文。
應有二會釋。
一雲。
法從緣生等。
四句。
正是馬星所說偈頌世間即苦下。
隻是解釋。
非所說偈(如法華安樂行品文殊師利等五句)二雲。
且約初番一偈。
唯說三谛。
為随相門耳。
世間即苦等。
更為一番。
具明四谛。
此中不論也。
問。
法華經中。
龍女聞法。
現身成佛。
爾年始幾。
答七歲。
問。
經雲年始八歲。
然何雲七歲耶。
答。
涅槃疏六雲。
又示女身成佛者。
如提婆達多品。
文殊師利。
往海中。
化婆竭羅龍王女。
始年七歲。
即得成佛(雲雲)餘處雲壽量品始。
過此餘年(此文。
在湧出品也)淨影引法華雲。
日月燈明佛。
于後夜分。
入于涅槃(雲雲)經正雲燈明佛中夜入涅槃(文)日月淨名德佛。
後夜分入涅槃也。
問。
阿鼻地獄之外。
别有相似阿鼻耶。
答有(雲雲)又雲無。
問。
相似阿鼻說。
所在何耶。
涅槃疏六雲。
正逆者。
出佛身血。
殺阿羅漢。
破法輪僧。
殺父母也。
相似逆。
謂破塔。
殺三果。
破和合僧。
污父母。
又似逆者。
殺決定菩薩。
決定菩薩即三十心菩薩。
以其菩薩為衆生作父母也。
問。
逆既有似正。
阿鼻亦有似正不。
答一雲。
别有似阿鼻。
如餘經說。
有相似阿鼻。
一雲。
無别處所。
隻一阿鼻中。
逆輕重受輕重苦(文)
問。
涅槃經中。
佛歎迦葉菩薩雲。
即與第七佛。
同其名号。
爾七佛者。
何劫何佛耶。
答即今釋迦佛也。
問。
歎迦葉雲同名。
故知。
第七佛名。
迦葉佛也。
故他師釋雲賢劫第七佛。
名迦葉如來耶。
答(雲雲)
涅槃疏八(經第八卷如來性品)雲。
莊嚴開善等解。
與第七佛同名号。
此答其親義。
如今人七廟也(已上釋七佛也)言與第七佛同名号者。
第七即是釋迦。
如今身中有佛性。
即有三寶性。
即與釋迦同。
○次宗法師(雲雲)此言第七佛。
即是賢劫中第七佛。
○次有瑤法師解。
此是稱歎迦葉與釋迦同。
如下文雲。
善能答者。
具二莊嚴。
善問難者。
亦具莊嚴故。
菩薩同釋迦名能儒。
今迦葉問答。
即是能儒也(雲雲)此中意。
取第三解耳。
義記第三雲(奧)與我釋迦名字不殊。
名第七佛同名号。
于七佛中。
釋最後名第七佛。
釋迦是姓。
此翻名能。
牟尼是字。
此翻名滿。
衆生身中。
法身充滿。
與牟尼尊。
德滿不殊。
故名與第七同一名号。
三谛真性含識同有。
何故偏雲汝于菩薩彼求見故佛對說有。
有義實通有應同于一切諸佛。
何故但言同第七佛。
以第七佛名為滿故(文)
經第十雲。
世尊久已舍病苦故。
得名為第七佛(文)
問。
于菩薩位。
有三身三土。
爾者法身土。
以何文證耶。
答引華嚴經說。
謂普賢身相。
猶如虛空。
依于如如。
不依佛國文也。
問。
既雲不依佛國。
何證有國土耶。
答以依于如如句證之。
壽量品義疏雲。
問菩薩亦有三身三土不。
答随分有之。
華嚴雲。
普賢身相。
猶如虛空。
依于如如。
不依佛國。
即法身土。
餘二可知(文)不依佛國者。
不依寶玉淨土。
汝穢耳問小乘心。
四無量心。
緣何界衆生耶。
答大師釋雲。
欲色二界(雲雲)問毗昙唯緣欲界。
成實通緣二界。
而何雲緣二界耶。
答(雲雲)
維摩疏二雲(佛國品)小乘四心。
但欲色衆生(文)釋四無量心是菩薩淨土(文)
問涅槃經明上天來集雲。
上至有頂(文)問無色界無色。
色界有頂欤。
答三界有頂也(文)問無色界無色形。
故諸經多不來會。
如法華等也。
況六卷泥洹文。
雲無想及四空。
并不來(雲雲)故知此言有頂者。
是色界有頂也。
他師依之釋是色界頂非無色頂(出涅槃疏)答涅槃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