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7講 刺激

首頁
    頭) 教授笑着說:就是,我們經常做這樣的爬行鍛煉,就這也已經算是爬的夠晚的了(衆人笑)。

    會爬而早爬的嬰兒,早早的接觸各種新鮮事物,動作靈活敏捷,情緒愉快,求知欲高,充滿活力。

     老師說:我兒子剛會坐時,就是不想坐,他隻要一坐起來就直接爬,我們當時還很奇怪——這孩子,怎麼坐還沒坐穩呢!就直接爬了呢?好在我們不僅沒有限制,而是好奇、欣賞、鼓勵,這才使兒子現在這麼有出息。

     妻子好奇的問:你們怎麼懂得那麼多啊? 丈夫說:人家就是幹這個的嗎! 教授說:說實話,當時我們也不懂,我們也是一步一步的實踐過來的;要說不一樣,最主要的就是,我們始終欣賞兒子。

     女士好奇的問:那為什麼不限制反而欣賞呢? 男士說:就是呀!這種情況,大多數家長都會限制的,你們為什麼不擔心呢? 教授笑着說:就因為是親生的兒子——真愛啊!真愛即使擔心也會欣賞,就不會限制;不限制就出奇迹。

    這就是我經常跟很多家長開玩笑問的一句話,孩子究竟是不會是你親生的,家長回答說,是呀!這還會有假?我說,那既然知道沒假,你擔心什麼?(大家笑) 老師說:别看就這麼一句話,這也夠好多家長想一年半載的。

     女青年說:再想下去,黃瓜菜都涼了。

     男青年說:涼了再熱嗎! 女青年說:再熱就綿了。

     孕婦說:就是,抓住時機很重要。

     丈夫說:錯過時機不見效。

     妻子看一眼丈夫笑着說:你才知道? 男士說:你們都是彎彎繞。

     女士說:繞道也能見奇效。

     女青年說:真好! 男青年說:絕妙! 老師笑着說:看看,這就是欣賞的奇效。

     孕婦說:這還是成人,孩子效果就會更好。

     男士說:就是,成人頑固,孩子純真嗎! 女士說:好了,言歸正傳。

    (大家笑) 教授笑着說:可有些父母怕麻煩,不讓孩子爬,而爬行少或不會爬的嬰兒,由于接觸的新鮮事物少,往往顯得較為呆闆、遲鈍,動作也緩慢,且易煩躁。

     妻子急切的問:那孩子長到兩歲時該做些什麼呢? 丈夫笑着說:這才是問題的最關鍵啊! 教授微笑着說:孩子長到2歲時,父母就要帶他到野外去,讓朝晖晚霞沐浴幼兒的心身,使幼兒置身于大自然之中,讓他自由自在的去捕蝴蝶,去捉蜻蜓,去看螞蟻如何行動,或吹蒲公英,也可為給鳥兒喂食去抓小蟲,還可去給花木澆水提個小水桶。

     老師說:我兒子一周歲多一點時,我們就帶他到農場的菜地、果園去玩。

    他看見我們提水的水桶,自己也想提水,我們就給他買了一個小水桶,他就用那個小水桶提着水往地裡澆水。

    他看見我們用鐵鍬翻地,自己也用火鏟翻地,有一次,他大姑來我們家,大人忙着在家裡做飯,他和她大姑家比他大三歲的哥哥在院子裡玩。

    我出來往外面倒水時,回頭一看,好驚奇呀!我趕緊回到家,悄悄把他爸和他大姑叫出來,指給他們看——兒子正彎着腰,用火鏟挖土呢!一雙小手套裝在小運動褲的屁股兜子裡,十個手指露在外面;我們看到後既驚奇又欣慰,大家都笑出了聲,兒子聽到笑聲,回頭看着衆人,張開小嘴,露出了甜甜的笑容。

    然後,他又轉過身,彎下腰,繼續用火鏟挖土,那神情,是那麼的認真,那麼的用心。

     女士說:聽着就覺得親。

     妻子說:真親人。

     女青年說:從小就愛活動,愛運動。

     男青年說:從小就勤奮,愛勞動。

     男士說:這就是成功的基礎啊! 老師說:我兒子是“五一”出生的,所以,他老姨夫開玩笑說他是勞動小子。

     丈夫說:從小愛勞動,身體長得好啊! 教授說:這樣,即活動了手腳,促進了身體的發育,又開闊了視野,強化了對大腦的刺激,對孩子的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是一種極為有益的催化劑,能促進心理發育。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