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呗!
教授說:天真無邪的孩子,毫無選擇地把命運交給了母親,可母親并不一定意識到自己承擔着如此重要的責任;否則,就不會對孩子或打罵責怪,或過分溺愛。
母親說:你别說,還真的沒好好的想一想這個問題。
男士說:這兩種情況都會有弊病。
教授說:經常打罵責怪,孩子就會變得情緒很壞;經常的過分溺愛,孩子就會變得驕橫依賴。
女士問:這樣看來,母親能決定孩子的命運了。
母親說:那當好一個母親需要具備什麼條件呢?
教授說:母親既然是孩子命運的舵手,就必然注定母親養育孩子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走好這一過程,不僅需要耐心,還一定要有信心;否則,不可能成功。
孕婦說:耐心、信心我倒是都有。
教授說:要想使孩子心身的得到良好的發育,孩子剛出生後的母嬰交流不可忽視。
母嬰交流就是母親和孩子通過觸摸、對視、嗅、味、聽聲所進行的信息溝通。
孕婦說:那具體該怎麼做呢?
教授說:母親為嬰兒授乳,嬰兒以其最敏感的口、唇和臉蛋依偎在母親溫暖的乳方後,母親滿懷深情地将孩子摟住,輕輕的撫摸着孩子的頭;這時候,嬰兒就有一種很安全的感觸,并産生一種信息刺激,向大腦中發射,形成安全意識。
母親說:哦!這也很重要啊!
教授說:母親經常撫摸、擁抱嬰兒所産生的肌膚接觸也能獲得同樣的安全意識效果。
如果嬰兒一出生就沒有了與母親的觸覺交流,那在成長過程中,就會出現表情冷淡、性格孤僻和發育遲緩。
女青年說:哦!怪不得我的表情這麼冷淡……
男青年說:性格孤僻……
女青年說:發育還遲緩呢!
男青年說:這可是你說的啊!
女青年說:這是現實啊!可這又不是我的錯,能怪我嗎?(衆人留露出同情的眼神)
孕婦同情地說:哦!你這樣一說,好像從你的眼神中就能看出來。
教授繼續說:細心的母親總會發現,嬰兒邊吃奶邊注視着母親的眼睛,這是嬰兒情感發育過程中的視覺需要,如果母親眼神中充滿着關愛,嬰兒吸吮乳汁的速度會加快,小手緊抱着乳方,表明嬰兒興奮;如果母親眼神中流露出煩躁或怨恨,嬰兒吸奶的速度就會減慢,還會表現出煩躁不安。
母親說:看來,母親的情緒很重。
老師說:相當重要。
教授接着說:嬰兒的嗅覺相當靈敏。
剛出生幾天就能聞出自己需要的一些細微氣味。
如果由母親來陪伴入睡,嬰兒在良性的嗅覺刺激中獲得愉悅,心身就能健康發育;如果失去母親的氣味,嬰兒就會處于心理緊張狀态,睡眠質量和時間都會下降;如果母親長期情緒不良,氣味自然不會舒暢,對嬰兒發育成長也會造成不良的影響。
女士說:那就要盡量調劑好心情。
教授繼續說:嬰兒出生一周後,就能分辨出人聲和物音,并能從各種聲音中很快辨認出自己母親的聲音。
母親如和孩子說話,孩子會手足擺動,表現的非常高興。
女青年說:那該怎麼調劑呢?
教授說:這時,母親應真誠而熱情的多與嬰兒對話,以滿足嬰兒的聽覺交流需要;這還可使嬰兒大腦迅速發育,并獲得更多的信息。
同時,也為嬰兒較早地說話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孕婦對女青年說:看看你們多幸運,剛結婚就來學習,到懷孕生孩子時就不會耽誤事兒了。
女青年笑笑說:您不也一樣嗎?(大家笑)
孕婦說:唉!我這已經算是誤事兒了,現在是來補過呢!
教授說:母親說話時如總是帶着氣憤,那孩子的發育過程就不會有平穩的心情,而這些都會影響孩子的個性形成。
女青年問:可是,很多母親以奶瓶代替乳方,以奶粉代替母乳,您對現代母親不願以母乳喂養孩子怎麼看呢?
男青年說:這才是最關鍵的。
(大家笑)
教授說:現代職業婦女式的母親,以奶瓶養育小孩,正威脅着數百萬年來人類的進化過程。
使用毫無生命的奶粉取代活生生的母乳喂養嬰兒,毫無疑問會妨礙嬰兒腦部發育,缺少情商,還會導緻心理發育不良,日後易罹患心腦血管疾病。
男士說:那這個問題可太嚴重了。
教授接着說:母乳是數百萬年來逐漸演進的多功能食品,富含有無可代替的特定的護體成份,可以保護心身而對抗所處環境産生的病毒和細菌,以适應環境。
父親說:那這還有安全問題呢!
老師說:就是呀!
母親問:那怎樣才能使孩子覺得更安全呢?
教授笑着一語雙關的說:母親在孩子3歲前,應保持天天和孩子在一起親熱,孩子才會覺得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