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章 良性循環 第25講 摧殘

首頁
    門。

     母親說:很多父母都會這樣告訴孩子。

     教授說:是呀!母親為了孩子不要受損,結果,導緻孩子對任何人都不信任,為孩子深深地埋下了禍根,直至連普通的學習度不能适應。

     女士說:好心辦了壞事。

     教授說:做父母的利用孩子對自己的信任,讓孩子整天置身于恐怖之中;緻使孩子終日神經緊張,提心吊膽,這難道不是一種嚴重的心靈摧殘? 孕婦說:啊!心靈摧殘? 男士說:這麼嚴重啊! 老師說:父母教育的無知,對孩子來說是很殘忍的。

     母親問:那我家的孩子都那麼大了,還總是害羞,總是有羞恥的感受,這是怎麼回事? 教授說:心靈施暴、精神虐待式的摧殘,最容易引起孩子的羞恥感。

     父親說:我們也沒——怎麼——虐待呀! 母親說:那這是怎麼形成的呢? 教授說:羞恥感是由父母的評價和态度直接引起的。

     父親疑惑的說:評價和态度? 教授說:孩子的羞恥感來源于被父母厭惡、疏遠和被孤立。

     母親說:我們怎麼可能厭惡孩子呢? 父親疑惑的問:父母會厭惡、疏遠、孤立孩子?這怎麼理解呢? 教授說:父母親在養育嬰幼兒時,隻管溫飽而缺乏柔情和愛撫,孩子就不産生對任何人的依戀。

    而依戀是人類最初級的社會性情感,沒有過依戀,也就沒有了初級情感,就不可能發展較高級的社會性情感。

     孕婦重複着說:缺乏柔情和愛撫就不産生依戀。

     教授接着說:這樣的孩子是情感冷淡者,除了生理滿足引起的快樂,受傷害或受侵犯引起的憤怒,以及恐吓和威脅引起的恐懼等幾種原始的情緒外,其他什麼情感也沒有。

     女士說:那會怎麼樣呢? 教授說:這樣的孩子可能聰明,可能智商高;但情商低,無情感能力,而且,很難适應家庭和社會,甚至連自己都不能承認。

     母親說:哪個父母能不愛自己的孩子呢? 教授說:一般來說,父母親和孩子都自然地形成了依戀關系;但由于離婚或别的什麼原因,嬰幼兒依戀的人突然離去,這就會使孩子因分離而焦慮或抑郁。

     父親說:可我們又不是這種情況啊! 母親說:而且對孩子非常的好。

     教授說:可過分保護又容易使孩子的依戀變成依賴,使孩子缺乏獨立自主的精神。

     父親說:我們好像也沒有過度的保護呀! 教授說:當嬰幼兒光着屁股,而大人說“羞!羞!”的時候,孩子的羞恥感便已經開始萌芽了。

     男士看看女士說:這種話沒準咱們也說過。

     母親說:也許逗孩子玩兒時說過。

     教授說:父母親本人羞恥感強烈,過分愛面子、怕羞恥;通過遷移默化,孩子也就容易産生強烈的恥辱感。

     父親說:你别說,我們大人,在這方面還是有的——愛面子。

     女士說:死要面子活受罪。

     母親問:那怎麼才能避免和糾正孩子的這種羞恥感呢? 男青年說:這才是最關鍵的。

     女青年說:我們也需要啊! 男青年說:不謀而合。

     女青年說:這叫英雄所見略同。

    (大家笑) 教授說:隻有在尊重人性的家庭環境裡成長,獨立自主意識才能不斷加強;反之,父母如果憑個人好惡決定對孩子的賞罰.孩子取悅于父母,或聽話時加以誇獎或袒護,不如意不聽話就斥責、懲罰,這種過分的無原則的誇獎與厭惡、疏遠交替,孩子的獨立自主精神就無法得到充分發揮,強烈的羞恥感覺便容易産生。

     父親重複着說:要尊重人性。

     老師說:就是要尊重孩子。

     教授接着說:如果給貪污劃分檔次,貪污救災物資是最高檔次的貪污行為。

    如果給摧殘劃分檔次,摧殘孩子的心靈是最惡劣的摧殘行為。

     母親說:罪孽深重啊! 教授說:為人父母,一定要讀懂孩子的心靈,千萬别無意中摧殘自己的孩子,遺憾終生。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