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廳内,有咨客在咨詢,教授在講,衆人在聚精會神地聽。
一位父親問:我家的孩子不知怎麼就不懂禮貌呢?怎麼就一點都不懂得尊重别人呢?這是什麼原因呢?
教授說:從小沒有得到應有尊重的孩子,長大了也不會尊重别人;從小就得不到父母的尊重,長大了更不會尊重父母,也不能獨立自主。
父親焦慮的說:這将來走到社會上怎麼能行呢?我們也不這樣啊!有什麼辦法能讓他懂得尊重别人嗎?
教授說:我們做父母的,從小就要尊重孩子的需求;因為,孩子有獨立要求,是自我肯定的需要,而自我肯定又是成功的基礎。
父親疑惑的說:尊重孩子的需求?
教授說:我們應該知道,孩子有獨立意識,要求自立自主,是在走向成熟。
父親說:隻尊重孩子的需求,父母對孩子不管也不行呀!對孩子的生活習慣、學習也得有要求呀!
教授說:父母需要對孩子的生活和學習進行指導和督促;但這是義務,不是權力,更不能命令和強制,隻能和孩子一起商量探讨,要給孩子一定的自主的權利,讓孩子有權支配自己。
母親重複着說:是義務不是權利。
父親說:讓孩子有權支配自己。
老師說:就是把孩子的權力還給孩子。
父親說:這個問題還真沒想過。
母親說:孩子要是能管住自己當然好了。
女青年問男青年說:你能管住自己不?
男青年說:那要看你是否給我這個機會了。
教授說:能主宰自己,能支配自己,是孩子走向社會必須具備的品質;父母要給孩子更多的自我支配的鍛煉機會。
女青年說:這可不是我要占你便宜啊!是你主動送上門兒來的。
(大家笑)
男青年說:你就别自作聰明了,你這叫借題發揮,推卸責任;難道老公的自主的權力不在老母手裡握着?哦!我這還真是自投羅網——差輩兒了,我說怎麼搞的代溝這麼深呢?讓各位見笑了。
(大家笑)
一說老公自然就跟老母對上了。
難道丈夫的自主的權力不在妻子的手心裡握着嗎?(大家笑)
母親問:難道是我們當父母的問題?
老師說:子不教,父之過呀!
父親說:那我們父母該怎麼做呢?
教授說:在家庭内部要有和諧氣氛,要體現平等。
家長對孩子的人格要尊重,不能有損害其自身的言行。
男士說:父母怎麼可能有意的損害自己的孩子呢?
教授說:孩子年齡雖小,在父母面前雖是小輩,但卻有着同大人一樣的自尊心裡。
孩子的人格尊嚴一但被大人損害,幼小而脆弱的心靈就難以承受,甚至終生都無法擡頭。
女士說:有這麼嚴重啊!
教授說:所以,必須尊重孩子,對孩子正确的言行要及時給予肯定,對孩子合理的需求要給予滿促。
當然,錯誤與不足應指出并進行幫助,但不宜當衆批評指責,更不能冷朝熱諷。
父親說:問題是,哪些是孩子的合理需求,這很難把握呀!
教授說:我們對孩子的尊重,也不是過分的寬容,更不是無原則的屈服于孩子的無理要求,尤其是對金錢和物質享受的過分要求。
母親說:有時候,你不能滿足他的要求,他就跟你鬧别扭。
父親說:還要挾你。
教授說:孩子跟父母鬧别扭,甚至以哭鬧、不吃飯、離家出走、自殺等相要挾,想靠父母來滿足要求,以反抗來達到目的,這恰恰是以幼兒的心理出發,想出的一種解決問題的辦法。
男青年對女青年小聲說:這也是你對我的手段。
女青年說:你還記仇啊!蔥上不報蒜上報。
男青年說:我不是記仇,我是雪恥。
女青年說:哎!你這人還真不是一般人啊!我隻聽說過不知羞恥,不要廉恥,還從來沒聽說過要雪(學)恥的,這奇迹竟然就在身邊發生了。
怪不得有人說,什麼都有可能。
哎!你說說,這恥有什麼好學的?學習恥有什麼用?羞恥、廉恥、恥辱,你是要學哪一種?還是全學?(大家笑)
男青年說:嗨!三日不見刮目相看啊!我怎麼沒發現呀!,你還真有移花接木、偷梁換柱、調換概念、轉移目标的本事啊!什麼時候跟誰學的?
女青年說:哎!一般,一般,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嗎!别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就行。
(大家笑)
男青年說:别謙虛呀!你看看,這一番話說出來,真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給位也很佩服你這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