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6講 尊重

首頁
    論呀! 衆人點頭說:是! 男士說:要是遇到這種情況,我們該怎麼辦?(大家還沒反應過來呢!) 教授說:遇到這種情況,父母不要驚慌,認真區分孩子是為獨立自主而進行的反抗,還是任性胡來;對任性胡鬧,決不能遷就;如果一次次遷就孩子,則易形成孩子任性的人格,反而不利于自主能力的培養。

     男青年說:你有時候也是太任性。

     女青年說:你也任性了。

     男青年說:我那不是任性。

     女青年說:你還敢頂嘴。

     孕婦突然問:那孩子如果跟父母頂嘴該怎麼辦呢? 女、男青年同時說:啊! 孕婦趕緊說:我不是有意要配合你倆啊!(大家笑) 教授說:孩子和父母頂嘴,父母大可不必惱火生氣.而應感到欣慰。

    因為,孩子敢于跟父母頂嘴,就有了大人的意識,就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

     父親說:這還成了好事兒啊! 教授說:我們父母培養孩子的目的,不就是為了讓孩子能夠早早獨立嗎?現在,孩子開始獨立了,父母就應該滿意、應該歡喜。

     母親說:能不生氣就不錯了,還喜歡呢!(衆人笑) 教授說:頂觜并不新奇,也不特異,大人為争取獨立,采取的方式大多也是頂嘴。

    但頂嘴畢竟是一種不服氣,會影響親子關系,還需要父母正确來面對。

     男士問:那怎麼正确面對呢? 教授說:面對孩子的頂嘴,要保持冷靜,應具有父母的風度,千萬不要發火動怒;他頂你撞就會加劇親子情緒抵觸。

     老師說:就是,大人别跟孩子一般見識嗎! 女士笑着說:到那兒就忘了輩分了。

     教授說:要平靜地傾聽孩子訴說心聲,耐心聽孩子講話,讓孩子把想說的話說完;否則,孩子會長期感到心中憋悶,這會影響他今後的生存。

     父親驚奇的說:還會影響孩子今後的生存啊! 男青年說:那你以為呢! 女青年說:父母很生氣,後果就很嚴重。

    (大家笑) 教授說:父母應明白,兩代人之間不可能不發生沖突。

    沖突就是觀點、興趣、願望、認識的争論;故在與孩子發生沖突、矛盾時,不能對孩子的言行進行壓制,要讓孩子感到父母對自己言行的重視。

     老師插話說: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

    (大家笑) 教授接着說:如果孩子意見正确,就要及時地給予肯定和鼓勵。

     男士說:正确的那沒問題呀!那如果不能知道正确不正确呢! 教授說:有些事父母一時沒想通,孩子又堅持,如條件允許,不妨讓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去做着試試。

    包括成人在内,都是非經親身體驗不能認同,更何況是青年人和兒童。

     老師又插話說:要允許孩子犯錯誤。

     教授繼續說:若孩子的觀點确實偏差很大,盡管無法認同,也要耐心的聽完孩子的心聲。

    他的言行中也許包含着很多苦衷,你沒有聽全所有的内容,你對孩子的言行就無所适從。

     父親說:聽完又能怎麼樣呢? 教授說:你隻要能做到耐心地傾聽,就會包容,就會冷靜,就自然會選适當的時間,與孩子一起對有争議的問題,平等的進行讨論。

    這就将頂嘴變成了商議。

     母親說:傾聽很重要。

     父親說:關鍵是要有耐心。

     教授說:家庭内部不要搞一言堂或家長獨裁,要尊重孩子的獨立性,要允許孩子有不同的觀點和看法,要注意培養孩子的自尊意識和自主精神。

    父母和孩子相處要平等,要營造一種平等和諧的氣氛。

     女青年說:家庭如果有一種平等和諧的氣氛,就會感到其樂融融。

     男青年說:就像咱們家這樣。

    (大家笑) 教授說:孩子進入初中,成為一名中學生後,父母可能會感到孩子大了,反而不如小時候聽話了,常常自作主張,自行其事,大人看不下去,說他幾句,還要和大人頂嘴,一幅不服管教的樣子,真讓人感到不可理喻,怎麼越大越不懂道理呢? 老師說: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大家笑) 教授說:其實,我們隻要掌握了孩子的心理發展規律,知道孩子11——15歲的初中間斷,正是從兒童走向成熟的過渡時期,那你就不會為孩子的所作所為而生氣,就會感到真正不懂道理的是我們自己,是我們做父母的沒能及時地适應不斷發展變化的少年兒童的心理,就會有針對性地對孩子進行教育,使孩子心理健康的發育。

    (大家鼓掌)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