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廳内,有咨客在咨詢,教授在講,衆人在聽。
一位年輕的母親問:我的孩子上初中後怎麼變成這樣了?
教授說:變成那樣了?
母親對父親說:你說。
父親說:更難溝通,更加不聽話。
教授說:作為父母,我們一定要知道,上了初中的孩子,正處于心理發展的少年期,此時,原有的那種兒童期望安定平穩的内心世界走向崩潰,并開始向動蕩不安、繁雜忙亂的成人期過渡。
母親說:就是看見聽煩躁的。
教授說:這個階段,孩子心理發展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具有成人的感覺——孩子渴望成為成人和被承認是成人。
父親說:可他畢竟還是孩子呀!
教授說:這個階段的孩子,處于人生第二生長高峰期,他的性開始成熟,身體迅速長高、長大,本人也意識到了這些變化,覺得自己俨然是個大人了。
父親說:那也還得父母管他呀!
教授說:孩子進入初中階段,通過學習和實踐,已掌握了一定的知識,具有了一些技能、獨立工作能力和相當的體力,許多方面已經逐漸與成人相似。
父親說:相似并不等于是呀!
教授繼續說:這時期,孩子能感到,在與成人的交往中,成人對自己也不再像對待兒童,說明社會地位也在變化。
這些迹象都使孩子感到自己已長成了大人。
父親說:除了不聽話以外,也沒什麼太大的變化呀!
教授說:強烈的獨立意識,要求自立自主,是此時孩子成人感的突出表現。
父親說:那這說了半天,父母到底應該怎麼辦呢?
男士笑着說:也是個急性子啊!
女士笑着說:慢慢來,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教授說:作為父母,我們一定要了解并适應孩子這個階段的心理發育特點,尊重孩子的意志和人格,千萬不要還象對待小孩子那樣給予特殊的照顧、幫助、保護和監督。
母親說:問題是緊照顧的他還丢三落四的……
父親說:再不提醒,不監督那行呀!
女青年說:父母都不放心孩子。
女士說:父母都犯一個病。
母親當真的問:什麼病?
女士笑着說:通病。
(大家笑)
母親疑惑的說:通病是什麼病呢?
父親說:通病還能是什麼病,就是一樣的病呗!
母親笑着說:哦!我知道了,孩子跟父母不一樣,所以,孩子就不犯父母的通病。
(大家笑)
教授說:所以說,對孩子的獨立性要給予肯定和支持,不要限制和約束,反複的提醒與勸告是對孩子能力的低估。
父親說:孩子能有什麼能力呢?
男士說:孩子的能力需要父母給予機會。
教授說:父母如果希望孩子長成大人,就不要總是把他當成兒童,就要放棄婆婆媽媽式的唠叨和嚴厲的管教,要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積極鼓勵孩子的正當活動,充分相信孩子的能力,對孩子的合理意見要及時地給予肯定。
男青年對女青年說:别再婆婆媽媽似的唠叨。
女青年說:那隻适用于父母對孩子。
男青年說:教授說過,天下事,隔行隔山不隔理,天下萬事萬物道理是一樣的。
女青年說:那你就要尊重我的興趣愛好,積極鼓勵我的正當活動,充分相信我的能力,并給予及時的肯定。
男青年說:你要是能做到,我就能做到。
女青年說:平等相處呀!
男青年說:是!領導。
(同時敬禮,大家笑)
教授笑着說:孩子此時已經長大成人,父母更應與其平等相處,不要對孩子提出在兒童期都不會心甘情願地去執行的過分要求。
(女青年眼神引導着衆人看男青年)
男青年說:别看我,這不是在說我。
(大家笑)
教授接着說:父母必須明白,隻有長幼之間充分的發揚平等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