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7講 信任

首頁
    自由,孩子長大後才能獨立自主。

     男士說:就是允許孩子提意見。

     老師說:鼓勵孩子發表自己的主張。

     教授說:這樣就不會引起孩子對父母的抱怨和抗議,反而會心存感激,更不可能造成親子之間的摩擦和沖突,反而會親密的相處。

     父親說:這孩子現在什麼也不跟我們說,好像總有什麼事兒在瞞着我們似的,做事兒老回避我們,他的東西也不想讓我們動,甚至還說謊。

     孕婦說:孩子都這樣。

     教授說:父母要知道,孩子從有自我意識那一天起,就有了強烈的自尊心裡。

     母親說:那也不至于說謊呀! 教授說:處于兒童期的孩子,内心存有很多秘密,這是孩子内心世界豐富的表現,說明孩子智商高,多主意。

     父親說:多主意? 教授說:多主意,自然就對同齡人具有吸引力,也預示着具有組織能力。

     母親說:那他這說謊…… 老師說:孩子想保存自己的一份秘密嗎! 教授說:有秘密在心中,表明孩子正從幼稚向成熟邁進;表明孩子善于思考,見解獨到,自尊心也在不斷的增強。

     男士說:跟父母不說,跟他的小夥伴兒什麼都說。

    (大家笑) 教授說:進入青春期以後,孩子對成人的封閉性、對夥伴的開放性更顯得突出。

     女士說:小夥伴兒能談得來。

     老師說:主要是尊重他。

     教授說:這時,小大人似的孩子尤其需要得到尊重。

    而對隐私權的侵犯,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對孩子自尊心的踐踏。

     父親說:隐私權的侵犯? 男青年說:比如偷看日記,偷看短信。

     父親說:我沒這毛病,他媽才愛偷看。

    (大家笑) 教授說:從小個人隐私得不到尊重,就踐踏了孩子的自尊心,長大後就不可能尊重别人的隐私,更不可能有平等與自由的意識。

     女青年笑着說:長大後也偷看他孩子的日記或短信。

    (大家笑) 教授說:孩子的秘密不想讓大人知道,而大人又特别想知道,于是,孩子也會像大人一樣,總是千方百計的隐瞞,用一種語言的外衣來掩蓋真實情況,這種語言的外衣就是謊言。

     女士說:哦!原來孩子說謊是這麼來的。

     教授說:孩子說謊,實際上是父母逼出來的。

    因為自我防衛是人的本能,撒謊可以避免挨打和被罵,至少可以躲過當時。

    好漢不吃眼前虧,躲過一時算一時。

     男青年說:就是父母逼出來的。

     女青年說:說明你也說過謊? 男青年說:哪個孩子沒說過謊?難道你沒說過嗎? 女青年說:我小時候就說過那麼一次,那也是有原因的。

     教授說:孩子說謊也是父母交給的,是家長對子女就不誠實所緻。

    父母的秘密、隐私不想讓孩子知道,孩子又特别想知道,是父母首先用謊言欺騙了孩子,父母不相信孩子能理解大人的事情,不願将真實情況告訴他,孩子感覺到不被父母信任,自然也就不會相信父母,不可能把自己的秘密告訴大人,因為他也同樣會認為大人不可能理解小孩的事情,代溝永遠存在,無法溝通,沒法交流。

     男青年說:我那次,其實是被冤枉的。

     教授說:孩子還願意引起别人注意自己的心理,為了讓父母注意自己,有時故意把事實誇大,有意說幾句大話,而大人覺得不符合合事實,認為他在說謊。

    孩子還不是成人,思想尚未定型,這時不分青紅皂白說他在說謊,他一定會感到很冤枉,也會使自尊心受傷。

     父母說:孩子好動,坐不住,不能集中注意力。

     教授說:我們做父母的必須明白,孩子是人不是物,人和物的主要區别就是人有思想、有感情,而物沒有。

    孩子是人,就會有感情,有他自己的行為方式,有自己的獨立人格,也有自己的秘密和隐私權。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