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 28講 批評

首頁
    正的心理問題。

     教授說:其實,孩子有心理問題并不一定非因為升學、早戀等強烈刺激,起因往往就是生活小事,表現多為焦慮、緊張、抑郁、失眠、好發脾氣,甚至自言自語,總之是有異于平常的情緒和行為。

     母親疑惑的說:起因于生活小事? 教授說:所以,父母既要對孩子嚴格要求,同時,還要适當地滿足孩子的本能的心理需求。

     父親說:那怎麼滿足孩子的本能的心理需求呢? 老師插話說:就是父母要給孩子無條件的關注和愛護。

     男士說:那麼,孩子的本能需求究竟是什麼呢?也就是說,父母該怎麼滿足孩子的本能的心理需求呢? 教授說:為人父母,一定要知道,孩子從家裡走向社會的過程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需求,就是被積極的、無條件的關注,即得到溫暖、喜歡、尊重、肯定、鼓勵、同情、認可、關懷和愛撫。

     女士重複着說:積極的…… 孕婦說:最關鍵的是無條件的。

     男青年說:最重要的是積極而無條件的…… 女青年插話說:關注,最重要的是關注。

     男士說:這幾個缺一不可。

    (大家笑) 教授說:如果孩子的這種心理需求能夠得到滿足,那麼,孩子無論做什麼事情,都不會有成敗的焦慮,反而會把各種學習活動當成愉快的興趣。

     母親問:孩子有逆反心理,愛發怒,好使性子該怎麼辦? 教授說:首先,父母親必須要明白,這些都屬于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必須要經曆的正常現象。

     父親重複着說:正常現象。

     教授說:父母要處理好孩子心理發展過程中的反抗情緒。

     母親說:那怎麼處理為好呢? 教授說:父母要尊重孩子發怒、使性子的權利。

    對孩子的反抗,隻宜引導,不可強扭。

     父親說:發怒還要尊重? 教授說:要知道,兒童時受壓抑不敢發怒的人,往往缺乏獨立性和創造性,過于依賴别人。

     男青年說:使性子也是自主權利的體現嗎! 女青年說:這可讓你找到依據了。

     男青年說:本來就是嘛!使性子是争取獨立自主的表現形式嗎! 女青年說:那創造性呢? 男青年說:先把獨立自主的權利争取回來,有了獨立性,才可能創造嗎! 女青年說:有點兒道理。

    (大家笑) 教授說:孩子進入青春期後,獨立欲望日益增長,很容易與父母對抗,父母要真心與孩子進行情感交流,要尊重孩子的人格,要變管教為指導,要放手讓孩子去處理自己的事情,以滿足孩子的獨立自主需求。

     母親說:那有時候,孩子确有過失,又非批評不可該怎麼辦? 教授說:有時,孩子确有過失,必須批評,但前提是父母一定要弄懂,批評孩子必須掌握一定的學問。

     母親說:那需要掌握什麼學問呢? 教授說:這個學問的最基本點就是,孩子有錯可以批評,但前提條件是決不能傷害其自尊心。

     父親說:這該怎麼把握呢? 教授說:訓斥孩子切忌當着衆人,天大的事情也要避一避,要挨過這一陣。

     父親說:古語不是說人前教子嗎? 老師說:人前教子傷自尊,傷自尊就沒自信,沒自信就難成功。

     教授接着說:發現孩子有錯,最好别直接說,更不能言辭尖刻。

    父母要先讓自己心平氣和,緩一緩,再選擇适當的方式教育說服。

    有些問題并不很急迫,最好選擇合适的時間、地點,在融洽的氣氛中,孩子才樂于接受批評。

     女士說:就是,别當時就直接指責。

     男士說:主要是别太尖刻。

    (女士看了一眼男士,低下了頭) 教授說:有時候,直接批評孩子可能不好接受,可以繞一繞,借助寓言、故事、童話等,從側面啟發誘導會更起作用。

     母親說:為了批評,還要給講個故事? 孕婦說:這不就顯得父母有文化了嗎! 教授說:冷一冷也是一個辦法,故意冷淡他,使孩子感受到無聲的懲罰,從而反省自己的差錯出在哪。

     父親說:這個倒不難做到。

     教授繼續說:還可以根據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