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章 畫龍點睛 第31講 路标

首頁
    授繼續說:剛開始豪情滿懷,雄心勃勃,當遇到困難,缺乏解決困難的辦法,也缺乏毅力,便改變興趣,導緻興趣反複。

     孩子直起腰又說:就是嘛!(大家笑) 教授說:孩子想問題缺乏周密的推理,思維過程不穩定;興趣是很廣泛,可興趣又常有轉移的可能性,這就出現動機的反複。

     孩子睜大眼睛說:就是這樣的。

     教授說:孩子對自己行為的目的是否正确,行為對自己有多重要,認識并不很明确,更不會很深刻。

     孩子點頭說:對呀! 教授說:孩子的抽象思維能力、水平都有限,看問題很容易隻看到表面,或看的片面,更難以有預見性。

     孩子說:我們還小嘛!(大家笑) 教授笑着說:孩子年齡尚小,在實踐中磨煉意志的機會較少。

    這就使其意志薄弱、缺少毅力,也不夠自覺,導緻意志反複。

     母親說:那這該怎麼辦呢? 教授說:作為父母,要幫助孩子不斷提高認識、總結經驗,使其逐步走向成熟。

     父親說:具體該怎麼做呢? 老師說:父母要關心和體貼孩子。

     男士說:怎麼關心和體貼呢? 教授說:人常有一種無意識的言行,就是對别人相敬如賓,即使對陌生人也很客氣;而對自己的親人則給予傷痛,越是親近傷害越深。

     孕婦說:這是為什呢? 老師說:這是有要求、有期待的原因。

     教授說:當要求得不到滿足,期待無望之時,就感到遭受了挫折;而挫折感覺就容易引起不良情緒的發作。

     孩子說:就是嘛!别對我們期望值過高。

    (大家笑) 教授說:父母要想讓孩子聰明,成為一個有成就的人,最主要的是訓練孩子能與人相處,能為自己的言行負責任,能腳踏實地的做普通人。

     父親說:那怎麼訓練呢? 教授說:父母要學會使孩子認識我們的情緒,否則,由于我們的情緒,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壓力;同時,孩子如果從小不知道怎麼與父母的情緒相處,長大後對别人的情緒也無法應付。

    到自己獨立後,最害怕、感到最難處理的可能就是看别人莫名其妙的臉色。

     母親說:那怎麼認識呢? 教授說:有很多父母親,對孩子甯可給個好心,也不給個好臉,緻使很多孩子從上幼兒園開始就與同伴相處困難,成家後更是整天為雞毛蒜皮的小事鬧得不可開交。

     男士說:這是我們的父母親就這樣教我們的。

     教授說:我的一位女咨客,從小在父母的打鬧聲中,在父親的打罵中長大。

    結婚後因看不慣丈夫那張冷臉,鬧得死去活來的。

    最後得了子共肌瘤,如線增生,做了手術還不能消停,最終得了抑郁症。

     女士說:我們可不能再這樣對待我們的孩子了。

     教授說:其實,丈夫除了掙錢以外,還幾乎包攬了家裡的一切家務,但妻子“就是看不慣他那張驢臉”。

     老師說:其實,她是因為小時候不被父母接受,而現在不能接受自己。

     教授說:就因為從小看慣了父親的冷臉,害怕父親的冷臉,成家後就看不慣丈夫的冷臉,就不想再害怕丈夫的冷臉。

    她再也承受不了遙遙無期的終身制冷臉。

     女青年對男青年說:你不能再給我冷臉了啊!危害太大了,還影響下一代。

     男青年說:我的冷臉是你指責、抱怨我引起的,我對孩子是很熱情的。

     女青年說:還怪上我了,别找借口,即使指責、抱怨,你也要把受辱當修煉。

     男青年說:那這樣的話,你也應該把冷臉當笑臉呀!否則,你就不老練,還要罵我不要臉。

    (大家笑) 教授說:就因為妻子适應不了丈夫那陰沉的臉色,幾乎毀了自己的性命,幾乎毀了一個完整的家庭,殃及無辜。

     母親說:他爸一沉着臉,孩子就不敢說話了。

     教授說:所以,父母從小就要對孩子以禮賓相待,要學會和孩子的真心配合與溝通,要教導孩子如何與父母有意的相處,不要期待和要求孩子去體會或猜測我們的情緒。

     女士說:别讓孩子為難。

     教授說:這樣,才不會使孩子幼小的心靈就承受我們情緒的壓力。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