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說:這時,痛苦向自由的渴望,是人的自然本性的舒張。
老師說:可現實中的情況,卻是扁擔偏要綁在闆凳上。
教授說:有時候,僅僅是父母的一句言語,就有可能導緻整個家庭教育前功盡棄。
孕婦說:這是為什麼呢?
老師說:這是因為父母親說的與做的完全背離。
教授說:其實,對孩子的教育,歸根結底,就是一個教孩子怎樣為人處事的問題。
母親說:為人處事?這怎麼叫啊?
教授說:對孩子進行不适當的教育,父母的威信就難以樹立。
父親說:怎麼才叫适當呢?
教授說:父母嚴厲而不仁慈,經常發脾氣,時常恐吓、責罵孩子,就會使孩子經常處于惶恐不安之中。
老師說:這種不适當的高壓式教育,會把孩子壓垮。
教授說:父母以長輩自居,試圖與孩子保持一定的距離,不和孩子主動接近,想以此來樹立父母的威信。
孕婦說:拿架子。
教授說:這樣,很少與孩子交流,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感情就會出現鴻溝。
老師說:這種疏遠式教育對孩子成長不利。
父親說:那太寵愛孩子也不好吧!
教授說:沒錯,父母如果對孩子溺愛驕縱,對其缺點姑息遷就,不提出任何明确要求,其結果就會使孩子更加妄為任性。
老師說:這種寵愛式教育,也無益于孩子的心身發育。
父親說:對嗎!對孩子還就得管嗎!
教授說:可父母如果認為自己的言行在孩子面前就全部正确,即使發現自己有錯,為了家長的尊嚴,也要逼迫孩子将錯就錯的照着去做;這種自以為是的教育,對孩子的正當需求不注重,極易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更不利于孩子優良性格的形成。
母親說:我們也特别想跟孩子交流,想把好多話說給孩子聽,可孩子為什麼特别反感父母親對他說話呢?
教授說:父母不管孩子是不是願意聽,也不管自己說得是不是恰如其分,不分場合、地點、時間,隻管滔滔不絕,海闊天空地對孩子說;這會使孩子産生厭煩情緒,其結果,就會使孩子連正确的言語也不容易聽得進去,這是說教式教育的最大弊病。
父母說,給孩子買點東西他就會很高興,對你也親熱了,也尊重你了。
教授說:不要用愛撫和各種獎賞來博得孩子的尊重或熱愛,因為欲壑難填,人的欲望無窮盡,一旦孩子有得不到愛撫的感受,或父母滿足不了孩子的精神、物質需求,孩子就會對父母産生不滿、怨恨、憤怒和對抗的情緒。
這是不可取的誘惑式教育。
母親說:現在的孩子,知道的比你還多,很難管。
老師說:家庭教育不是父母對孩子的管束,而是重在父母與孩子共同參與。
教授說:當今社會,來源于電影、電視、廣播、書刊、報紙、電腦、遊戲機等各種信息對孩子有着極大的吸引力,父母要正确引導孩子了解信息,分析信息,學習信息,使各種不同渠道來的信息對孩子形成良性刺激,以便更好地運用信息。
女士說:孩子整天盡瞎想怎麼辦?
老師說:孩子也許、可能想入非非,不切實際。
女青年對男青年說:你就特能不切實際的想入非非。
男青年說:即使想入非非,也并非壞事兒啊!
女青年說:還并非壞事兒?
男青年說:至少可以拓展思維呀!
女青年說:那有什麼用?
男青年說:老土了吧!
女青年說:你才老土呢!那你說有什麼用?
男青年說:想象力啊!想象力是創造力的基礎嗎!創造就是進步!(大家笑)
女青年說:那也得切合實際。
(大家又笑)
教授說:父母可以在在每個時期,每個階段幫助孩子設置一個切合實際,經過努力能達到的奮鬥目标,使孩子有目标追求。
男士說:孩子想得多,做得少怎麼辦?
教授說:那父母就教給孩子學會技能,将雙手鍛煉的又巧又勤,掌握利用各種工具進行勞動的技能。
父親說:那孩子要是不做又該怎麼辦呢?
教授說:父母的言傳身教是孩子最好的榜樣,也要善于運用優秀人物的吸引力量。
孕婦說:父母都想給孩子創造良好的教育機會。
教授說:實際上,能夠抓住每一個教育孩子的時機,就是為孩子提供了良好的受教育的機會。
母親說:那怎麼才能抓住每一個教育孩子的時機呢?
父親說:怎麼才能使孩子正常發揮自己的能力呢?
教授說:經常表揚鼓勵,正面教育,孩子就能正常發揮自己潛在的能力。
老師說:多啟發孩子自己動腦筋,父母隻管“畫龍”,讓孩子去“點睛”。
男士重複着說:父母隻管“畫龍”。
女士也重複着說:讓孩子去“點睛”。
教授說:這樣,就起到了父母應有的作用,也體現出家教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