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廳内,有咨客在咨詢,教授在講,衆人在聽。
一位孩子的父親問:我家這孩子哪兒都好,就是學習不主動,你越說他越拖,你說該怎麼辦呢?
教授說:許多時候,做為父母,因為本身擔當着很多人生的責任和義務,可這條生活的路,往往艱辛多于完美,而又不得不承受下去。
父親說:就是呀!壓力很大。
教授說:為人父母的偉大之處,就在于從孩子剛懷胎開始,便心甘情願地當了終身囚徒,既不因病保外,也不假釋離開。
父親說:那是終身的奴隸。
教授說:父母的艱難隻有自己知道,但我們不能忘記了對孩子情感的關照;盡管我們為孩子付出了不少,可對于在人生選擇上正處于迷茫時期的孩子來說,并不一定同意父母在他身上付出的關愛方式,更别說是強制性的學習。
父親說:父母怎麼就得不到孩子的理解和真誠呢?
教授說:常抱怨得不到理解和真誠,那可能是我們還沒有将真誠的鮮花選送給别人。
母親說:現在的孩子不聽話,真難管理。
教授說:那或許是父母還沒有付出真意,至少也是父母的情意孩子還沒有完全理會。
父親說:還要做父母的怎麼付出真意呢?
教授說:要知道,兒童是帶着好奇的心情看對方的,故無猜忌,更無仇恨。
如果孩子逆反、對抗,那是成人逼迫所緻。
隻要言傳身教,誘導得法,孩子對什麼都會發生興趣。
父親說:教子之道有沒有訣竅呢?
老師說:實際上,教育子女是一門藝術。
母親說:那這門藝術該怎麼掌握呢?
教授說:教育子女的藝術是情感教育,教育孩子的最高境界是心靈相通。
女士說:對孩子進行情感教育,孩子情商就高吧!
女青年說:何止是孩子,夫妻也需要情感溝通。
男青年說:那叫心靈溝通。
女青年說:領會精神——隻有用情感去溝通,才可能達到心靈相通。
男青年說:是呀!否則,不可能。
(大家笑)
孕婦說:這有難度。
男士說:何止是有難度,難度大了。
父親說:那這怎麼才能達到呢?
教授說:善國者必先育人,善家者必先育才,育才之方必先勸學。
勸是以理服人,勸是勉勵,絕不是強制。
父親說:就是勸孩子學習要用勉力的方法?
母親說:而你卻經常用強制的方法。
父親說:過去不懂嗎!不懂才來學習嗎!才來請教嗎!
老師說:看看,這就是男子漢,這就是父親,敢于承擔,态度還好。
(同時給豎大拇指,大家笑)
教授說:作家老舍有一套獨特的教子方法,一是不必考一百分,特别是不必門門非考一百分;二是不必非上大學;三是應多玩耍,不失兒童的天真爛漫;四是要有健康的體魄,對功課不可勉強,否則有損身心。
父親說:那考試考不好怎麼辦?
教授說:我和上初中的兒子常談起學生的學習和考試的問題。
女青年好奇地問:他怎麼說?(大家笑)
教授笑着說:他說,“考試和學習是兩回事,考試不能完全代表學習成績;而且,考試也不完全是學生的問題,考試能考出老師對學生思維的理解能力,它在某種程度上是老師的問題,是看老師的教學思維,是看老師從哪個角度評卷,看老師評卷的綜合水平,關鍵在評學生的綜合素質。
”
男青年說:這個思維模式很有水平。
女青年說:很有高度。
教授繼續說:他說,“通過學生對考試的解答過程,從中探索學生的思想過程,不應該隻看學生答題的對錯,應該從對錯裡看到學生的思考水平、内心世界,從而判斷這個學生學習的程度,思想與綜合素質。
”
一直坐在一邊沒說話的男孩子問:我常常為這些事情感到很迷茫,有時也很痛苦,這該怎麼辦呢?(衆人都好奇的看孩子)
教授說:人生最可貴的事情,在我看來,莫過于少年的迷茫。
男孩子說:為什麼這麼說呢?
教授說:因為迷茫,你就會提出問題,因為迷茫,你才會有自己的追求,因為迷茫,你才能感受到痛苦。
男孩子說:是呀!我有時候非常痛苦。
教授說:别以為痛苦就不好,其實,痛苦就是一種心理感受,早感受早享受,晚感受晚享受;你如果總是在排除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