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上學越多越聰明伶俐。
母親說:那該讓孩子學什麼呢?
教授說:成人對孩子的教育,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然後是培養能力,最後才是知識的傳遞。
若颠倒了這三個方面的順序,就是标準的誤人子弟。
分數和品德絕對不能劃等号,父母如果認為孩子的分數高就是品德好,那最終必将自食其果——
衆人同時說:是什麼?
教授說:煩惱。
女士說:我估計也不會有什麼好果子吃。
(大家笑)
父親說:要說為人處事的道理嗎!那我們可是沒少給他講,可他得聽你的啊!
老師說:隻用教條式的說教,說得再好,也不可能改變人的觀念。
母親說:那該怎麼辦呢?孩子嗎!很多道理父母不給他說,他就不懂啊!那他将來就不會跟人打交道啊!
教授說:隻是刻闆式的灌輸,灌得再多,也不可能給孩子以靈性。
孕婦說:老師總想給學生更多的知識。
男士說:父母也想讓孩子懂得更多的道理呀!
教授說:再高級的老師,再富有的父母,也不可能直接地把自己的某種能力“移植”給孩子。
母親說:有沒有一個最佳方案?
男教師說:主要是能有最佳效應。
教授說:教育要産生最佳效應,必須是教師和家長密切配合,采取适當的方法,喚醒孩子的良知,激活其情感,激發其求知欲,調動其潛在意識,使其積極主動地去感知、理解、記憶及運用知識。
衆人同時說:那父母和老師怎麼配合呢?
男教師說:怎麼才算是方法适當呢?
教授說:這其中,親子和師生情感上的認同,心靈上的沖擊和溝通是不可缺少的前提條件。
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識的種子隻要播撒在肥沃的土壤上,自然會茁壯成長。
女士說:怎麼才能讓孩子情感上認同呢?
男士說:怎麼才能讓孩子心靈上受到沖擊呢?
教授說:教育首先應設法喚醒孩子沉睡的意識,使其克服智力冷淡現象,真正做學習的主人。
男教師說:師生情感溝通是給予師愛嗎?我們也給了呀!可是,有些孩子就是不開竅,軟硬不吃。
老師說:師愛要給予所有的學生,尤其是差生。
男教師說:倒不是教師不愛差生,主要是差生太不可愛了嗎!
教授說:好學生人人都愛,但作為老師,愛差生才是真正的愛,才是教育者真正的成功所在。
男教師說:你說有些學生怎麼就那麼差呢?
教授說:要知道,所謂的差生,不是生來就差,也不是任何事情都差勁,而隻是在特定的時間,特定的場合表現欠妥。
男教師說:你是說這些差生也有變好的可能?
教授說:在差生的心靈深處,同樣也存在着很多閃光的東西,隻不過其表現形式特殊,這就是差生可塑造的積極因素。
更何況,差生是相對的,它适合于任何人,換一個角度看,走在前面的恰是差生。
父、母、教師:那對這樣的孩子該怎麼辦呢?
教授說:老師和父母要真心誠意地從多方面關心差生,愛護差生,喚起差生的自尊心,激發差生自強、向上的意念。
女青年對男青年說:你是不是也需要激發一下呢?
男青年說:原來在你眼裡我是差生啊!
女青年說:那倒不是。
男青年說:那你怎麼能傷人的自尊呢?
女青年說:你的自尊如果這麼容易就被别人傷害了,那你還就是差生了。
男青年說:那就沒傷害我的自尊,你看我現在很自尊呀!(大家笑)
女青年說:就是嘛!自尊自尊,就是要自己尊重自己,不管别人怎麼說你,你都不要真的生氣,要多給自己創造機會。
(大家又笑)
母親說:那怎麼激發才能喚起孩子自尊、自強、向上呢?
教授說:要多給孩子創造的機會,使之發現和認識自身的價值,找到自己在集體中的位置,就能鼓起勇氣,振奮其精神。
父親說:創造機會怎麼給呢?
教授說:要不斷地給孩子提供自我發揮的條件,使其充分的表現自我,體驗成功的感覺。
一次成功的歡樂和勝利的欣慰,往往能成為激起自我前進的意念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