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廳内,有咨客在咨詢,教授在解答,衆人在聽,也有人在做筆記。
一位父親說:我想讓兒子将來做學問,現在應該怎麼培養他更好一些呢?
教授說:哦!想法很好,不過,你要知道,學問就像一張漁網,必須一個結一個結牢固的連系緊,不要有太大的破洞,這樣才能網到大魚。
父親說:我也知道基礎很重要。
教授說:而學問的基礎,實際上是在我們進入幼兒園、小學、初中的這幾個階段中,都漸漸的在向下紮根,每一個階段都是一個又一個漁網的結,缺了任何一個結,都不能使這張網牢固。
母親說:做學問基礎也很重要嗎?
教授說:是呀!無論做任何事情,基礎都是個非常重要的東西,沒有根基的人,将來走任何一條路都比那些基礎深厚的人來的辛苦和單薄。
孩子說:我的興趣總是愛轉移,爸媽說我沒常性,你說我該怎麼辦?
教授說:學一樣東西千萬不可半途而廢,否則會一事無成,還瞎耽誤功夫。
孩子說:就是堅持吧!
教授說:無論做什麼事情,隻要你堅持到底,即使沒有深厚的基礎,也可以彌補,最終會嘗到對一種學問又專又精,達到高深程度的甜頭。
孩子笑着說:主要是現在的好東西太多了。
教授也笑着說:如果這山望着那山高,反複攀登,不僅會很累,也始終沒有時間對美好東西去認真體會和細細品味,費了很多精力,最終也沒有站穩,更沒有盡情地欣賞一下優美的風景,還落得自不甘心,留下終身遺恨。
孩子說:可有些課程就是不喜歡嗎!覺得特别沒意思,但還必須得學,挺矛盾的,這該怎麼辦呢?
教授說:基礎的學科,有些使自己感到乏味,不感興趣,但又不能舍棄。
其實,自己也知道,不感興趣的功課需要面對,可是卻很難集中精力。
孩子說:那怎麼辦?
教授說:但你更需要知道,其實,這個過程又有可尋的秘密。
孩子說:什麼秘密呢?
教授說:就是把沒興趣變為有興趣,将不感興趣的功課當成感興趣的事情來做。
孩子說:那怎麼做呢?
教授說:當然,具體怎麼做,需要我們靈活掌握。
孩子說:比如……(大家笑)
教授說:比如自己愛讀書。
孩子說:我就是喜歡看書呀!
父親說:他就愛用手機看推理小說,不喜歡數學。
教授對孩子說:那數學就是一部“推理小說”呀!自己就是那個偵探,一步一步的追尋,破了案,兇手被自己捉住,而且,自己還沒有一點兒疏漏,也沒犯錯誤。
這就等于一場遊戲,把枯燥無味的數學變成為一種興趣。
孩子說:我對自然科學也不是很感興趣,這該怎麼辦呢?
教授說:把自然科學想成一片好風景,自己是一個田園詩人,面對大自然的風光,詩人在細細觀賞。
孩子說:觀賞什麼呢?
教授說:觀賞花怎麼開,雨怎麼來,蜜蜂如何采蜜,樹木如何生長等美妙景象。
孩子說:我對物理和化學也不感興趣,這又該怎麼辦呢?
教授說:如果你真愛看書,那就會對物理和化學感興趣。
孩子說:為什麼呢?
教授說:因為沒有這些,你就看不懂科幻小說的情節。
孩子說:我是愛看小說,但我覺得語文也沒意思,你覺得語文有意思嗎?
教授說:語文是一個纏綿的愛情小說、故事:初次認識比較陌生,有不少誤會,了解了對方,便陷入了情網,不能自拔,然後永結同心,再生兒育女……
孩子說:英語更麻煩,需要背那麼多單詞,可我就是不想背,怎麼辦?
父親說:這就是沒有一門喜歡的課程。
教授說:初次接觸外國字的心态也同此情節一樣,其實外文就是一個沒有結局的戀愛故事,經過自己的努力,終于有一天,考及格了,也就愛過了,便于他說再見,另結新歡,尋求文史興趣。
孩子說:爸媽想讓我将來做學問,我也想做學問,那究竟什麼是學問呢?怎麼做将來才有可能做學問呢?
教授說:學問是一座金字塔,底座越厚,塔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