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指的是平時的教育方式。
男士說:我家那孩子才12歲,好像情緒很不穩定,這該怎麼辦呢?
教授說:12——18歲的青少年,性的覺醒和迅速發育,使其有躁動不安的情緒,很容易受内外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但他們接受能力強,可塑性強,可教育性大,這也是他們的一大特長。
男士說:我們該怎麼做呢?
教授說:要使孩子加強心理健康,家長在這個時期要注重改善與孩子的關系,從而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格和情緒,安全順利地度過心理動蕩期。
男士說:那怎麼改善與孩子的關系呢?父親與兒子的關系應該是怎樣的呢?(大家笑)
教授笑着說:父親與兒子的關系——
男士說:我的好好記一下。
教授說:幼兒時,處于崇拜期,“爸爸至上,爸爸最棒,無所不能,是個英雄。
”
男士說:少兒時呢?
教授說:少兒時,爸爸是模仿的對象,做事要像爸爸那樣,有當個小男人的思想。
老師笑着說:我家兒子小時候就跟我說,媽媽,我是咱們家的小男人。
(大家笑)
教授說:青年前期,産生逆反心理,沖突、抵觸,向父親挑戰,渴望戰勝、超越父親。
母親說:我家兒子現在就不服氣他爸了。
(大家笑)
男士說:我兒子有時候還敢頂撞我呢!(大家笑)
母親說:我兒子有時候就在他爸背後小聲的說,等我長大了,也拿皮帶抽死他。
(大家笑中帶着疑惑)他有幾次沒考好,他爸拿皮帶打他了。
(大家頓時表情木然)
教授說:青年後期,成長中逐漸學會客觀地評價父親,建立和諧的父子關系。
男士說:這還挺複雜的啊!
教授說:總之,要經曆理想化的榜樣——模仿對象——競争對手——認同、尊重這麼幾個階段。
父親說:那父親跟女兒的關系又應該是怎樣的呢?
教授說:父親與女兒的關系——
父親笑着說:也應該有幾個階段吧!
教授笑着說:幼兒時,女兒是父親最寵愛的“乖乖女,”可以為所欲為,不會受到責備。
父親笑着說:少兒時呢?
母親笑着說:你是心急?還是知道要說少兒時呢?
父親笑着說:心急并不重要,最關鍵的是我早知道。
母親說:為什麼心急不重要呢?你沒聽人家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嗎?
父親笑着說:因為,我知道這個豆腐總是能吃到的,所以不心急。
母親笑着說:那你怎麼能早知道呢?你先知先覺呀!
父親笑着說:連這都不知道,那不就是傻帽?
母親笑着說:哎!你怎麼還罵人呢?不僅我不知道,大家都不知道啊!
父親笑着說:你不知道不等于别人不知道,不說不等于心裡不明白;你可千萬不要煽動群衆鬥群衆啊!(大家笑)
母親說:你别油嘴滑舌,油腔滑調的貧嘴了,還沒說你是怎麼知道的呢?
父親說:這還不明白呀!難道你不知道舉一反三嗎?觸類旁通總聽說過吧!(大家笑)
母親說:我還會一通百通呢!你以為我真不懂啊!逗你玩兒呢!(大家笑)
女士說:切換正題兒。
(大家笑)
教授笑着說:少兒時,對女兒的父愛中多了循循教導,辦事似乎有了原則,但抵不住撒嬌,也少不了哄她。
父親笑着點頭說:就是這樣的。
教授說:女兒到了青年前期,玩笑喜鬧少了,親切中有些疏遠,父親想關心卻不便直說,常讓母親為自己“代言”。
女士說:女兒大了是需要跟父親有些距離。
教授說:女兒到了青年後期,父親是個默默地愛着女兒,為她擔憂、肯付出一切的男人。
女兒與父親之間有着更強烈的親和力,不論父親本人出色與否,在女兒心中,父親都是自己的最愛,是自己一生都可以依賴的(或者說後半生要依賴自己)的男人。
母親說:那母親與孩子的關系呢?
教授說:母親的心理素質在孩子性格的形成中關系重大。
父親說:就是,母親的心态對孩子影響很大。
教授說:假如母親性情平和,做事民主,子女性格多表現為親切、率直,有活動能力;如果母親過分嚴厲,子女的表現則往往是逃避、反抗或膽怯;如果母親處事忽冷忽熱,反複無常,子女多為神經質,自以為是,缺乏責任心,沒有耐心等。
父、母同時說:那父母對孩子最應該注意的是什麼呢?(大家笑)
教授說:熱情,愛;因為,父母的冷漠,是殺傷孩子的快刀、利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