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廳内,有咨客在咨詢,教授在解答,衆人在聽。
一位母親說:現在,樓房越來越高了,平房越來越少了,住房高低影響孩子的性格嗎?
教授說:毫無疑問,住房高低影響孩子的性格。
母親說:具體是怎麼樣的呢?
教授說:一個住在有院牆的平房或低樓層的孩子,由于視野狹窄,對可視物品如一朵花、一個蟲子等,都覺得新奇好玩。
由于離可視物比較近,所以通常要走近看個究竟。
母親說:看來,住低房子,有利于培養孩子的好奇心。
教授說:久而久之,就會使孩子養成一個遇到什麼事都愛到現場去觀察的習慣,從而使孩子的性格較愛參與,愛活動,愛動腦,朝敏銳的良好方向發展。
一位父親說:那要是住高樓房呢?現在都是高樓大廈呀!
教授說:孩子住在較高的樓房,由于在高處,可視面遠而廣,但因離地面太高,上下樓不僅需要的時間不少,還得上下來回地跑,興趣早沒了。
父親說:那會怎麼樣呢?
教授接着說:因此,孩子站在高樓上看到東西,哪怕有興趣也不願下樓去親自觀察。
看到的東西也就隻能是表面印象,不深刻,再好的事物看後不久就容易忘掉。
父親說:那又會怎麼樣呢?
教授說:長此下去,孩子就常從旁觀者的身份去看待事物。
其性格也因此而表現對待事物漠不關心,動作遲慢,反應也較笨拙遲鈍。
母親說:那住在高樓大廈的孩子怎麼彌補這個缺憾呢?
老師插話說:那就隻有設法讓孩子學有所成了;因為硬性環境不由得我們折騰,我們折騰軟環境。
父親說:那怎麼才能讓孩子學有所成呢?
教授說:如今的父母都希望孩子成功,并為此而将心機用盡。
要想起到應有的效用,望了解一下“禁果效應”,并能夠在實際生活中應用。
母親說:什麼是“禁果效應”呢?
教授說:如果想讓一個人去幹某件事情,而他怎麼也不願意去幹的話,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告訴他“不許”去幹這件事情;那樣,反而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這就是“禁果效應”的應用。
父親說:這樣能行嗎?緊着督促他都不願學,不讓他學,那他不是正好更不學了嗎?
教授說:“禁果效應”在生活中有積極的一面。
父親說:積極的一面是什麼呢?
教授說:對于每個人來說,積極的一面就是,誰都有求知的意向,誰都有了解所不知道的東西的願望。
父親說:這倒是。
教授說:假如這種東西不犯禁忌,也許并不會引起注意。
要知道,禁止不僅必定會引起注意,而且還會使注意固定在“禁果”上。
母親說:不讓做什麼就非要做什麼?
教授說:如果沒有說明被禁止的原因,那麼,這個事實本身就會引起各種假設推測,弄清為什麼不許幹某事件的合理願望就會更家強烈。
父親說:不想學就别讓他學?
教授說:利用禁果效應心理,巧妙結合迂回前進思維。
當解決某個問題遇到難以清除的障礙時,可謀求避開或越過障礙而解決問題。
母親說:不想做就别讓他做?
教授說:你的思維要想具有創造性,必須有強烈的進取精神,而這并不意味着我們的思路永遠隻能是直線前進。
男士笑着說:哦!可以是“曲線救(就)國(果)”嗎!(大家笑)
老師說:這就是創造性思維啊!曲線——迂回一下,就有成就感,就能出成果。
教授說:讓我們看看土豆在法國推廣的故事。
著名的法國農學家安瑞怕爾曼切在德國當俘虜時,吃過土豆,回國後決定種植,可很長時間,不能說服人們接受;因為當時宗教迷信者把土豆叫做“鬼蘋果”,醫生們認為它對健康有害,而農學家斷言,土豆會使土壤變得貧瘠。
女士說:有很多今天看來是很正常的事,但在當初卻是很可笑的。
教授說:怕爾曼切反複思量,後來終于得到國王的許可,在一塊出了名的低産田上栽培土豆。
老師說:看看,人在愚昧的時候,什麼事兒都可能發生。
教授說:根據他的請求,由一支身穿儀仗服裝的全副武裝的國王衛隊将這塊土地看守。
但隻是白天看守,到了晚上警衛就撤走。
父親笑着說:這就誘惑力大了。
(人們來了興趣)
教授說:這樣,人們受到禁果的引誘,每到晚上就來偷挖土豆,并把它載到自己的菜園裡。
怕爾曼切如願以償地達到了目的。
(大家笑)
女士笑着說:這個辦法好,我們真的可以利用一下。
教授說:在當今激烈的市場競争中,許多精明的商家将此法竟相采用。
如在一些影片的廣告上特别添“少兒不宜”将觀衆吸引,甚至有的商家将滞消的VCD封面貼上色情内容。
母親說:那麼,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