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說:那你怎麼也想一出是一出呀!我這兒剛說語言表達呢!你怎麼又要開始挫折教育啦!你是誠心跟我作對還是怎麼着?
父親說:允許你想象就不允許我創造啊!
母親說:得了吧!挫折教育,我都受挫折了。
(大家笑)
父親說:好啊!這不就無意中有了承受挫折的能力了嗎!(大家笑)
教授笑着說:培養孩子耐挫折的能力主要是在不經意中。
父親說:看看——
母親笑着說:有功了你還。
教授說:學習環境的變遷,家庭的變故,好友的背叛,以及學習、事業上的失意等,都是在不知不覺中發生。
男士說:日常生活中,這樣的事兒多了。
教授說:隻有經受得住此類的挫折,才能說明有了“挫折教育”的成功體驗。
母親說:我剛才不就經受住了嗎!也沒什麼了不起呀!
教授說:但孩子在參加各種“吃苦”活動時,在心理和生理上往往自己已經做好了各種準備,較少有真正經受挫折的體會。
女士說:不能有意所為,有意設計。
老師說:更不能搞成形式主義。
教授說:挫折教育要适可而止,過多的挫折隻會使孩子的自信心失去,變得十分軟弱和自卑。
男士說:要讓孩子能夠忍受。
教授說:因此,進行“挫折教育”,無論數量和質量都不應超過必要的限度。
父親說:那怎麼做更合适呢?
教授說:“挫折教育”更多地應由家長和老師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地進行。
母親說:那怎麼才能使孩子變得更加聰明呢?
父親笑着說:這就叫人心不足蛇吞象啊!(大家笑)
母親說:誰不想讓自己的孩子更加聰明?
父親笑着說:吃了蔥想蒜,啥事兒你也想幹。
(大家笑)
教授笑着說:我們通過實踐,總結了使孩子變得更加聰明的八條經驗。
母親說:你不想就别聽。
教授說:一是不浪費幼兒的智力,當孩子咿呀學話時就教正規語言。
父親說:你聽聽,首先母親的語言就得正規。
教授說:二是從小培養思維能力,經常提出一些問題讓孩子進行思維。
母親說:你不讓孩子思考,馬上就讓他回答,還說孩子反應慢。
教授說:三是鍛煉記憶力,給孩子講故事後讓他複述。
父親說:她講那故事,什麼撿牛糞呀!掏苦菜啦!孩子複述不了。
(大家笑)
教授說:四是提高觀察力,做些違反常規的小事讓孩子糾正。
父親說:那個校長讓兒子認顔色,兒子認對了,他就說錯,結果,兒子18歲了還分不清藍色和綠色。
(大家笑)
母親說:你怎麼老跟人唱反調呢?我哪兒得罪你了,你直說呀!幹嘛這樣陰陽怪氣兒的,搞得好像你在跟教授過不去呢!
男士笑着說:這話高明。
女士笑着說:一箭雙雕啊!
父親說:高明啥呀!挑不離間(箭)(大家笑)
教授笑着說:五是經常帶孩子外出增長見識。
母親說:聽見了嗎?經常帶自己的小孩兒外出,不是帶小三兒,也不是小四,更不是小五、小六。
(大家笑)
父親說:你可讓我增長見識了,現在哪有那麼多孩子可帶呢?
母親說:裝蒜,鼻子插大蔥——裝象。
自己的小孩兒那叫小聰明,小三兒、小四、小五、小六,那些都是小妖精。
裡外也不分,人妖也不分?(大家笑)
教授說:六是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
父親說:啥都好奇,那還不是廣泛嗎?
男士說:現在的孩子,興趣不培養也很廣泛的。
老師說:那也需要培植和養護,要不慢慢就沒有興趣了。
女士說:這就是所謂培養。
教授說:七是激發孩子的熱情,孩子有問必答。
母親笑着說:有時候問的那些事兒,真讓你無法回答。
(大家笑)
老師說:那就說明我們知識缺乏,或者反應遲鈍;所以要加強學習嗎!
教授說:八是從小嚴格要求,使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母親說:現在孩子的習慣是沒幾個好的。
老師說:首先是父母要養成良好的習慣。
女士說:現在是條件好了,習慣反而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