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廳裡,幾乎每個人都是滿臉的愁苦,丈夫說:這孩子,他怎麼能這樣呢?這麼大的事,他怎麼就不跟我們說呢?我真的感覺像天塌了似的。
他說着抱頭痛哭……
妻子也流着淚說:平時孩子跟我說得多,可這事兒,他一直瞞着我;跟他爸就更不可能說了,誰能料到,盡出了這麼大的事兒。
她沒抱頭,隻是不停的掉淚……
教授看着這對夫妻,語氣平和的說: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和諧,社會才能穩定,而一個生意盎然的家園,需要的是精心呵護,辛勞耕耘。
妻子說:平時,我們家也挺和諧的,兒子跟我什麼也說,這次,昨天,兒子本來要跟我說的,他爸一進來,他就不說了。
他爸還追問呢!哎!怎麼我一進來你們就不說了,有什麼事兒還瞞着我不成?兒子一看他爸這德行,一扭頭就出去了——到現在也沒回來。
丈夫說:你說他能去哪兒呢?還能做什麼呢?夜不歸宿,能有什麼好事兒?
說完又抱頭痛哭,妻子也哭,并不停地用紙巾搽眼淚。
教授繼續平和的說:家長、教師作為教育者,既要對孩子有一個客觀的了解,又要真正了解、正确評價自我,隻有這樣,才能保證教學效果。
要情緒穩定,要有愉快的心情,無論決策任何事情,一定要有果斷性和堅定性;面對矛盾,一定要沉着冷靜。
丈夫說:我怎麼能冷靜的了呢?他肯定是在跟那些不三不四的人鬼混。
妻子說:我特别擔心。
老師說:哦!孩子大了嗎!應該有他自己的事情,不過,他一定會自己回來的。
教授說:孩子進入青春期,性意識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不必擔心害怕。
丈夫說:說不擔心,那是假話,我不能欺騙自己呀!我的心要碎了。
妻子說:真揪心呀!
老師說:可憐天下父母心啊!不過,請你相信,你隻要對孩子放心,他就一定會回到你身邊的。
教授接着說:青春期是兒童向成人過渡的中間階段,是人生曆程的十字路口,它既與兒童有别,又與成人不同。
貫穿青春期的最大特征是性發育的開始并逐步完成,與此同時,少男少女變化的心理,也反映在性心理領域。
丈夫焦急地說:我現在很着急,給我們這樣上課,這樣給我們講,他就能回來?他就能變好嗎?
妻子說:那你現在找也沒地方呀!聽聽是什麼原因導緻的呀!
老師說:就是,你很聰明,搞清原因,就知道下一步該怎麼做了。
教授接着說:好,那我們就先搞清原因。
要想搞清原因,就得先了解孩子的青春期到底是怎麼回事情。
青春期性意識的發展有四個時期:
在青春發育之初,由于對自身所發生的劇變感到茫然與害羞,對異性産生抵觸,這一階段可持續一年左右。
以少女表現得尤為明顯,本能地對異性疏遠。
在青春發育期,男女青年常對周圍環境中的某些在體育、文藝、學識以及外貌上特别出衆的年長者,在精神上引起共鳴,仰慕而且盡量模仿這些長者的言談舉止。
在青春發育後期,青年人常對自己年齡相當的異性産生興趣,随着性發育的漸趨成熟,希望有機會和異性接觸,或在各種場合想辦法吸引異性。
但在交往過程中,由于情緒不穩,容易引起沖突發生。
青春發育完成,青年把友情集中寄予自己鐘情的一個異性,心情往往較興奮,發育已到達成年階段,女孩易多愁善感,充滿浪漫的幻想,男孩則有強烈愛别人的欲望。
女孩有被愛的向往,彼此常在一起,減少了對周圍環境的注意,他們情投意合,互相幫助、促進學習和工作。
老師插話說:總結一下就是,初期性抵觸,中期對長者仰慕,後期向往異性,成年戀愛期心情興奮。
妻子勉強地笑了笑說:還挺押韻的。
就在這時,一個小夥子走了進來,夫妻都感到很意外,一時間竟然不知所措,好在教授和老師夫婦一直保持着平靜,他們才沒有太顯露出破綻來。
丈夫說:哦!這是我兒子,哎!你怎麼來了?你怎麼知道我們在這裡呢?
妻子說:哦!你還沒吃飯吧!怎麼找到我們的呢?
兒子看着教授,笑了笑說:你們一下子問了這麼多的問題,我都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