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有意讓他赢得,那樣就成了騙局,隻是非常的欣賞他的想學和要下棋的舉動;在欣賞對方的同時與其對局,那讓對方赢還不容易?我真的覺得他下棋前後這種反差太大了,這麼有力量的動作在一個不敢做課間操,三年不敢上體育課的自卑的孩子身上主動的出現,真的是太神奇了,于是,我又問:“這個動作叫什麼?”
他說:“就叫‘我最棒’吧!”
我跟着重複了一遍:我最棒!,好!我看我能不能做的了,接着我又跟着他做,你别說,還真的不那麼容易學會。
他耐心的反複教我,我學習了好幾遍,動作仍然不能做到位。
我絕不是在有意的做作,我是個業餘武術愛好者,經常自己抽空練一練,我在進行青少年素質訓練中經常加進一些啟發性的動作,讓學員邊做邊感悟。
我覺得小蛋兒的這個動作有激勵作用,所以,我要跟着他學會,以後在訓練中能用的上。
我這一學不要緊,卻激發出了他的靈感,激勵起了他的創造力,使他超常的發揮。
因為他每赢一局,都興奮的一躍而起,能很自然的做出一套漂亮而協調的形體動作,同時響亮的喊出相應的口号。
當然,他幾乎每局都赢,因為,我已經是心不在焉了;我把心事都用在了欣賞他上去了,欣賞對方,就是長對方的志氣,滅自己的威風,那對方一定會赢。
他赢我第二局後,再一次一躍而起,自然的做出了第二套動作:雙腿同時彎曲,左右臂輪換彎曲握緊拳頭,同時喊出,“不錯!不錯!”,左右臂同時平行彎曲,左右拳同時緊握,并喊出,“真不錯!”
我又問:“這個又叫什麼呀?”
他回答說:“這個就叫‘真不錯’吧!”
我說:“是的‘真不錯’,你再教會我這套動作好嗎?”他又教我:不錯!不錯!真不錯!你練一練,親自體驗體驗,說這句話的時候,真的是一種自信的感覺,是一種有成就的感覺。
他赢我第三局後,又一次自然的一躍而起,很自然的做出第三套動作:雙腿同時彎曲下蹲,上身前傾,屁股後撅,一隻手緊靠下巴颏兒,手背向上,五指并齊伸直,一隻手緊靠尾錐骨,手心向上,五指并齊伸直;雙腿同時連續向前跳躍,在跳躍的同時,雙手同時做稍微前伸後縮動作。
我被他奇妙的發揮所震撼,忍不住又問:“這又叫什麼呀?”
他随口就答道:“這是‘小雞啄米’呀!”
我驚奇的問他:“你見過小雞嗎?”
“見過呀!小時候,在姥姥家,有很多小雞。
你是不是又想學?”
我說“很想。
”于是,他又教我,還解釋說:“小雞啄米是邊走邊吃,嘴巴往前伸,尾巴就往後伸。
小雞啄米,自食其力。
”
好一個自食其力,怪不得這個動作沒有言語,是在默默的努力。
誰都知道:動作是思維在支配。
誰又能否定:小蛋的小雞啄米,自食其力不是内心深處的自我反思——自己的飯需要自己吃,自己的事需要自己做,自己的本領需要自己練。
他赢我第四局後,再一次習慣性的自然躍起,習慣性的,很自然的做出了第四套動作:單腿着地,身體向着地的一腿傾斜,另一條腿伸直擡起,雙臂、雙手伸直與擡起的腿平行;着地的單腿向傾斜方向側身做跳躍式前進,同時雙手做柔和的飄舞動作,左右輪換。
太神奇了,我都被他感動的眼睛都有點濕潤了,這個更想知道叫什麼了。
還沒等我張口,他就邊跳邊舞邊說:“這個呀,當然就叫‘龍飛鳳舞’了。
”
“又想學了吧!好了,我毫不保留,沒問題,我再教你。
”說着,他又示範動作,我又跟着學。
我跟他學着學着,走思了……龍飛鳳舞,成龍成鳳,父母盼望孩子成龍成鳳,孩子更想龍飛鳳舞,名字是相同的,但目标各異,方式不同;父母希望把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