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廳内,有咨客在咨詢,教授在講解,衆人在認真聽。
教授說:星期六的一次家庭聚會,我們四個家庭在一起做一個遊戲,其實,應該說是五個家庭,因為小蛋兒的爸爸、媽媽在四年前就已經離婚了;還不對,是六個家庭,因為還有一個離婚的單身女性;不過,都有孩子;但是,今天在現場的孩子,隻有小蛋兒一個。
老師說:現在離婚的家庭可真多,六個中就有兩個殘缺;不過,夫妻不和,不能再讓孩子的心靈殘缺不全。夫妻不和的主要原因是争高低,習慣成自然的思維模式,導緻即使是孤苦伶仃的單親帶着一個孩子,也會是居高臨下,鄙視、指責、謾罵,甚至毒打;這種親子溝通的障礙不排除,就會構成惡性循環。
教授笑着說:這是我想的,不能說,說了會傷自尊的;誰如果感覺到自尊心受到傷害,立馬就回背起包走人;這是以前有過的現象,得吸取教訓,不能讓曆史重演。現在有很多人,自信心不足,自尊心及強,沒有舒暢,隻有設防。
遊戲開始前,我在一片掌聲中對大家說:
“我們的遊戲就是為親子換位思考、換角度看問題、換姿勢說話而設計的;使每個人感覺一下相反的感覺,體驗一下相反的體驗。
“遊戲的規則是這樣的,小蛋兒就是你的孩子,你可以和他說任何話,但是,姿勢要改變,你和孩子說話時,你的姿勢要比孩子低;孩子的位置不動,按順序,走到孩子面前說,一個說完再下一個;說話的内容自己定,但是不能太多;每個人說完,孩子要說‘沒關系,謝謝’,或兩個詞任選一個說。
遊戲開始了。小蛋兒的爸爸第一個站起來說:“我先來。”
他走到小蛋兒面前,蹲下身子,抓住兒子的手說:“兒子,爸爸對不起你,爸爸要用最大的努力來補償你,你是最棒的……”他的聲音哽咽了,眼睛裡含滿了淚水。
小蛋兒低着頭,看着爸爸,小聲的說了句:“沒關系,謝謝!”
小蛋兒的媽媽也低着頭,已經是淚流滿面。
第二位家長毫不遲疑的站起來,走到小蛋兒面前,也自然的蹲下身子,握住他的手說:“孩子,你是最棒的,我支持你!”
小蛋兒笑着說:“謝謝阿姨!”
緊接着,第三位家長站起來,走到小蛋兒面前,先彎下腰,然後自然的蹲下身子,一雙大手緊握着他的小手說:“好孩子,我為你而驕傲,你是最優秀的,我永遠支持你!”
小蛋兒說:“謝謝叔叔!”
第四位家長起身,來到小蛋兒面前……
第五位家長……
第六位……
最後,隻剩下小蛋兒的媽媽,她已經是泣不成聲。
她慢慢的站起身,慢慢的走到孩子面前,長歎一聲,先彎腰,用她那一雙僵硬的大手緊緊的攥住兒子那雙小手,然後,蹲下來,看着兒子說:“媽媽以前對你說話态度不好,嗓門兒太大,總認為是你的不對,現在,媽媽知道了,你是媽媽的好兒子,你是最棒的,媽媽永遠愛你,永遠支持你!”
小蛋兒笑了笑說:“那些我都忘了,沒關系,謝謝媽媽!”
大家被這母子倆感動了,為他們熱烈的鼓掌。
這時候,小蛋兒看着我舉起手。
我問:“你有話說?”他點點頭。
我說:“現在該你說了,你想說什麼就大膽的說吧!”
小蛋兒說:“大人為什麼就不理解孩子呢?我平時感覺特别的孤獨,好像總是一個人;我能知道我媽媽在幹什麼,能了解她是怎麼想的,可我媽媽就不知道我在幹什麼,更不了解我是怎麼想的。
“我還想說的就是,今天大人們都蹲着跟我說話,還握着我的手,而且說的都是好聽的,欣賞的,誇獎的話;剛開始,我很難接受,後來是很難為情,再後來是受寵若驚。
“就在你們蹲下仰面跟我說話的時候,我感覺到了爸爸、媽媽培養教育我不容易;我突然感覺到自己的成長和高大。”
大人們談感受的時候,更多的是沉重。
最後隻剩一位母親還沒說,大家都把目光集中在她的身上,她低着頭,小聲的說:“我真的不想說,說不出來。”
我接着她的話總結:
“為什麼說不出來呢?此時無聲勝有聲啊!
“過去和孩子說話沒有蹲下,這并不要緊;以前沒有低位支持孩子,這也沒關系;關鍵是從今天開始,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在與孩子的交往上,要換位思考,換角度體驗,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合适的方法;和孩子溝通時低位,水往低處流,交流思想容易,能聽到孩子的真話,也能感受到孩子内心世界的變化;仰望孩子,才能欣賞孩子,才能對孩子說好聽的話,也才能發現孩子的高大;有支持,才能站穩腳跟,才能走好、走遠路程,才能成才、成功;而支持一定要處低位,在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