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二章

首頁
    安太後開口說話,她才驚省。

     “快看完了!” “喔,”慈禧太後定一定神,回頭問安德海:“還有多少?” “還有三十多。

    ” 已看過三分之二了,自己面前一塊牌子都不曾留下,看慈安太後那裡,也不過留下十幾個人。

    她不願讓人看出她心不在焉,便故意這樣問道:“怎麼辦呢?竟不大有看得上眼的!” “甯願嚴一點兒。

    ”慈安太後說到這裡,忽然指着一個長身玉立的說:“看那個怎麼樣?” “留下吧!”慈禧太後第一次留下一塊牌子。

     從這裡開始,她打起精神,細細挑選,一挑也挑了七、八個,兩下合在一起,恰好是二十個人。

     于是宣召戶部尚書寶鋆上殿,宣示了初次入選的人名。

    寶鋆問道:“那一天複選?請兩位皇太後旨,好早早預備。

    ” 兩位太後商議了一下,決定在二月初十複選。

    寶鋆領旨退出,皇帝問了問時刻,仍舊趕到弘德殿去補這一天的功課,兩宮太後便在禦花園内随意浏覽了一會,回到漱芳齋去閑談休息。

     所談的自然還是脫不開秀女,兩宮太後都感歎着沒有出色齊整的人才,好在該指婚的王公大臣的子弟,都不過是跟皇帝差不多的年齡,再等三年也還不妨。

     “妹妹,”慈安太後忽然說道,“我在想,孩子們成親,還是晚一點兒的好!” 聽見她這句話,慈禧太後立刻就想到了大格格,心中便是一痛。

    大格格從前年指配給她嫡親表兄,六額驸景壽的長子志端,不久成親,新郎才十五歲,生得瘦弱,兼以早婚,不過一年多的工夫,弄出個咯紅的毛病,看樣子怕不能永年。

    設或不幸,這一頭自己一手所主持的姻緣,竟是害了大格格的終身! “唉!”她情不自禁地歎了口氣,由衷地點着頭:“說得是。

    ” “那麼,我看皇帝大婚,也不必那麼着急。

    晚兩年吧?” 原來是定了後年,皇帝才十五歲。

    晚兩年到十七歲,實在也不能算遲,慈禧太後同意了,“晚兩年也好。

    ”她說,“日子寬裕,可以慢慢兒找。

    ” “對了!”慈安太後又說,“咱們倆把這話擱在肚子裡,先别說出去。

    要暗底下留心,才能訪着真個是好的。

    ” 這個宗旨慈禧太後卻不能同意,她認為皇帝立後,不愁覓不着德容俱茂,可正中宮的名門閨秀,不必在暗底下私訪,應該通饬内外大臣留意奏聞,千中選一,才是正辦。

    不過時候還早,此刻用不着跟她争執,所以含含糊糊地答應着,不置可否。

     “皇帝挺象個大人的樣兒了。

    ”慈安太後以欣慰的聲音提出勸告,“咱們也不能老拿他當孩子看待。

    前兒六爺提過,每天召見軍機,讓皇帝也在場聽聽,這件事兒倒可以辦。

    ” “還是書房要緊。

    ”慈禧太後不以為然,“總要能看折子!現在可又不比從前了,興了洋務,添出來許多花樣,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丁日昌他們的折子,不能不仔細看。

    要是看不懂折子,光聽軍機說,也還是不懂。

    ”說到這裡她覺得也不便把慈安太後的話,完全駁回,便又加了一段話:“等過幾天,問問大家的意思,還有弘德殿的師傅們,如果大家認為該讓皇帝一起召見軍機,自然也可以。

    ” ※※※ 說是這樣說,慈禧太後一直不曾咨詢大臣,慈安太後也不便再提。

    轉眼到了二月初十,複選秀女的日子到了。

     因為複選隻有二十個人,無須欽安殿那麼大的地方,所以改在漱芳齋引看。

    這天是個日暖風和的好天氣,而且複選的秀女,再度進宮,不似第一回那麼羞怯退縮,于是場面氣氛也都跟初選大不相同了。

     初選行禮是十個人一班,複選改了五個人一班,磕過頭要報履曆,為的是聽她們的聲音。

    駐防各地的旗人,盡有幾輩子在一地,與土著無異的,但一口京片子始終不敢丢下,不過有的圓轉,有的尖銳,有的低沉,好聽不好聽卻大有分别。

     因為跪得很近,而且自報履曆時,有好一會工夫,所以兩宮太後和皇帝把每一個人都看得很清楚,第二班最後那一名,瓜子臉上生了一雙很調皮的眼睛,皇帝一見便有好感,因而格外留心聽她的履曆。

     “奴才旺察氏,鹹豐六年生人,滿洲正白旗,杭州駐防。

    曾祖福舒,正藍旗漢軍副都統,祖父伊納,陝西同谷縣知縣,父赫音保,現任鑲紅旗蒙古協領。

    奴才恭請聖安!” 她的聲音清脆無比,在皇帝聽來,仿佛掉在地上能碎成幾截,心裡在想,這個人一定會被留下。

     “你的小名叫什麼?”他聽見慈安太後在問。

     “奴才小名桂連。

    ” “是那兩個字啊?” “桂花的桂,連環的連。

    ” 皇帝心裡在想,身後傳下來的一句話,必是“留下”,但他所聽到的卻是兩位太後在小聲商量。

     “怎麼樣?”慈安太後問。

     “長得倒不賴,就是下巴颏兒太尖了。

    ”慈禧太後又說,“才看了一半,已經留下七個了。

    我看,撂下吧!” 已經“撂牌子”了,皇帝脫口喊道:“慢一點兒!”話一出口,他才發覺自己的語氣不恭,急忙起身,向上請了個安說:“兩位皇額娘,把這個桂連留下吧!” 這是皇帝第一次挑人,神色不免忸怩,兩宮太後對看了一眼,都有些忍俊不禁的神情。

    終于是慈安太後允許了他的要求,向安德海吩咐:“把桂連的牌子拿回來!” “喳!”安德海從銀盤裡取出一枝綠頭簽,放回禦案,接着便向桂連吆喝:“謝恩!” 于是桂連磕頭說道:“奴才桂連,叩謝兩位皇太後天恩!” “怎麼不跟皇帝謝恩呢?”慈安太後用一種教導的語氣說。

     這是失儀,也是不敬。

    桂連一半慚愧,一半惶恐,頓時滿臉飛紅,趕緊答應一聲“是”,向皇帝補磕了一個頭:“奴才桂連,叩謝皇上天恩。

    ” “伊裡!” 這是句滿洲話,意思是“起來”,皇帝對在旗大臣向他磕頭時,照例回答這麼一句。

    而桂連卻聽不懂,依舊直挺挺地跪在那裡,清澈明亮如寒泉般的眼光,飛快地在皇帝臉上一繞,跟着把頭低了下去。

     “起來吧!”安德海用那種大總管的神态呵斥:“别老跪在那兒了!” 于是桂連才站起來,倒退數步往後轉身,視線又順便在皇帝臉上帶過。

     接着是第三班行禮。

    因為已經挑中了八個人,額子有限,所以這一班隻挑了兩個,第四班也是如此。

    總計二十名複選的秀女,入選了十分之六。

     那十一個都不關皇帝的事,他隻關心一個桂連,早就打好了主意,觑個便走到慈安太後那裡問道:“皇額娘,今兒挑中的人,怎麼辦哪?” 慈安太後知道他的來意,故意問道:“你看,該怎麼辦?” 照他的意思,最好把桂連封做妃子。

    他知道這是做皇帝的一項特權,但自己覺得行使這項特權,就跟行使另一項特權——殺人那樣,都還嫌早了些,所以一時竟不知如何回答。

     “你挺喜歡她的是不是?” 明明已說中了心事,他偏不肯承認,不好意思地紅着臉說:“不!” “那你為什麼挑上了她呢?倒說個緣故我聽聽。

    ” “我看她可憐。

    ” “唷!原來是為了行好兒。

    ”慈安太後有意逗他,“誰也不可憐,就可憐她。

    這又怎麼說呢?” 這時皇帝已想好了一個理由,神态便從容了,“她不是杭州駐防嗎?”他說,“也許家裡死過好些人。

    ” 想不到是這樣一個理由!杭州在第二次陷于洪楊時,旗營精壯,傷亡甚衆,城破之日,将軍瑞昌舉火自焚,旗營次第火起,男女老幼,死了四千多人,為有旗兵駐防以來最壯烈的一舉。

    兩宮太後這幾年,與王公大臣一談到此,總是咨嗟不絕。

    慈安太後心想,皇帝必是聽得多了,所以才會想到桂連家裡,怕她是劫後餘生,另眼看待,這倒是仁君之心,不可不成全他。

     “對了,這一次倒是沒有看見多少杭州駐防的秀女。

    不過,不知道桂連家,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