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事房的總管太監,到内務府來求見明善,屏人密談,說是安德海已經跟他說過,奉慈禧太後懿旨,到江南公幹,要帶幾個人走。
“喔!”明善問道:“他的話到底是怎麼說的?是傳懿旨,還是來跟你商量?”
“既不是傳懿旨,也不是跟我商量,仿佛就是告訴我一聲。
”
“那麼,你現在來告訴我是什麼意思?是跟我說一聲呢,還是怎麼着?”
“太監不準出京。
現在小安子胡鬧,我不能不跟明大人回一聲。
”
“好,我知道了。
”明善答道,“小安子告訴你一聲,你聽聽就是了。
你現在來跟我回,我也是聽聽。
”
“這……!”那總管太監很老實,有些莫名其妙,“明大人,”他着急地說,“這要出事的啊!一出事,吃不了兜着走,怎麼行呢?”
“沒有什麼不行!”明善看他老實,教了他一着:“小安子說奉懿旨,你就‘記檔’好了!”
那總管太監明白了,一記了檔,将來不出事便罷,一出事就有話好說,安德海是翊坤宮的人,來傳慈禧太後的懿旨,還能不遵辦嗎?
于是他如釋重負地笑着,給明善恭恭敬敬請了個安:“多謝明大人指點。
”
“你懂了就行了。
回宮告訴你的同事,小安子的靠山硬,少說他的閑話。
”
“是。
我馬上告訴他們,就裝作不知道有這回事兒。
”
“一點都不錯。
”明善又問,“他到底那一天走啊?”
“挑的是七月初六。
宜乎長行的好日子。
”
“好日子!對,對,好日子!”明善冷笑着,停了一下又問:“萬歲爺知道這回事兒不?”
“那倒不清楚。
我沒有跟萬歲爺回,大概小李總會說吧!”
“嗯。
”明善随随便便地說:“我托你捎個信給小李,有空到我這兒來一趟,我有點小玩意,進給萬歲爺。
”
敬事房總管辭出内務府,回到宮裡,第一件事就是叫小太監取過“日記檔”來,把安德海的話當做“傳懿旨”,據實筆錄,然後坐下來細想經過。
他人雖老實,卻頗持重,心想太監之中,十個有九個與安德海不和,但也有些是他一黨,如果自己把明善的話,跟大家一說,必定有人會去告訴他。
他可能會想,說這話的意思何在?如果他聰明的話,必定會想到,這是唯恐他出京不速,顯見得不懷好意。
這樣心生警惕,安德海必定有比較妥善的安排,甚至打銷此行,而不論如何,他一定會設法報複。
那一來豈非弄巧成拙,自招禍害?
想通了這其中的關鍵筋節,他覺得裝糊塗最妙。
反正隻要自己将來有卸責的餘地,安德海的一切,大可不管。
于是他什麼話都不說,隻叫人把小李找來,悄悄告訴他說,明善要見他一面。
“大叔,”小李問道:“明大人找我,總還有别的事吧?”
“沒有聽說。
”
“那麼,大叔,”小李又問:“小安子的事兒,你總知道了吧?”
“我知道。
”總管太監神色自若地反問一句:“咱們得尊敬主子是不是?”
怎會說出這句話來?小李細想一想,明白了他的态度,連連答道:“是,是!怎麼能不尊敬主子?那不遭天打雷劈嗎?”
談到這裡,不必再多問什麼。
第二天一早,等皇帝上了書房,小李興匆匆地趕到内務府求見明善。
請安站起,隻見明善開了保險櫃,取出一具裝飾極其精緻的小千裡鏡,交到他手中說:“剛得的一個小玩意,托你進給萬歲爺。
”
小李答應着,當時就把千裡鏡試了一下,明善的影子,在他眼中忽大忽小,十分好玩。
“這個給你。
”铮然一聲,明善把一塊金光閃亮的洋錢,往桌上一丢。
小李大喜,笑嘻嘻地先請安道謝,然後取過金洋來看,隻見上面雕着個雲鬟高聳、隆鼻凹眼的“洋婆子”的腦袋,便即問道:“明大人,這是誰啊?”
“是英國的女皇帝。
”明善又說,“英國金洋最值錢,你好好留着玩兒,别三文不值兩文的賣掉了,可惜!”
“不會,不會。
明大人的賞賜,我全藏着。
”
“我問你,”明善放低了聲音問道:“小安子的事,萬歲爺知道不知道?”
“知道。
”
“萬歲爺怎麼說?”
小李不即回答,很仔細地看了看窗外,然後伸手掌到腰際,并攏四指往前一推,同時使了個眼色。
“喔,這個樣!”明善想了好一會又說:“打蛇打在七寸上,要看準了!”
“是,我跟萬歲爺回奏。
”
“不,不!”明善使勁搖着手說,“你不必提我的名字,你心裡有數兒就行了。
我知道萬歲爺少不了你。
”
這句話把小李恭維得飄飄欲仙,同時也助長了他的膽氣,覺得他應該替皇帝拿主意。
但是這個主意怎麼拿?倒要請教明善。
“明大人,你老看,什麼時候動手啊?‘出洞’就打,還是怎麼着?”
這一問,明善煞費思量。
他昨天回去就跟他兒子商量過——文錫的手腕圓滑,聲氣甚廣,當夜就打聽到,山東巡撫丁寶桢,早就對人表示過,如果安德海膽敢違制出京,不經過山東便罷,經過山東,可要小心。
以丁寶桢清剛激烈的性情來說,此言可信。
而安德海如果從天津循海道南下,則又無奈他何,現在從通州沿運河走,山東是必經之路,無論如何逃不脫丁寶桢的掌握,隻要疆臣一發難,軍機處便有文章好做。
拿這話說給小李聽,自然可以使他滿意,就怕他年紀輕,得意忘形洩漏出去,或者皇帝處置不善,為慈禧太後所覺察,都會惹出極大的禍事。
想來想去,總覺得是不說破的好。
于是他這樣答道:“沉住氣!這條毒蛇一出洞,又不是就此逃得沒影兒了,忙什麼?”
看樣子明善是有了打算,不過不肯說而已。
小李也不便再打聽,回到宮裡,把那小千裡鏡進給皇帝,又悄悄面奏,說就怕安德海不出京,一出京便犯了死罪,随時可以把案子翻出來殺他。
又說恭王和軍機大臣必有辦法,勸皇帝不必心急,靜等事态的演變。
“好!”皇帝答應了,“不過,你還得去打聽,有消息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