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六章

首頁
    便接着又說:“不能仰仗麾下,于是就有第三,安德海的镖手不少,要抓他未必肯就範,兩下動手,必有死傷。

    傳了出去,人家說一聲:程某人連個太監都治不了!這個面子我丢不起。

    ” “你與衆不同,人家不算丢面子的事,在你就算丢面子了。

     那麼,你現在是怎麼個打算呢?” “我的打算是甯願智取,不必力敵。

    我自己帶小隊跟了下去,見機行事。

    今天來跟治平大哥商量的是,好不好借我幾支短槍?” “那還用得着‘商量’二字?你要多少,派人來說一聲,我還能不給嗎?” 其實,程繩武有自己的親兵小隊,一共二十多人,每人一支火力其強的“後膛七響”。

    他特意跟王心安借槍是有意套親近,當時寫了張借槍八支的字據,面交王心安。

    等他回到衙門,已有一名把總将槍送到,額外有兩百發“子藥”,說明是王心安所奉送。

    程繩武派人點收,厚犒來使。

    然後查問安德海的行蹤。

     “已經打過尖,走了。

    ”為他帶領親兵的一名姓餘的千總告訴他。

     “出東門,還是出南門?”程繩武問。

     “出東門。

    ” 由東昌府南下有兩條路,出南門是走陽谷、郓城。

    出東門則又有兩條路,一條是正東,經平陰、肥城到泰安,折而往南,為自古以來的南北通衢,一條是東南,由東阿、東平、汶上,經兖州入江蘇。

    不知道安德海走的是那一條?“大人!”躍躍欲試的餘千總問道:“是不是要抓那一幫太監?” 程繩武微微一驚,要逮捕安德海是個絕大的機密,如何消息已經外洩?但他深有經驗,已洩漏的機密,越是重視,傳播得越快,最好的辦法是淡然處之,因而他用信口答話的語氣問道:“是又如何,不是又如何?” “如果不是,就該護送他出境,倘或是——是要抓這一幫太監,殺雞焉用牛刀,今天夜裡就可以一網打盡。

    ” “喔!”程繩武的臉色變得很“正經”了,他覺得這個餘千總,不能視之為老粗,便有意跟他作個商量,于是問道:“護送是大可不必。

    我先問你,你怎麼知道要抓這幫太監?” “有人從濟南來說——很靠得住的一個人,說宮保大發雷霆,非抓這個人不可。

    ” “那個人?”程繩武的話聲十分峭急。

     “是,是個姓安的總管太監,說是太後面前的紅人。

    ” 程繩武不答話,隻點頭。

    過了好一會才說:“不必護送,也不必抓他,不過差使比抓還難,我不知道你辦得了辦不了?” 這是激将法,餘千總當然要上當,滿臉不服地說:“大人的差使還沒有派下來,如何就說人辦不了?” “别人辦不了,你當然能辦。

    ”程繩武慢條斯理地說:“他們中午在這裡打的尖,今晚必宿桐城驿,由此分途,所以要到明天,才知道他們是投正東,還是往陽谷?你今夜就走,把他們的行蹤打聽清楚,連夜趕回來告訴我。

    ” “是!”餘千總答道,“我馬上就走,明天天一亮一定趕回來禀報大人。

    ” “好!”程繩武又問:“你是怎麼樣子去打聽?” 餘千總想了想答道:“我不帶人。

    就我自己,換上便衣,到桐城驿一問那些腳伕就知道了。

    等打聽清楚,即時回來,大人明日起身,就有确實消息聽見。

    ” “就這麼說。

    等事情完了,我保你換頂戴,不然就托王總兵給你補實缺。

    你快走吧!明天一早,我等你的消息。

    ” 第二天一早,消息果然來了,安德海是往東阿的這條路走。

    程繩武是早就準備好的,穿便衣、戴涼笠,帶着十幾個人追了下去,臨行之前,先上一通密禀,說明情況。

     在烈日下跟蹤了兩天,突然發覺安德海的行程變了,由汶上縣動身,本應直下兖州,卻折而往東到了甯陽,又往北走。

    程繩武派人去一打聽,才知道安德海興緻不淺,要迂道去一遊泰山,再由泰安南下。

     就這時候,王心安奉到丁寶桢的命令,帶着一小隊人,趕了下來,追着程繩武,彼此商量。

    照王心安的意思,就要動手,而程繩武依然力主慎重,說泰安知縣何毓福極其能幹,一定有辦法可以“智取”。

    否則就等安德海從泰山下來,派兵攔截,也還不遲。

     王心安同意了他的辦法,秘密商量了一番,特為遣派餘千總,持着程繩武的親筆信,搶先到了泰安。

    等安德海的車隊一到,天色将晚,進了南關,先投客店。

    最大的一家,字号叫做“義興”,巧得很,正有兩個大院子空着,等安德海歇了下來,剛剛撣土洗臉,坐着在喝茶,黃石魁進來告訴他說: “泰安縣派了人來。

    見不見他?” 一路都不大有人理,不想這裡與衆不同,安德海似乎很高興,“見,見!”他說:“怎麼不見?” 于是領進來一個穿藍布大褂、戴紅纓帽的“底下人”,向安德海請了安,自己報名:“小的叫張升,敝上特為叫張升來給安欽差請安。

    敝上說,本來該親自來迎接的,因為未奉到公事,不敢冒昧,不過曉得安欽差是奉太後差遣,也不敢失禮。

    ”說着,打開随身攜來的拜匣,取出一張名帖,雙手捧上。

     “喔!”安德海看了看名帖,“原來是何大老爺!” “是!”張升說道,“敝上叫張升來請示,敝上備了一桌席,給安欽差接風,想屈駕請過去。

    如果不便,就把席送過來。

    ” 這是有意帶些激将的意味,安德海一聽就說:“沒有什麼不便!既然貴上知道我的身分,倒不能不叨擾他一頓。

    ” “是!安欽差賞臉。

    ”張升請了個安說,“還有幾位老爺,也請一起過去。

    ” “好!你等一等。

    ” 于是安德海找人來商量了一下,決定帶着陳玉祥、李平安,一起赴席,黃石魁随行伺候。

    由張升帶路,坐車直奔泰安縣衙門。

    請到花廳,張升退了出去,另有個聽差,拿個托盤,捧來三杯茶——不是什麼待客的蓋碗茶,安德海一看,臉色就變了。

     “黃石魁,黃石魁!”他大聲喊着。

     外面沒有回音,黃石魁不知道到那裡去了?安德海親自走到廊下來看,隻見回廊上、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