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八章

首頁
    用一句轉語,“天花前後十八天,天天有險,但願按部就班,日有起色,熬過十八天,才能放心。

    ”于是又個個皺眉了,“證狀到底如何?”恭王問道,“你的脈案上說,‘證屬重險’,重到什麼程度?” “重不要緊,隻怕逆。

    王爺請寬心,逆證未見。

    ” 景壽正在看醫書,對這些證狀特感興趣,因又問道:“怎麼樣才叫逆證?” “天花原是胎毒所蘊,等發出來,就要發得越透越好,故而發燒、咳嗽、舌苔黃厚、大解不通、小解短赤、口渴喉疼、精神煩躁,都是必有的證象,不足為慮。

    倘或手腳發冷、幹嘔、氣急、大解洩瀉、無汗,就是蘊毒不出,有一于此,皆為逆證。

    ” “見了逆證怎麼樣呢?” “那……”李德立悚然肅然,垂手低聲:“我就不敢說了。

    ” “李卓軒!”恭王倏然存立,握着拳有力地頓了兩下,重重說道:“這十八天你片刻不能放松,無論如何不能見逆證,過了這十八天,我保你一個京堂。

    ” 太醫院官員,是雅流官兒,做到首腦,不過五品,若能以京堂補缺,由小九卿而大九卿,進一步就是學士、侍郎的紅頂子大員,李德立自然感奮,連聲答道:“遵王爺的谕,我必刻刻盡心。

    ” 等李德立一退了出去,随即便有太監來傳旨,兩宮太後在漱芳齋召見軍機大臣及禦前大臣。

    到了那裡,從殿廷中望進去,隻見慈安太後默然沉思,慈禧太後在廊上“繞彎兒”。

    于是恭王等人站住了腳,等太監傳報,兩宮太後升了座,才帶頭入殿,趨跄跪安。

     “皇帝有天花之喜,今天好得多了。

    ”慈禧太後說,“靠天地祖宗神靈保佑,這十八天總要讓它平安過去。

    皇帝這兩天不能看折,要避風,也不能跟你們見面,中外大政,你們好好商量着辦。

    務必和衷共濟,不能鬧意氣。

    我們姊妹倆,這兩天心裡亂得很,外面的事,不便過問,就能問,也照顧不到。

    六爺,你們多費心吧!” “是!”恭王答道,“臣等今日恭讀脈案,也傳了李德立到軍機,細問經過,證象雖重不險,兩位皇太後請寬聖慮。

    ” 慈禧太後是這樣暫時委諸重臣,協力治國的打算,但皇帝卻另有安排,特命李鴻藻“恭代繕折”,意思奏折應如何處理,仍由皇帝在病榻親裁,口授大意,由李鴻藻代筆,而實際上代為批示。

    當然,這不會與軍機的權力發生沖突,李鴻藻批折,有“成語”可用,無非“閱”、“知道了”、“該部知道”、“交部”、“依議”之類,決不會長篇大論,自作主張,真的如大權在握。

     這樣相安無事的日子,隻過了兩三天。

    因為慈禧太後在想,皇帝的症候,即令順順利利過了十八天,靜心調養,亦得一百天的工夫,大政旁落,如是之久,縱使不會久假不歸,而上頭一定已經隔膜,同時在這一百天中,有些權力,潛移默轉,将來怕難以糾正收回。

    這樣轉着念頭,内心怦怦然,以前那些每日視朝,恭王唯唯稱是的景象,都浮現在記憶中,向往不已,通宵不寐。

     第二天是十一月初七,自鳴鐘快七點時請脈,算起來是得病的第八天,天花應該象“大豆”那樣發得飽滿才是,但細細看去,不如預期。

    同時切脈,發現了不妙的症候,最可憂的是,皇帝有腎虧之象。

    李德立内心警惕,認為該當有所透露,于是寫了兩百多字的脈案,開頭是說天花初起,“是重險之後,惟喜陰分尚能布液,毒化漿衣,化險為夷,”寫到這裡,發現“夷”字犯忌諱,在雍正、乾隆時,是可以丢腦袋的大錯誤,因而撕去重寫,改為“化險為平”,接着又說: “現在天花入朝,漿未蒼老,咽痛、音啞、嗆咳,胸堵腰酸等,尚未驟減;若得腎精不動,胸次寬通,即為順象。

    敬按聖脈,陰分未足,當滋陰化毒。

    ” 因此開的方子就有“當歸”、“元參”、“沙參”等等滋陰的補劑。

    拟好繕呈,慈禧太後看得非常仔細,看完沉思久久,下了決心。

     “今天的脈象不好。

    ”她憂形于色地告訴慈安太後,“要‘胸次寬通’,才是順象,如今皇帝咳嗽、胸口發堵,這就不好。

    而且陰分不足,本源就虧了。

    這跟打仗一樣,外敵雖強,隻要自己有精兵良将,也還不怕。

    皇帝的底子不好,我看将來真得要好好調養。

    ” “自然。

    ”慈安太後真是慈母之心,此時對皇帝唯有憐惜心疼,将他平日的荒唐行徑,一古腦兒抛卻,“他平時也太累了,等脫了痂,讓他好好玩一玩吧!傳個戲什麼的,諒來外頭也能體諒,不會說什麼。

    ” “這話也要先跟他們說明了才是。

    ”慈禧太後又說:“我擔心的是這一百天下來,内外大事,什麼都弄不清楚了。

    那時候重新開始辦事,摸不着一點頭緒,豈不糟糕?” 慈安太後何能看出她話中的微意?隻深以為然地點點頭問:“是啊!那該怎麼辦呢?” “當然要叫老六他們想辦法。

    ”慈禧太後站起來說:咱們走吧!看看去。

    ” 兩宮太後傳軟轎到了養心殿,皇帝剛剛睡着,慈禧太後不叫驚動,傳了總管太監孟忠吉來問話。

     “昨兒晚上,‘大外’行一次,進了半碗多鴨粥,又是半碗三鮮餡兒的元寶湯。

    ”孟忠吉這樣奏陳皇帝的起居。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