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章

首頁
    書本上的話,脫口答道:“國賴長君,古有明訓。

    ” 慈安太後一愣,然後用遲疑的語氣問道:“話倒是不錯,那裡去找這麼一個溥子輩的‘長君’?連嘉慶爺一支全算上,也找不出來,要嘛隻有再往上推,在乾隆爺一支當中去找。

    可有一層,找個跟你年紀差不多的,你這個太後可怎麼當啊?” “太後、太後!”皇後自己默念了兩句,覺得是件不可思議的事!怎麼樣也想象不出,二十一歲的太後該是怎麼一個樣子? 看皇後容顔慘淡,雙眼發直,知道又觸及她的悲痛之處,看樣子是談不下去,慈安太後萬般無奈地歎口氣說:“真難! 隻好慢慢兒再說吧!” 等跪安退出,慈禧太後已經從養心殿回到了長春宮,派人傳召皇後,說是立等見面。

     一聽這樣的語氣,皇後立刻就覺得脊梁上冒冷氣,想到剛到鐘粹宮去過,也想到自己的淚痕猶在,越發心慌,然而不敢有所遲疑,匆匆忙忙趕了去,看到慈禧太後的臉色如常,心裡略略寬了些。

     “一交臘月,就該忙着過年了!” “是!”皇後很謹慎地答應着。

     “你已經料理過兩年了,那些規矩,總該知道了吧!” “是。

    ”皇後答道,“若有不明白的地方,還得求皇額娘教導。

    ” “我要告訴你的就是這句話。

    該動手的,早早兒動手。

    ” 皇後奉命唯謹,當天就指揮宮女,太監,從長春宮開始,撣塵糊窗子,重新擺設,布置得煥然一新。

     此外歲末年初的各項儀典,亦都照常辦理,隻是要皇帝親臨主持的,象寫“福”字遍賜京内外大臣的常年例規之類,自然是停止了。

     因此,統攝六宮的皇後,在表面上看來,格外是個“當家人”的模樣,明知内務府事事承旨于慈禧太後,早已有了安排,卻不能不細心檢點,處處操勞,怕萬一照顧不到,又看“西邊”的臉色。

     ※※※ 人是忙着“不急之務”,皇後的一顆心卻總懸懸地飄蕩在養心殿東暖閣。

    她跟皇帝住得不遠,就在養心殿西面的體順堂,但是近在咫尺,卻遠如天涯,禮法所限,不能象尋常百姓家的夫婦,來去自如。

    而且晨昏省視,當着一大堆太監、宮女,也不能說什麼“私話”。

    所以對于皇帝的病情,她亦是耳聞多于目睹。

     得力的是個名叫二妞的宮女,每天是她去探聽了各式各樣的消息,随時來奏報皇後。

    她幹這個差使很适宜,因為她不曾選進宮來以前,家住地安門外,有個常相往來的鄰居,便是醫生,耳濡目染,頗懂醫藥,可為皇後備“顧問”。

     “萬歲爺嘴裡的病不好。

    ”二妞憂形于色地說,“太醫說了,怕是‘走馬牙疳’。

    ” “走馬牙疳?”皇後驚訝地問,“那不是小孩兒才有的病嗎?” “天花不也是?” 一句反問,說得皇後發愣,好半天才問:“要緊不要緊?” 二妞不敢說“要緊”,幾天之内,就可以令病人由昏迷不醒,谵妄緻死,她隻這樣答道:“這個病來得極快,不然,怎麼叫‘走馬’呢?” “太醫怎麼說?” “說是溫補的藥,萬不能進。

    萬歲爺内裡的毒火極旺,隻有用清利的方子,大解多,可以敗火,可又怕萬歲爺的底子虛。

    ”所以,二妞話到口邊,欲止不可:“太醫也很為難。

    ” 皇後深知宮中說話的語氣,這樣的說法,就表示對病症沒有把握了,一急之下,起身就說:“我看看去。

    ” 這時是晚膳剛過,自鳴鐘正打過五下。

    冬日晝短,已經天黑,不是視疾的時候,但皇後既如此吩咐,不能不聽,于是先派人到養心殿去通知首領太監,然後傳喚執事,打着燈,引領皇後直向養心殿東暖閣而去。

     殿中一片凄寂,燈火稀微,人影悄悄,隻有濃重的藥味,随着尖利的西北風散播在陰沉沉的院落中,皇後打了個寒噤,哆嗦着問小李:“皇上這會兒怎麼樣?” “這會兒剛歇着。

    ”小李跪着答奏,“今兒的光景,又不如昨天,左邊臉上的硬塊抓破了,流血水。

    太醫說,怕要穿腮。

    ” “穿腮?”皇後想一想才明白,明白了卻又大驚,穿腮不就是在腮上爛成一個洞?“這,這麼厲害?” 小李不答,隻磕個頭說:“皇後請回宮去吧!” 這是勸阻皇後,自然是怕皇後見了病狀傷心。

    意會到此,她的眼淚就再也忍不住了。

     但如說要皇後空走一趟,就此回去,論責任不可,論感情不忍,所以她拒絕了小李的奏勸,斷然答道:“不!我在這兒等一會。

    ” “那就請進去看一看。

    ” “也好。

    ” “花盆底”的鞋,行路“結閣”有聲,皇後怕驚醒了皇帝,扶着二妞的肩,蹑着足走。

    東暖閣甚大,磚地硬鋪,是個不宜于安設病榻的地方,又因為皇帝熱毒滿身,特地把暖爐撤走,越發覺得苦寒可畏。

    皇後每次一走進來,總是從心底起陣陣瑟縮之意。

    這天比較好些,因為新設了一道黃緞帏幕,畢竟擋了些寒氣。

    但也就是因為這道帏幕,氣味格外令人難聞。

    皇帝腰間的癰,不斷作膿,而走馬牙疳,由于口腔糜爛,氣息特重,都為那道帏幕阻隔難散,掀起帏幕,一聞之下,幾乎令人作嘔。

     皇後趕緊放手,咽口唾沫,回身向小李說道:“這怎麼能住?好人都能住出病來!也不拿點香來薰薰!” “原是用香薰了,萬歲爺說是反而難聞,吩咐撤了。

    ” 彼此的語聲雖輕,還是驚醒了皇帝,含糊不清地問道: “誰啊?” 小李趕緊掀帏入内,略略提高了聲音答道:“皇後來瞧萬歲爺。

    ” 他的話不曾完,皇後已跟着入幕,依然守着規矩,蹲下來請了個安。

     皇帝在枕上轉側着,兩道遲鈍的眼光,投向皇後,也讓皇後在昏黃搖晃的燭光下,看清了他的臉,虛火滿面,雙頰腫得很厲害,左面連着嘴唇有個硬塊,抓破了正在滲血水,上下兩唇則都向外鼓着,看得出牙龈發黑,又腫又爛。

     這可怖的形容,使得皇後在心裡發抖,令人不寒而栗的是想象,想象着皇帝一瞬不視,六宮号咷的光景,她幾乎又要支持不住了。

     “怎麼不端凳子給皇後?”皇帝很吃力地說。

     皇後沒有用凳子,是坐在床沿上,看一看皇帝欲語又止,于是小李向二妞使了個眼色,一前一後退了出去。

     “你看我這個病!”幕外的人聽得皇帝在說:“我自己都不相信我自己了。

    ” “皇上千萬寬心,”皇後的話也說得很慢,聽得出是勉力保持平靜,“‘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全靠自己心靜,病才好得快。

    ” “心怎麼靜得下來?”皇帝歎口氣,“李德立簡直是廢物,病越治越多……。

    ”語氣未終,而終于無聲,随後又是一聲長歎。

     “今兒看了脈案,說腰上好得多了。

    ” “好什麼?”皇帝答道:“我自己知道。

    ” “皇上自己覺得怎麼樣?” “口渴,胸口悶,這兒象火燒一樣。

    ”皇帝停了一下又說,“前兩天一夜起來十幾遍,這兩天可又便秘。

    ” 這時的皇帝,精神忽然很好了,要坐起來,要照鏡子,坐起來不妨,要鏡子卻沒有人敢給。

    痘疤不曾落淨,唇鼓腮腫,臉上口中,潰爛之處不一,這副醜怪的形容,如果讓平日頗講究儀容修飾的皇帝,攬鏡自顧,隻怕當時就會悲痛驚駭得昏厥。

    所以,養心殿的太監,早就奉了懿旨,凡有鏡子,一律收藏,笨重不便挪動的穿衣鏡之類,則用紅緞蒙裹。

    此時皇後苦苦相勸,不便說破實情,隻反複用相傳病人不宜照鏡子的忌諱,作為理由,才将皇帝勸得怏怏而止。

     逗留的時間,已經不少,即令皇帝是在病中,皇後要守禮法,亦不宜耽擱得久待。

    找個談話間的空隙,打算跪安退出,而皇帝不許。

     “難得今兒有精神,你還陪着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