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章

首頁
    我說說話吧!”皇帝說,“一個人睡不着,思前想後,盡是推不開的心事。

    ” 皇後意有不忍,答應一聲:“是!”仍舊坐了下來。

     “趁我這會兒能說話,有件事要問你。

    ”皇帝放低了聲音問:“鐘粹宮皇額娘,問過你了?” 一提此事,皇後便感到心酸,“趁這會兒還能說話”這一句,更覺得出語不祥,皇後就無論如何不肯談這件事了。

     “這會兒還提它幹什麼?壓根兒就是多餘。

    ”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 “皇上歇着吧!”皇後搶着說道,“何苦瞎操心?” 就這時小李闖了進來,帶着警戒的眼色看一看皇帝,然後直挺挺地跪下來說:“萬歲爺該進粥了。

    ” “吃不下。

    ”皇帝搖搖頭。

     小李原是沒話找話,用意是要隔斷皇帝與皇後的交談,因為慈禧太後耳目衆多,正經大事以不談為宜。

    他的心意,皇帝還不大理會得到,皇後卻很明白,便又站起身來:“宮門要下鑰了。

    皇上将息吧,明兒一早我再來。

    ” 皇帝惘然如有所失,但也沒有再留皇後。

    這一夜神思亢奮,說了好些話,問到載澂,問到新任署理兩江總督劉坤一,問到剛進京的新任兩廣總督英翰,也問到奉召來京的曾國荃、蔣益澧、郭嵩焘等人。

     這些情形在第二天傳了出去,有人認為是皇帝病勢大見好轉的明證,也有人心存疑懼,私底下耳語,怕是“回光反照”。

    不幸地,這個憂慮,竟是不為無見,皇帝的征候,很快地轉壞了,脈案中出現了“神氣漸衰,精神恍惚”的話。

     這天是南書房的翰林、黃钰、潘祖蔭、孫诒經、徐郙、張家骧奉召視疾,由東暖閣到西暖閣,兩宮太後垂淚相關,向這班文學侍從之臣問道:“你們讀的書多,看看可有什麼法子挽回?” 因為是與軍機大臣一起召見,南書房的翰林,除了孫诒經建議下诏廣征名醫入京以外,其餘都不敢發言。

     “孫诒經所奏,緩不濟急。

    ”恭王這樣奏陳:“如今唯有仍舊責成李德立,盡心伺候,較為切合實際。

    ” “李德立到底有把握沒有呢?”慈禧太後凄然說道:“他說的那些話,我們姊妹倆也不大懂,你們倒好好兒問一問他。

    ” 于是孟忠吉宣召李德立入殿,與群臣辯難質疑。

     在李德立,這一個月真是心力交瘁,形神俱疲,又瘦又黑,神氣非常難看。

    皇帝的病有難言之隐,而他亦确是盡了力,至于說他本事不好,那是無可奈何之事,所以兩宮太後和軍機大臣,都沒有什麼诘責。

    孫诒經自然有些話問,隻是不明病情,問得近乎隔靴搔癢,而且太醫進宮請脈,多少年代以來的不傳之秘,就是首先要在脈案、藥方上留下辯解的餘地,李德立又長于口才,這樣子就無論如何問不過他了。

     說來說去是皇帝的氣血虧,熱毒深,虛則要“裡托”以培補元氣,而進補又恐陽亢火盛,轉成巨禍。

    李德立引前明光宗為鑒,光宗以酒色淘虛了的身子,進大熱的補藥“紅丸”而緻暴崩,是有名所謂“三案”之一,孫诒經對這重公案的前因後果,比李德立了解得還透徹,自然無話可說。

     “那麼,”到最後,慈禧太後問,“如今到底該怎麼辦呢?” “唯有滋陰益氣,敗火清毒,竭力調理,先守住了,自有轉機。

    ” “能不能用人參?” “隻怕虛不受補。

    ”李德立道:“該用人參的時候,臣自當奏請聖裁。

    ” “你看,”慈禧太後側臉低聲:“還有什麼話該問他?” 慈安太後點點頭,想了一會才開口:“李德立!皇上從小就是你請脈,他的體質,沒有比你再清楚的。

    你怎麼樣也要想辦法,保住皇上,你的功勞,我們都知道,現在我當着王爺、軍機、南書房的先生的面說一句,将來決不會虧負你!” 李德立聽到後半段話,已連連碰着響頭,等慈安太後說完,他又碰個頭,用那種近乎氣急敗壞,不知如何表達感激與忠忱的語氣答道:“臣仰蒙兩位皇太後跟皇上天高地厚之恩,真正是粉身碎骨、肝腦塗地都報答不來。

    為皇上欠安,臣日夜焦慮,隻恨不能代皇上身受病痛。

    皇上的福澤厚,仰賴天恩祖德,兩位皇太後的蔭庇,必能轉危為安。

    ” 最後這兩句話,十分動聽,兩宮太後不斷颔首。

    這樣自然不須再有讨論,恭王領頭,跪安退出。

    到了殿外,招招手将榮祿找了來,悄悄吩咐他去跟李德立讨句實話:皇上的病,到底要緊不要緊? “怎麼不要緊?”李德立将榮祿拉到一邊,直挺挺地跪了下來。

     “咦!何以這個樣,請起來,請起來!” 榮祿急忙用手去拉,而李德立賴着不起來,說是有句話得先陳明,取得諒解,方肯起身。

     “原是要你說心裡的話。

    你請起來!隻要你沒有粗心犯錯,王爺自然主持公道。

    ”榮祿已約略猜出他的心思,所以這樣回答。

     “聖躬違和,是多大的事,我怎麼敢粗心?”李德立咽口唾沫,接着又說:“皇上到底是什麼病,隻怕兩位皇太後也知道了。

    現在榮大人傳王爺的話來問我,我不敢不說實話,皇上眼前的征候,大為不妙。

    萬一有個什麼,全靠榮大人跟王爺替我說話。

    ”說完,雙手撐地磕了一個頭。

     “起來,起來!有話好說。

    ”榮祿提醒他說,“你的事是小事!” 意思是皇帝的病,才是大事,此時情勢緊急,那裡有工夫來管他的功名利祿?李德立聽得這樣的語氣,雖因未得他的千金重諾,依然禍福難測,但也不敢再噜蘇了。

     “我跟榮大人說實話,”他站起身來,低聲說道:“皇上怕有‘内陷’之危。

    ” “内陷!”榮祿既驚且惑,“天花才會内陷,天花不是早就落痂了嗎?” “不然,凡是癰疽,都會内陷。

    ” 李德立為榮祿說明,如何叫做“火陷”、“幹陷”、“虛陷”?這三陷總名内陷,症狀是“七惡疊見”,最後一惡,也是最嚴重的一惡,“精神恍惚”已在皇帝身上發現了。

     “何緻于如此!你早沒有防到?” 這有指責之意,李德立急忙分辯,他先念了一段醫書上的話:“‘外症雖有一定之形,而毒氣流行,亦無定位,故毒入于心則昏迷,入于肝則痙厥、入于脾則腹疼脹、入于肺則喘嗽、入于腎則目暗、手足冷。

    入于六腑,亦皆各有變端。

    ’”接着用手指敲敲自己的額角,低聲說道:“心就是腦,皇上的毒,到了這裡了。

    還有句話,我不敢說。

    ” “這還有什麼不敢說的?” “榮大人,你聽見過‘悔瘋入腦’這句話沒有?” 榮祿不答,俯首長籲。

    然後用嘶啞的聲音問了句:“到底還有救沒有?” “很難了。

    ”李德立很吃力地說:“拖日子而已。

    ” “能拖幾天?” “難說得很。

    ” ※※※ 既說拖日子,則總還有幾天,不緻于危在旦夕。

    榮祿這樣思量着,也就不再多問。

    那知道當天下午,皇帝的病勢劇變,入于昏迷。

    榮祿趕緊派出人去,分頭通知,近支親貴、軍機大臣、禦前大臣、弘德殿行走的師傅以及南書房翰林,紛紛趕到,這時也顧不得什麼儀制了,一到就奔養心殿。

    但見昏黃殘照,斜抹殿角,三兩歸鴉,栖息在牆頭,“哇哇”亂叫,廊上階下,先到的臉色凝重,後到的驚惶低問。

    李德立奔進奔出,滿頭是汗。

     忽然,有名太監匆匆閃了出來,低沉地宣旨:“皇太後召見。

    ” 進入西暖閣,跪了一地的王公大臣,兩宮皇太後已經淚如泉湧,都拿手絹捂着嘴,不敢哭出聲來,隻聽得李德立在說:“不行了!人都不認得了!” “怎、怎麼辦呢?”慈禧太後結結巴巴地問。

     跪在後面的翁同龢,擡起頭來,看着李德立,大聲問道: “為什麼不用‘回陽湯’?” “沒有用。

    隻能用‘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