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二章

首頁
    停了一下,很鄭重地問道:“益吾,這兩件原案,你能不能查出來?” “那方便得很。

    翻一翻《乾隆實錄》就有了。

    ” “好!益吾,正言谠論,但願你繼武前賢。

    ” 這是很明顯地指示,希望王先謙根據這兩個成例,奏請整饬言路。

    這是犯衆怒的事,他不能不好好考慮。

     “如何?”寶鋆很關切地問。

     “言路不可不開……。

    ” “亦不可太雜。

    ”寶鋆緊接着他的話。

     以此立言,亦無不可。

    王先謙終于答應了。

     正事談得有了結果,心情輕松,便言不及義了。

    寶鋆問道:“近來聽戲沒有?” “聽了。

    ”王先謙答道:“在同樂園,一連聽了八天。

    ” “這麼熱的天,好興緻!” “是欲罷不能。

    ”王先謙興緻盎然,仿佛提起來還有極濃的餘味似的,“四喜班又排了新戲,跟八本雁門關一樣,分八天才能演完。

    ” “倒又是大塊文章。

    戲名叫什麼?” “叫《五彩輿》。

    ” 一提戲名,寶鋆就明白了,這出戲的本事出于《明史》,嘉靖年間,嚴嵩父子當國,門下走狗鄢懋卿巡視兩淮、浙江的鹽務,特造一座五彩輿,攜了他的寵妾,到處騷擾。

    然而,寶鋆卻不明白,這一段史實,如何能衍化成連演八天的戲? “這是拿小說大紅袍的情節,貫串在内之故。

    ”接着,王先謙便形容與程長庚、汪桂芬齊名的王九齡,飾演海瑞是如何地風骨嶙峋,不畏豪強,餘三勝的兒子餘紫雲演鄢懋卿的寵妾,又是如何地煙視媚行,活色生香,将寶鋆聽得眉飛色舞,而終究付之于長歎。

     “唉!想想真是你們當翰林的舒服,無拘無束,逍遙自在。

    ” 寶鋆緊接着問道:“你平常‘招呼’誰呀?” 王先謙喜歡招“相公”侑酒是有名的,但在老師面前,不能不加掩飾,“逢場作戲,偶一為之。

    ”他說,“門生于此道不熟。

    ” “這樣吧,還是景和堂的人才整齊,看誰在,就是誰。

    ” 景和堂主人叫做梅巧玲,也是四喜班的掌班,他門下的弟子,都以雲字取名,共有十一雲,最負盛名的叫朱藹雲,字霞芬,是光緒二年的花榜狀元。

    寶鋆親筆寫了“條子”,吩咐聽差送到李鐵拐斜街景和堂,同時移席到後園,先取果碟子來喝酒。

     到得日影銜山,涼風初起,隻見聽差來報,景和堂的子弟到了。

    兩個人都是十五六歲年紀,白紗衫、黑馬褂,馬褂上一般是珊瑚套扣。

    前面一個瓜子臉,懸膽鼻,雙瞳如水,正是“狀元郎”朱霞芬,後面一個是圓臉,膚白如雲,一團嬌憨,是朱霞芬的師兄,唱武旦的孫福雲。

     這兩個人也都認識王先謙,所以先跟“寶中堂”請了安,接着便雙雙屈膝,同稱一聲:“王老爺!” “來,來!坐這裡。

    ”寶鋆拉着朱霞芬的手,讓他坐在自己與王先謙之間,細細打量了一番,皺着眉說:“仿佛又瘦了一點兒!” “可不是嗎?”朱霞芬摸着自己的臉說,“每年到了夏天,總是這個樣,也吃得下,也睡得着,就是不長肉。

    ” “聽說你搬家了,新居叫做‘朱霞精舍’,好貼切雅緻的名字,是誰給你取的?” “是李老爺。

    ” “李老爺?”寶鋆問王先謙:“誰啊?” “李莼客。

    ”王先謙酸溜溜地答道:“他居然也是霞芬的‘老鬥’。

    ” “相公”的恩客叫“老鬥”,這是要花大把銀子才能買得來的頭銜,寶鋆想起最近讀過的一首梨園竹枝詞:“揮霍金錢不厭奢,撩人莺蝶是京華;名傳老鬥渾難解,喚向花間兀自誇”,不由得訝然問到:“他一個戶部司官,經年不上衙門,每個月就靠分幾兩‘印結’銀子,那日子過得也夠受的,何來看花載酒之資?” “自然另有财源。

    大人先生的滋潤,其一,賣文;其二,舉債;其三……。

    ”王先謙看一看朱霞芬,接下來說道,“再說,霞芬也無非恤老憐貧。

    ” 這是說李慈銘在朱霞芬身上,并沒有花了多少錢。

    但“恤老憐貧”四字,十分尖酸。

    朱霞芬聽了很不舒服,便打個岔,從丫頭手裡接過銀酒壺來,斟了一巡酒,同時向寶鋆說道:“今兒我嗓子痛快,伺候你一段兒什麼?” “好啊!”寶鋆欣然拈髭,“你的昆腔我聽得多了,今兒來一段皮黃,怎麼樣?” 朱霞芬應一聲:“是!”回頭向廊上的聽差招呼:“二爺,勞你駕,看李四在那兒?” 李四是四喜班的琴師,早就伺候在那裡,一喚便到。

    于是朱霞芬背着臉唱了一段新學的《祭江》,唱得哀怨凄切,如巫峽猿啼,仿佛将孫尚香的“望帝魂歸蜀道難”的心事,都宣洩在那條穿雲裂帛的嗓子中了。

     唱罷道聲:“獻醜!”再次執壺行酒。

    接下來便該孫福雲唱了。

     他是家學淵源的武旦,拿手戲是青龍棍的楊排風,清風嶺的徐鳳英,論唱,無非幾句搖闆,沒有什麼聽頭。

    所以還是朱霞芬唱,這次是他昆旦的本工,唱的是《長生殿》的“彈詞一枝花”,從“不提防餘年值亂離”起,以下“北調貨郎兒”一共“八轉”,一氣呵成。

    等到唱完,連擫笛的李四,都累得臉色青紅不定,朱霞芬更是氣喘籲籲,笑着說不出話來。

    寶鋆看他如此賣力,又高興,又憐惜,親自酌酒相勞,體貼地說:“不能再唱了!就聊聊吧。

    ” 于是清談消酒。

    朱霞芬和孫福雲都是好酒量,輪番勸飲,将王先謙灌得大醉。

     這一夜也不知是如何回家的?一覺醒來,回想昨夜的經過,仿佛做了一場遊仙夢,癡癡地回味着,自己都辨不清是向往還是怅惘? 目鳴鐘已經打了十一下,王先謙身子發軟,還不想起床,聽差卻來報了:“寶中堂派了人來,問老爺可曾喝醉,今天身子可好?” 老師的盛情可感,王先謙想起自己該做的事,便強打精神起身,接見寶鋆派來的聽差,當面囑咐:“請你回去上複中堂:中堂交代的話,我今天就辦。

    折子明天一早就遞。

    折底我今天晚上親自送到府上。

    ” 那聽差原是受命來催問此事的,便躬身答道:“不敢勞動王老爺,晚上我來領就是。

    ” “也好。

    ”王先謙将封好一兩銀子的一個紅包遞了過去,“辛苦你了。

    ”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