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四章

首頁
    輕松的是,慈安太後極好對付,絲毫沒有天顔初對,戰戰兢兢的感覺,遺憾的是自己預備了多少天,有一肚子如何募勇,如何布防的話,完全無用,真正白糟蹋了! 慈安太後召見鮑超的經過,當天便有能在慈禧太後面前說話的太監,當作笑話去說給她病中遣悶。

    除了那句“小婆子”觸犯忌諱,萬不能出口以外,鮑超的鄉音和自稱“奴才”,都被詫為奇事。

     漢人稱臣,旗人稱奴才,是開國至今,相沿了兩百年的規矩。

    慈禧太後不明白鮑超是受了誰的教,還是他有意自附于旗下,所以口稱奴才。

    然而,她所認為的笑話,倒還不在鮑超身上,而是慈安太後的話。

     “你看,”她對榮壽公主說,“你東佛爺倒是怎麼回事啊?鮑超千裡迢迢來陛見,也該問問他,對時局有什麼看法,如果用他,他想怎麼樣效力?怎麼絮絮叨叨,跟個三家村的老婆子似的,盡說些無味的廢話。

    ” “東佛爺,阿彌陀佛的人!”榮壽公主說,“想問也無從問起。

    ” “這樣子,怎麼能擔當大事?”慈禧太後歎口氣:“唉!這個病,困住了我。

    ” “皇額娘!可千萬不能心煩。

    ”榮壽公主警告着說,“要不然,藥可是白吃了。

    ” 慈禧太後搖搖頭:“怎麼能不煩?沈桂芬說是懊惱成病了!辦事要論細心穩重,還是他。

    軍機上少這麼一個人,恐怕更玩兒不開了。

    ” 榮壽公主極知分寸,論到國政,她不肯随便說話,所以默然不答。

     如果是别人這樣不接話茬兒,縱非不敬,也會被慈禧太後認作不識擡舉,失去恩寵,但對榮壽公主卻是例外,不但不惱,反覺得她穩重識大體,所以不再談論國事,隻等慈安太後來了,再作道理。

     整整三個月以來,慈安太後照例從養心殿退了朝,就到長春宮,将召見軍機及部院大臣,或者入觐督撫的情形,說與慈禧太後聽。

    當然,不僅僅是讓她知有其事,主要的是跟她讨主意。

     “六爺跟我說,鮑超這趟進京,興奮得不得了,看樣子是指望着放個總督……。

    ” “怪不得!”慈禧太後失聲說道,“那麼巴結,自稱‘奴才’。

    ” “是啊,我也奇怪!原當他在旗,問六爺,六爺說不是,武将不懂規矩。

    六爺又說,現在沒有總督的缺,意思是不能讓鮑超當總督。

    ” “有缺也不行!”慈禧太後說,“他們軍功起家的這一夥,楊嶽斌當過總督,雖是行伍出身,到底念過書。

    鮑超西瓜大的字,認不得一擔,怎麼能當總督?” “我也這麼想,鮑超是好戰将,不如叫他督辦軍務。

    ” “那不成了欽差大臣了嗎?更不行了!”慈禧太後直截了當地說:“他當過提督,還叫他當提督,不是要募勇嗎?他是湘軍出身,叫他到湖南去好了。

    ” 三言兩語就定了鮑超的出處。

    慈安太後細想一想,果然,放鮑超去當湖南提督,是人地相宜,再也适當不過的安排。

    偏偏自己就想不到,實在不能不心服。

     “我知道了,明兒跟六爺說。

    ”慈安太後接下來又談一件大事,“左宗棠上了一個折子,說新疆要派一個總督、一個巡撫。

    總督駐烏魯木齊,巡撫駐阿克魯,請朝廷先派定了人,讓他們去創辦行省。

    ” “現在不是時候!” “六爺也這麼說。

    伊犁還沒有收複,隻能擱一擱再說,這個折子也不發抄,免得影響人心。

    ” “很好!”慈禧太後點點頭,深表嘉許。

     “六爺又談了一件事,說接到肅州的信,左宗棠出嘉峪關到哈密去了。

    帶了一樣東西,”慈安太後說:“你再也想不到的,是一口棺木。

    ” 聽得這話,慈禧太後深為注意,一雙半閉着的眼,倏然大張,睫毛閃閃地望着慈安太後問:“真有這話?” “想來不假。

    六爺說,左宗棠忠勇可嘉。

    不過……。

    ” “不過怎麼樣?”慈禧太後搶着問。

     “不過有傷國體。

    ” “哼!”慈禧太後搖搖頭,身子往後一仰,是大不以為然而不願指責恭王的神氣。

     “左宗棠今年快七十了。

    ”慈安太後有恻然之色:“這麼熱的天,又在西北水草不生的地方,擡着棺木去拚老命!想想,唉,真是!” 慈禧太後不作聲,靜靜地靠在軟椅上,兩手交叉在胸前,雙眼一眨一眨地,竟似無視于慈安太後在她面前。

     這神情象是有什麼大疑難待決似的,慈安太後惴惴不安地問:“你在想什麼呀?” 慈禧太後緩緩地轉過眼來,眼中感喟無限,“他們爺兒倆,總是想跟洋人拚一拚,好好見個勝仗,才能挺起腰闆來舒口氣。

    這個願心,不知道那一天才能了?” 慈安太後默然半晌,方始說了句:“打仗也得要有人。

    ” “人不是沒有。

    人心不齊!左宗棠要打,李鴻章不肯打;李鴻藻要打,沈桂芬不肯打;老七要打,老六不肯打。

    ”慈禧太後又說:“咱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