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五章

首頁
    ?” “奇怪了!”李三順受了呵斥,自覺臉上挂不住,便擡出大帽子來:“我奉西佛爺懿旨,出宮辦事,為什麼不能走這兒?” “辦什麼事?” “你管不着!” 這一下,将玉林惹惱了,“你打我這兒走,就得歸我管!” 他往裡揮手,“回去,回去。

    這兒不能走!” “哼!”李三順冷笑一聲,奪門便闖。

     玉林自然放不過他,一把拉住,李三順便待翻臉。

    正拉拉扯扯,不得開交時,另外走來兩名護軍,一個叫祥福,一個叫忠和,倒是一番排解的好意。

     “住手,住手!”祥福勸開兩人,看着食盒問李三順:“這是什麼?” “西佛爺賞七福晉的東西。

    ” “你在宮裡當差幾年了?” “你問它幹嗎?” 李三順是盛氣淩人的樣子,祥福的語氣卻很和緩,“我怕你年輕還不懂規矩,你不能走午門,就算能走,也得‘照門’。

    ”樣福将手一伸,“條子呢?” 太監攜帶任何物件出宮,必須先報敬事房,知照門禁放行,稱為“照門”,祥福所要的是放行的條子,而李三順拿不出來。

     不但拿不出來,而且蠻橫無理,“什麼條子?沒有!”李三順瞪着眼說:“要條子跟西佛爺要去。

    ” 這一來連祥福都忍不住了,剛要申斥,忠和走上來将李三順一推,臉卻沖着祥福,“這小子不說人話,理他幹什麼?” 他說,“不準他走就是了。

    ” “我偏要走!”李三順應聲而答,往外直沖。

     于是三個人一起動手,揪住了他。

    李三順索性亂抓亂打,玉林和忠和要還手,祥福大聲喝道:“打不得!” 玉林與忠和醒悟了,一打便是禍事,苦是李三順身上有了傷,便百口難辯,“官司”非輸不可。

     這一鬧驚動了護軍統領嶽林,親自趕到午門。

    到時隻見護軍營的章京和派在午門的“司鑰長”正在排解。

    李三順年紀雖小,人卻刁蠻,看出護軍有所顧忌,越發狐假虎威,挺胸凸肚地站在那裡,非要出宮不可。

     嶽林很生氣,也很為難,李三順算不了什麼,隻為慈禧太後惹不起。

    照規矩就該将李三順捆起來,送到敬事房去處分,為了是慈禧太後宮裡的人,不便那麼辦。

    可也不能放李三順出宮,因為這一來便是毀了多少年來的規制,不但以後各宮太監都可任意出入,門禁有如虛設,更怕領侍衛内大臣查究,或者言官上折參劾,是異常嚴重的罪名。

     因此,唯一的處置就是折中辦理,不放李三順出宮,可也不難為他,隻用好話将他勸回去。

     “大家都是當差,你也想想我們的難處。

    ”受命去勸解的司鑰長立祥,跟李三順說好話:“你一定要由這兒出宮,也行,不過你得先跑一趟,取敬事房‘照門’的條子來。

    ” “我不去!”李三順答得極快:“西佛爺隻叫我趕緊送到七爺府,沒有叫我取什麼條子。

    什麼‘照門’?我不懂!”立祥大怒,但硬忍住了,隻寒着臉問:“你講理不講理啊?” “你們人多,我跟誰去講理?哼,反正總有講理的地方!” 這是意指在慈禧太後面前講理。

    動辄拿大帽子壓人,實在可惡。

    立祥也報以冷笑,“我勸你知趣一點兒。

    ”他說,“公事公辦,誰的理長,誰的理短,你到底不是三歲小孩,總該有個數吧!” 語言一冷,便顯得不大好惹,李三順心一橫,決定耍賴,向兩名蘇拉喝道:“挑起擔子走!” 大家都當他知難而退了,誰知他竟是往外硬闖,蘇拉看他如此,自然也跟着他,等玉林迎頭一攔,李三順便有意斜着一倒,往食盒上撞了去,撞翻了食盒,裡面由小而大一疊九個月餅,滴溜溜滾得滿地。

     “好,好!”李三順跳起身來,裝得氣急敗壞地,“你們打我不要緊,打壞了禦賜的東西,看你們怎麼交代?”說完,回身疾走。

     包括護軍統領嶽林在内,無不一愣,想不到李三順有此陰險奸刁的一着!等會過意來,嶽林跳腳吼道:“壞了,壞了! 趕快把他攔回來。

    ” 李三順似乎算到他們會攔他,早已跑得遠遠地,過金水橋,進貞度門,繞弘義閣,從右翼門直奔長春宮去見首領太監劉玉祥。

     劉玉祥是個沒主意的人,聽信了李三順的片面之詞,一一照奏,說李三順奉旨赍送食物,午門護軍要開盒檢查,李三順怕一開盒,灰沙沾污了食物,出言攔阻。

    護軍蠻不講理,不但動手打了李三順,而且還打壞了食物。

    請懿旨發落。

     這一來自然又惹動了慈禧太後的肝火,怒不可遏,一疊連聲地說:“反了,反了!” 一直積郁在心裡的怒火,就此如燎原一般,無可遏制,當天請脈便大不對了。

    慈禧太後肝火太旺,甚至不肯服藥,口口聲聲“不想再活了”。

     從未見她如此盛怒過,連榮壽公主那樣沉着的人,都不免有些着慌。

    倒是李蓮英有主意,一言不發到鐘粹宮求見慈安太後,什麼話都不說,隻說好歹要讓慈禧太後息怒。

     息怒先要出氣,出氣就得辦人。

    慈安太後百般勸慰,答應嚴辦護軍。

    護軍統領嶽林也知道惹了禍事,自己先作處置,一面看管玉林,一面上奏自劾,說是“太監不服攔阻,與兵丁互相口角,請将兵丁交部審辦,并自請議處。

    ” 那知不上這個折子還好,一上更惹慈禧太後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