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九章

首頁
    河南多盜,捉盜賊要靠捕快,所以盜賊一多,捕快也多,大縣列名“隸籍”的,竟有上千人之多。

    其實,正如俗語所說的“捕快賊出身”,白天坐在“班房”裡的捕快,正就是黑夜裡明火執仗的強盜。

     全河南最有名的一個捕快,是南陽府鎮平縣的胡體安,此人就是一個坐地分贓的大強盜。

    自己當然不出手,也不在本地做案,是指派徒子徒孫劫人于數百裡外。

    由于手段狡猾,而且聲氣廣通,所以很少出事。

    如果案子鬧得太大,追得太急,胡體安還有最後一着:以重金買出貧民來“頂兇”。

     有一次胡體安的黨羽,在光州搶了一個姓趙的布商,此人是當地巨富,被劫以後,照例報案,也照例不會有何結果。

    于是姓趙的自己雇人在私下偵查,查出來是胡體安主謀指使。

    姓趙的便親自上省,走了巡撫衙門文案委員的門路,直接向巡撫塗宗瀛呈控。

    發交臬司衙門審問。

    苦主指證曆曆,毫無可疑,于是塗宗瀛下令,指名拘捕胡體安。

     密劄由巡撫衙門下達臬司,然後由道而府,由府而縣,層層照行,到了鎮平知縣手裡,拆閱之下,大驚失色。

     鎮平知縣是個山東人,名叫馬翥,三甲進士出身,“榜下即用”,抽簽分發河南。

    論州縣補缺的班次,新科進士是“老虎班”,遇缺即補,所以到省禀見的第三天,藩司衙門就“挂牌”委署鎮平知縣。

    到任不過半個月,就遇見這麼一件有關“考成”的盜案,主犯竟是本縣的捕快,如何交代得過去?即使逮捕歸案,失察的處分,必不可免。

     “老夫子,”他向刑名師爺說:“你看看,真正該我倒黴,本縣的捕快,竟遠到光州作案,上峰指名查拿,足見重視。

    請老夫子連夜辦公事,拿這個胡體安,押解上去。

    ” “慢來,東翁!”姓毛的刑名師爺慢條斯理地答道:“這個胡體安,還不知道在那裡呢!” “怎麼?”馬翥愕然,“不是本縣的捕快嗎?” “名為捕快,其實也許是地痞、流氓,或者是充眼線的,挂個名而已。

    ”毛師爺又說:“東翁剛剛通籍,又剛剛到任,對河南的情形,諒來還不熟悉。

    喏,是這麼回事……。

    ” 等毛師爺略略談了河南多盜所以多捕快的緣故,馬翥更加着慌,“照此看來,這胡體安能不能緝捕歸案,猶在未定之天。

    ”他說,“密劄上限期隻有十天,怎麼辦呢?” “事情是有點棘手,不過東翁不必着急。

    等我來想辦法。

    ” 于是毛師爺從床頭箱子裡取出一個小本子,背着馬翥翻了半天。

    這是個不肯讓任何人寓目的“秘本”,裡面記載着各種辦刑案所必須的資料,其中之一就是捕快的名冊,姓名年籍,是“承襲”還是新補,新補則來曆如何?查到胡體安,下面注明:“劉學太保薦。

    ” “不要緊。

    等我找個人來問問。

    ” “找誰?”馬翥問道。

     “也是本縣的捕快,劉學太。

    這是個真捕快。

    ” 于是到班房裡傳喚捕快劉學太。

    磕罷了頭,劉學太隻向毛師爺問說:“師大老爺,有什麼吩咐?” “你的麻煩來了!”毛師爺向窗外窺探的人喝道:“都替我出去!關門。

    ” 幕友的規矩,都是獨住一院,食宿辦公,皆在一起,關防十分嚴密。

    劉學太見他如此處置,知道真正有了麻煩,臉色頓時就變了。

     “你保存過幾個名字?” 這是指保薦捕快,劉學太一時也記不清,想到就說,一共報了五個名字,其中沒有胡體安。

     “不對吧!”毛師爺問道:“有個胡體安呢?” “胡體安!”劉學太吓一大跳,“保這個人的,多着呢!不止我一個。

    ” “我隻找你一個!”毛師爺揚一揚他的“秘本”,又加一句: “我隻着落在你身上。

    ” “師大老爺明鑒,”劉學太跪了下來,“胡體安是本縣一霸,極難惹的,如果風聲透露,一定抓不到了。

    師大老爺既然着落在我身上,我一定想法子抓人來,公事上好有交代,大老爺的前程可以保住,不過……。

    ” 聽他欲言又止,自然有條件要談,毛師爺問道:“你還有什麼話,盡管說。

    ” “請大老爺體恤,第一、限期寬些;第二、我的家小不動,免得打草驚蛇。

    ” “家小不動”,是請求免予扣押他的眷屬,差役奉命辦案,為加重壓力,原有這樣的辦法。

    如果扣押了劉學太的家屬,可能胡體安會起疑心,所以說是“免得打草驚蛇”。

    這要求合乎情理,毛師爺允許了他。

     “不動你的家小,可以。

    不過,限期不能寬,因為上面的限期也緊得很。

    我給你三天限,第四天沒有人來,可别怪我無情,要請你老娘來吃牢飯了。

    ” 劉學太跟胡體安是有往來的,他在光州那件案子,劉學太亦略有所聞。

    抓他倒不難,“逃得了和尚逃不了廟”,胡體安在鎮平的産業甚多,決不會走,軟騙硬逼,總可以把他弄到手。

    但這一來便結成了生死冤仇,人家黨羽衆多,而且都是亡命之徒,自己決不能去惹這場殺身之禍。

     想來想去,隻有照自己最初的想法辦。

    當跟毛師爺答話時,說“一定想法子抓人來,公事上好有交代”,便是暗示:總有一個“主犯”就是。

    如今隻有跟胡體安自己去商量,弄個“主犯”來歸案。

     “胡老大,”他屏人密告:“光州那件案子犯了,指名要你的人,着落在我身上。

    你說怎麼辦吧?” 胡體安先驚後笑:“老劉,你是跟我開玩笑?自己弟兄,有話好說,何必來這套?” “這你就不對了!我當你自己人,才來老實告訴你,請你自己想辦法,你倒疑心,我在你身上玩什麼花樣,這不太冤屈人?你不想想,保薦你的是我,我把你弄了進去,于我有什麼好處?” 最後一句話,說得很透徹,胡體安原是一種試探,探明真情,随即改容相謝:“老劉,老劉,我跟你說笑話的。

    你這樣維護我,我豈有不明白的道理。

    來,來,我跟你好好讨教。

    ” 引入密室,一榻橫陳,兩個人隔着鴉片煙燈,悄悄計議,決定了弄一個“頂兇”去搪塞的步驟。

    第一件大事,當然是在毛師爺那裡送一筆重禮。

     禮送進去,毛師爺收下了,這就表示毛師爺已有所默喻。

    于是在胡體安家抓了個人到“班房”,這個人是個十五歲的孩子,名叫王樹汶,是胡體安家廚房裡當雜差的小厮。

     “先把他吊起來!”劉學太喝道,“問他,叫什麼名字?” 吊起來一問,王樹汶哭着說道:“我叫王樹汶。

    ” “什麼王樹汶?替我打,着實打!” “不是,不是。

    ”王樹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