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為的閻敬銘整頓積弊,戶部的許多黑幕,逐漸被掀了起來,最駭人聽聞的是以戶部侍郎署理尚書的王文韶和另一名軍機大臣,牽涉在一樁報銷案内,傳聞納了巨賄。
這樁報銷案,屬于邊遠省分的雲南。
向來軍費報銷,是戶部司官與書辦的生财大道。
雲南的報銷案在上年年底就已經發動,派出糧道崔尊彜和永昌府潘英軍,攜帶巨資,來京打點。
走的是太常寺正卿周瑞清的路了。
周瑞清是軍機章京,為他向王文韶、景廉遊說。
時機甚巧,“董太師”為張佩綸一道彈章,在京察案中刷了下來,王文韶署理部務,大權在握,足可了事。
但戶部書辦要十三萬銀子,講價講不下來的當兒,閻敬銘快将到京,怕他不受賂遺,公事公辦,所以戶部書辦讓步,以八萬兩銀子了結。
凡是軍費報銷案子,雖由戶部主管司承辦,但一定要知會兵部和工部,牽涉既廣,難包内幕不會洩露,倘或說了無用,則徒然結怨,不過私下诽薄歎息而已。
如今閻敬銘大刀闊斧在整頓,便有熱心的人揭露弊端。
消息傳到禦史陳啟泰耳中,多方打聽,人言鑿鑿,便上了一道奏折,指參周瑞清,而且說明存銀處所,語氣中也關連到戶部堂官,自然不能不辦。
但是,查辦的谕旨,十分簡單,隻說:
“禦史陳啟泰奏:太常寺卿周瑞清包攬雲南報銷,經該省糧道崔尊彜,永昌府知府潘英章來京彙兌銀兩,賄托關說等語,着派麟書、潘祖蔭确切查明,據實具奏。
”
不提王文韶和景廉,同時隻指派刑部滿漢兩尚書查辦,知道内幕的人心裡有數,王文韶和景廉是軍機大臣,當然要先作回護之計,所以隻當作通常弊案,輕描淡寫。
清流中人,雖然寶廷和陳寶琛已放了福建和江西的鄉試考官,去掉了兩枝健筆,但張佩綸、鄧承修,以及後起之秀的盛昱,都在京内,大為不滿,私下表示,倘或刑部不能秉公查辦,就連麟書和潘祖蔭一起參。
麟書聽得這話,大起恐慌,潘祖蔭卻相當沉着,抱定按部就班、公事公辦的宗旨,首先就指派司官去打聽雲南糧道崔尊彜和永昌府知府潘英章的下落。
這要找吏部,因為崔尊彜和潘英章都是升了官進京引見的,潘英章是在上年九月裡到京的,引見過後,十月中旬“驗放”,過了兩個月領到“部照”,應該早就回雲南永昌府上任去了。
崔尊彜原來是個補道,分發雲南,派充“善後局總辦”,也就是雲南軍務的後路糧台,軍費報銷正該由他主辦。
他是這年春天放的糧道,進京引見以後,六月初十“驗放”,十二天以後就領到了“部照”,卻不回雲南到任,請假回安徽原籍掃墓。
“這就有毛病了。
”麟書對潘祖蔭說,“閻丹翁是五月裡到任的,不久就有雲南報銷案的傳聞。
崔尊彜是案内主角,十二天拿到部照,快得出奇,且又請假回籍,這明明是聽得風聲不妙,有意避開。
”
“這話不錯。
不過,我們該按規矩辦,逃得了和尚逃不了廟,回籍也好,赴任也好,隻要案子裡要傳他,盡可行文該管省分辦理,這不必擔心,現在要防商人逃走,先動手要緊。
”
于是即時知會步車統領衙門,去抓兩個人,一個順天祥彙兌莊的掌櫃王敬臣,一個是乾盛亨彙兌局的掌櫃閻時燦,因為陳啟泰的原折中說:崔尊彜和潘英章“彙兌銀兩”,就是由雲南彙到這兩處地方,而且存貯備用的。
王敬臣和閻時燦已經得到消息,雖感驚慌,卻并未逃走,因為一逃便是“畏罪”,再也分辯不清,所以等官差一到,泰然跟随而去。
帶到刑部衙門,由秋審處的司官審問,因為是傳訊證人,所以便衣談話。
先帶王敬臣,供稱是雲南彌勒縣人,到京已經五年,在打磨廠開設順天祥彙兌莊,專做京城與雲貴兩省的彙兌生意。
“雲南善後局崔總辦,有沒有從昆明彙款到你那裡?”
“不知道。
”王敬臣答道,“小号向來照同行的規矩,認票不認人。
”
“永昌府潘知府,拿票子到你那裡兌過銀子沒有?”
“有的。
”
“什麼時候?”
“從去年冬天到今年春天,陸續取用,不止一次。
”
“一共幾次,總數多少?”
“總數大概六萬多銀子,一共幾次記不得,小号有帳好查的。
”
“你開個單子來。
”
王敬臣退了下去開單子。
趁這空隙提閻時燦,他是山西票号發源地的平遙縣人,在巾帽胡同開設乾盛亨彙兌局。
問他的話跟問王敬臣的相同,一樣也開了單子,由昆明彙來的銀子,每處都是六萬七千兩,但崔尊彜另外在順天祥借用了兩萬八千兩。
“這樣看起來,你跟崔總辦是有交情的。
”秋審處司官抓住這一點追問。
“崔總辦在雲南多年,署理過藩台,雖沒有交情,名氣是知道的。
”王敬臣又說,“他借銀自然有保人,小号不怕他少。
”
“保人是誰?”
“就是永昌府潘知府。
”
“那麼,你怎麼又相信潘知府呢?”
“回老爺的話。
”王敬臣答道,“潘知府是現任知府,‘放京債’的當然相信。
”
“好,我再問你,崔總辦、潘知府在你鋪子裡取了銀子,作什麼用?”
“那就不知道了。
”
問到閻時燦,也是這樣回答。
京裡的彙兌莊及票号,都結交官場,凡有外官來京打點,都由他們牽線過付,崔、潘二人的銀子作何用途,決無不知之理,隻是他們要推诿,無奈其何。
唯有交保饬回。
這下一步,刑部六堂官的意見不同,有的主張正本清源,先傳崔尊彜、潘英章到案,弄明白了案情再說,有的卻以為不妨請旨令饬周瑞清先遞“親供”。
商量結果,讓周瑞清先遞“親供”,有許多不妥,第一,片面之詞,礙難憑信;第二,周瑞清是軍機章京,案情未明了以前,不宜将軍機處的人牽涉在内。
因此決定奏請饬下雲南及安徽的督撫,饬令潘英章,崔尊彜“迅速來京,赴部聽候質訊。
”
上谕照準,而且對太常寺卿周瑞清作了處置:“着聽候查辦,毋庸在軍機章京上行走。
”
周瑞清被撤出軍機,“聽候查辦”,而且用的是明發上谕,可見得慈禧太後對這一案的态度,是要秉公辦理,不問周瑞清有何背景。
因而便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