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八章

首頁
    故意這樣說法,是希望能生激将的作用,而張成的話卻頗為洩氣,“實在沒有把握。

    ”他說,“尤其是榮歇度魯安号旁邊的兩條魚雷艇,我們還沒有制它的利器。

    ” “榮歇度魯安号是什麼船?孤拔的座艦嗎?” “是的。

    ” “回大人的話,”振威輪管帶許壽山大聲說道:“等他們發射了魚雷,自然不容易抵擋,不過未發之先,不能說沒有制它的利器。

    ” “喔!”張佩綸很注意地問:“拿什麼制它?” “光憑我船上七十磅子的一尊前膛炮就行了。

    ” 這就是先發制人。

    魚雷艇不大,一炮就可轟沉,即使是孤拔座艦的鐵甲輪,也擋不住衆炮齊轟。

    總之攻其不備,必操勝算,張佩綸不由就拊掌相許:“深獲我心!” “大人!”張成正色說道,“開炮容易,打沉他們也容易,就怕我們用力,他們用智,這殘局就很難收拾了。

    ” “這是怎麼說?”張佩綸問道,“我們制敵機先,不是用智嗎?” “是的。

    無奈我們有牽制,他們沒有牽制。

    ” “這話我又不懂了。

    ”張佩綸說,“我們的牽制在那裡?” “第一是各國觀戰的兵艦,都在水道上,受了誤傷,會惹起很大的麻煩。

    如果約期開戰,通知各國兵艦,預先趨避,自然不負責任,現在是奇襲,出了亂子,責任完全在我。

    ” 張佩綸心想,這倒真不可不防。

    樹敵太多,乃為不智之事,尤其是誤傷了美國兵艦,更難交代。

    中法之争,美國是“魯仲連”,倘或将調人都打了,可見無理之甚!法國越發振振有詞。

    再如動了各國的公憤,合而謀我,更不得了。

     他還在這樣沉吟未答之際,福星輪的管帶陳英卻開口了,“要說誤傷,亦不是不可避免的事。

    ”他說,“各國兵艦下錨的位置,跟法國兵艦都隔着一段路,如果我們測量得準,格外小心,亦不緻于誤傷别的船。

    ” “不然!”張成立即接口争辯,“英法一向有勾結,誰也不敢說他們沒有攻守相共的密約。

    ‘黃雀捕蟬,螳螂在後’,倘或我們攻法國兵艦,而英國軍艦暗箭傷人攻我們,事後不認帳,說是法國兵艦開炮還擊的,又那裡跟他去分辯?” 這不是不可能的。

    陳英語塞,但卻不能心服,還想有所陳說時,張佩綸聽信了張成的話,搖手将他阻攔住了。

     “再說第二個牽制。

    ”張成越發侃侃然了,“即令先發制人,不能将所有的法國兵艦打沉,如果孤拔惱羞成怒,不按規矩胡來,開炮轟船,那又怎麼辦?” 這一說,張佩綸悚然而驚,但不肯露出怯意,隻說:“這也是顧慮之一。

    ” 許壽山賦性伉直,對張成頗為不滿,所以态度就不好了,“那裡有那麼多顧慮?”他提高了聲音說:“從來就沒有算無遺策這句話。

    算得頭頭是道的,一見了真仗,未必有用。

    ” 話為張成而發,卻變成頂撞了張佩綸,他将臉一沉:“這不是鬧意氣的時候。

    多算勝少算,事先不作籌劃,隻是上了陣胡打一氣,那不成了草寇了嗎?” “大人!”陳英為許壽山聲援,“敵強我弱,如果不籌個制勝之道,照張副将所說,我們就等着打敗仗?” 這話問到要害上,也正說中了張佩綸的心事,所以他連連點頭,看着張成說道:“我也要問這話。

    ” 這話教張成如何回答?他實在負不起這個責任,隻能老實答道:“全仗大人作主。

    成敗利鈍,實在難說。

    不過,就是先發,也不争在這一天半天,大人何妨電奏請旨,看京裡怎麼說?” “當然!”張佩綸答道,“那是一定的。

    不過總要有幾分把握,才好說話,如果朝廷準了,先發卻不能制人,那時擔的處分可不輕。

    ” 看看再議也議不出什麼名堂,張佩綸饬回諸将,默坐靜思,總覺得先發制人為上策,值得向朝廷建議。

    不過話不必說得太滿,要留下伸縮的餘地,如果朝廷準如所請,而到時候窒礙難行,仍舊可以申明緣故,收回前議。

     由于何如璋手裡有一本與總理衙門電報往來的密碼,所以張佩綸不能不跟他商量,會銜電奏。

    何如璋亦認為不妨奏聞請旨,隻是果真決定先發,就要作破釜沉舟之計,沉舟塞河,讓已入口的法國兵艦一艘也逃不掉。

     張佩綸深以此言為然。

    當時拟定電稿,即刻拍發。

    第二天近午時分,接到回電,說“塞河一事,前經總署照會各國使臣,該使臣等議論紛紛。

    現在閩口有英美等國保護兵船,德國兵船,亦将前往,此時堵塞,應就地與各國領事說明舉行,庶免與國借口。

    ”至于“先發”一節,“尤須慎重,勿稍輕率。

    ” 張佩綸對這個回電,深為失望。

    因為既未準許,亦未不準,而是将千斤重擔加在他們肩上,看樣子成則無功,敗必有過。

    說塞河要先跟各國領事“說明舉行”,更是空話,各國領事當然不會同意,反倒洩漏了消息,打草驚蛇,或許惹起法國的先發制人之心。

     法國的最後通牒,轉眼到期。

    朝廷如何處置,未有消息,而馬尾卻又到了一艘英國的炮艦,上懸司令旗幟,是英國遠東艦隊司令德威中将,特來觀戰。

    同時法國的兵艦,來而複去,去而複來,接連不斷,據說是在偵察長門炮台的形勢。

     戰雲密布,大有一觸即發之勢,張佩綸感覺形勢嚴重,方寸之間,頗有彷徨無主之感,隻有急電北洋,打聽消息。

    李鴻章的回電告訴他:朝廷已經拒絕法國的最後通牒,照會各國公使,法國有意失和,無從再與商議。

    但是,李鴻章又表示和局亦并未絕望,他還在設法斡旋,力勸張佩綸出以持重。

     緊接着接到兩道機密電旨,第一道是:電寄各省将軍督撫等:此次法人肆行不顧,恣意要求,業将其無理各節,照會各國。

    旋因美國出為評論,而該國又複不允。

    現已婉謝美國,并令曾國荃等,回省籌辦防務。

    法使似此逞強,勢不能不以兵戎相見。

    着沿江沿海将軍督撫,統兵大員,極力籌防,嚴以戒備。

    不日即當明降谕旨,聲罪緻讨。

    目前法人如有舉動,即行攻擊,毋稍顧忌。

    法兵登岸,應如何出奇設伏,以期必勝,并如何懸賞激勵。

    俾軍士奮勇之處,均着便宜行事,不為遙制。

     另外一道密旨,是電饬曾國荃即回“江甯辦防”,說法國“無理已甚,不必再議,惟有一意主戰。

    ”同時指示沿海各省: “鎮撫兵民,加急彈壓,保護各國商民,勿稍大意。

    ” 這兩通電報,福建的将軍、督撫及船政大臣等各有一份。

    保護各國僑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