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九章

首頁
     “再跟李大人說吧,我也不是冒冒失失,鬧着好玩的。

    說到打仗,我是頭一回。

    不過,我想法國人也不會比野豬再兇吧!” “喔!我懂了,你喜歡打獵?” “是!”阿火手一指,“這些都是!” 李彤恩往外一望,隻見十來個精壯少年,口嚼槟榔,嘻開一張血盆似的嘴,都望着阿火發笑。

    李彤恩立刻就中意了。

    從鹹豐初年以來,招募鄉勇,都遵循曾國藩的成法,而曾國藩又師戚繼光的遺規,務取一雙泥巴腿的鄉農。

    此輩假以時日,可以練成一支經得起敗仗的勁旅,但誠樸有餘,機變不足,訓練起來很吃力,尤其不能指望他們救急。

    這些獵戶,年輕力壯,又會用火器,稍用兵法部勒,便可上陣,豈不大妙? 于是李彤恩欣然問道:“這些都是你的朋友?” “是從小在一起玩的弟兄。

    ”張阿火答道,“他們聽說我要來投軍,都願意跟我一起來玩玩。

    ” “玩玩!”李彤恩笑了,卻又正色告誡:“這不是好玩的事。

    ” “我也這麼說。

    不過他們還是願意來玩玩,大不了玩掉一條命。

    ” “肯玩命還怕什麼?”李彤恩察言觀色,對張阿火刮目相看了。

    市井中原有奇人,張阿火必是講義氣,重然諾,為一方的俠少,因而便又問道:“阿火,你能招多少人來?” “千把人總喊得到。

    ” “都是獵戶?” “也有打漁的;也有種田的;也有做生意的。

    ” “都聽你的話?” “都是我的弟兄。

    沒有什麼事講不通的。

    ” 他雖是不矜不伐的神态,李彤恩卻到底還不敢冒失,想了一下說:“你去招五百人來。

    要個個管用,這五百人就歸你統帶,我先給你請一張‘五品軍功’的獎劄,等立了功,保你做官。

    ” “官倒不要做,隻要打退夷人就是了。

    ”張阿火問,“招五百人容易,從山上下來,得有住的地方……。

    ” “這你放心。

    我點了人數,馬上發号衣、發饷,自然也要撥地方給你安頓。

    ” 張阿火欣然應諾,當天就回山。

    在淡水西北的竹仔山,一呼百諾,來了有七八百人,挑成五百,大多是獵戶,帶着土槍下山,直奔台北,守城的兵不敢放他們進城。

    張阿火倒也很講理,留他的弟兄在城外,單身去見李彤恩複命。

     李彤恩細問究竟,聽說都來自基隆、淡水之間的山中,這支士勇,先得地利,已為勝人一籌。

    等到出城親自編點,益發覺得是一支堪以大用的新銳之師,所以逐一撫慰,異常殷勤。

    張阿火和他的弟兄們便益發起勁了。

     “阿火!”李彤恩說道:“将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象你這樣子向上心切,很快就可以立功做官,你的名字要不要改一改?阿火是小名,将來報到朝廷,不大好聽。

    ” “那就請李大人給我改一個。

    ” 李彤恩想了一下說:“改名李成好了。

    姓張就是張李成。

    ” 李成之“李”是李彤恩,李成之“成”是成功,取這個名字的意思很容易明白,張阿火由于李彤恩的識拔而能成功,或者也可以說是成全。

    總之張阿火是非常珍惜這個新得到的名字。

     在李彤恩,亦覺得這是一大快事,又看到張李成約束部下,言必信,行必果,更有喜出望外之感。

    得意之餘,喜孜孜地去報告劉銘傳。

     劉銘傳正在苦惱。

    兵既不足,械亦不精,見到李彤恩,正好發一發牢騷。

    這也難怪他,駐紮台南的台灣道劉璈,是左宗棠的嫡系,而他與李鴻章的關系,盡人皆知,左李不和,勢如水火,因而劉璈對巡撫銜的長官劉銘傳,并不買帳,四十營防軍倒有三十一營擺在彰化以南,自加節制,對北面的糧饷接濟,亦是多方拖延。

    如今基隆已失,台北府岌岌可危,長官向部屬求援,而劉璈居然置之不理,劉銘傳如何能不氣惱? “南北洋三次增援,不過六百人,連以前調到的,總計亦隻一千三百人,章營隻有兩百餘人。

    怎麼得了?” 當然,還有孫開華、曹志忠兩軍,不過孫曹是湘軍,而且出身霆軍,尹漋河之役,鮑超與劉銘傳失和,因而霆軍與銘軍一向是死對頭。

    現在劉銘傳對待孫、曹二人,雖然刻意交歡,但内疚于心,總覺得格格不入,所以有意不提這兩個人。

     李彤恩當然知道他的心病,實實在在是心病,孫、曹二人對于當年的嫌怨,已經淡忘,曾經在李彤恩面面有過表示,此時正好用來勸慰劉銘傳。

     “省帥怎麼不提孫曹兩位?”李彤恩故意這樣問說。

     “老兄不是明知故問?”劉銘傳苦笑着答說,“他們兩位總算捧我的場了,我又何敢苛求?” “如何談得到苛求?大家在一起,生死以之,禍福相共,省帥如果心存芥蒂,反倒小氣了。

    ” “那裡?老兄這番責備,我可不認。

    我是怕人家心存芥蒂。

    ” “不!适得其反。

    孫曹兩位,都以為省帥原是推誠相與,但太客氣了,反讓他們有見外之感。

    ”李彤恩說,“我看省帥還是脫略虛文,該如何便如何的好。

    ” “真的?”劉銘傳驚喜地問,“他們真的有過這樣的話?” “自然。

    我何敢在省帥面面瞎說?” 劉銘傳決定接納李彤恩的建議,喚一名親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