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精銳,簡練軍實,并随時稽查糧項,如将領中有侵冒等情事,應據實參奏,請旨治罪。
”
重新看完這通奏折,慈禧太後的感慨很多,新疆設行省之議,早就有了。
前年三月,劉錦棠以辦理新疆軍務欽差大臣的身分,與陝甘總督譚鐘麟會銜合奏,在新疆設置郡縣,但是劉錦棠反對将新疆從甘肅劃出,另設行省,因為一共隻有二十多州縣,即使将來地方富庶,陸續增置,亦不會多到那裡去。
各省州縣,最少的莫如貴州和廣西,而新疆的州縣還不及這兩省一半之多,難以成為一省,不言而喻。
這是人人易見的道理,而另有深一層的看法,卻不是人人見得到的。
慈禧太後最稱賞的是,劉錦棠的廓然大公的見解,新疆與甘肅形同唇齒,從前左宗棠以陝甘總督辦理新疆軍,一切調兵籌饷的軍務,都以關内為根本,也就是以甘肅支持新疆。
他接替左宗棠而為欽差大臣,軍務能夠照常推行,完全是因為坐鎮關内的陝甘總督,力顧全局,所以能夠勉強支持。
如果說甘肅的地方大員,存在一個關内、關外的念頭,那麼新疆的軍事,早就不堪聞問了。
因此,劉錦棠認為以玉門關為界,将内外分為兩省,是非常不智的事。
甘肅固可以從此減輕負擔,而新疆以二十餘州縣,孤懸絕域,勢必無以自存。
這也就是說,辛苦交涉收回的伊犁,遲早仍舊要歸入俄國的掌握。
“劉錦棠不主張新疆設行省,全是為了大局。
”慈禧太後又說,“我又在想,劉錦棠是怎麼成了左宗棠的部下的?還不是曾國藩存心公平,不存私見,全為大局着想嗎?”
劉錦棠如何成為左宗棠的部下?醇王非常清楚。
左宗棠奉旨西征,除了胡雪岩替他借洋債,辦糧台以外,本身沒有憑借。
其時曾左已經交惡,但是曾國藩卻将“老湘營”的劉松山,調歸左宗棠節制。
左侯定邊,勳業彪炳,很得劉松山的力,因此左宗棠雖對曾國藩處處不滿,唯獨這件事心悅誠服,曾經在奏折上特地陳明。
曾國藩逝世,左宗棠的挽聯:“知人之明,謀國之忠,愧我不如元輔”,這句降心以從的老實話,就是由此而來。
劉錦棠便是劉松山的侄子。
沒有曾國藩義助左宗棠,劉錦棠當然也不會随他叔叔成為左侯的部下,也就不會有今天底定新疆,籌議設省這一回事。
慈禧太後回憶平洪楊,剿撚匪的大業,怆念曾國藩公忠體國,力持大局的賢勞,再環視今日荊天棘地的局勢,自然感慨不絕。
“我不相信我們就敵不過洋人。
力量不是沒有,隻是私心自用,都分散了!如果能象曾國藩、胡林翼那樣,又何緻于會有今天。
如今總算張之洞還識大體。
”慈禧太後又說:“曾國荃比他哥哥,可真是差得太遠了!”
這是因為曾國荃從閩海情勢吃緊以來,這三四個月對援閩援台,始終不甚熱心。
他誠然有他的難處,兩江的海防、河防,所關不細,而南洋的兵輪、炮台、軍械,又都不及北洋,為求自保,以緻心餘力绌。
但慈禧太後總認為曾國荃漠視大局,忘掉了同舟共濟之義,尤其是不肯援台,更以為還存着湘、淮之間的一道鴻溝,以湘軍領袖,有意跟淮軍宿将劉銘傳過不去。
所以不滿已久。
正好,左宗棠奉命督師福建,道出兩江,曾與曾國荃商量決定,由南洋派出兵船五艘,到福建集中,歸楊昌濬調派,預備等楊嶽斌的二十幾營一到,就可以轉運基隆,此外如有援台軍火什物,亦由這五艘船裝運。
但是以後曾國荃卻變卦了。
他說,南洋可以派出的兵船隻有三艘,但“不足當鐵甲一炮”,而且兵船要打仗就不能載人,要載人就不能接仗,且不說為敵艦轟擊,隻要在海中相遇,為敵艦監視,就不能脫身,船上幾天的煤燒完,寸步難行。
這是他打給李鴻章的電報,據情上達,慈禧太後大為震怒,卻又無可奈何,因為他說的也是實在情形。
一口怒氣不出,抓住“五”與“三”的數目不符,嚴旨诘責,說前據左宗棠奏報,已經跟曾國荃商定,由南洋派船五艘增援,何以又稱隻有三艘?“台灣信息不通,情形萬分危急,猶敢意存漠視,不遵谕旨,可惡已極!曾國荃着交部嚴加議處。
”
這歸吏部議奏。
滿漢兩尚書,滿尚書恩承剛剛到任,凡事不作主張,漢尚書是徐桐,一向對中興元勳持苛刻的态度,所以一力主持,定了革職的處分。
複奏到達禦前,慈禧太後從寬将曾國荃的處分改為革職留任。
但不滿依舊,所以此時有弟不如兄的評論。
醇王本來亦很推重曾國荃,不過近來也相當失望,所以唯唯稱是,不為曾國荃作任何辯解。
“前天軍機送來一個單子,所有王公及現任京外文武官員,議降議罰,還有以前已得革留、降調、罰薪這些處分,請者加恩寬免。
這是給大家一條自新之路,倒也可以。
不過,”慈禧太後加重語氣說,“有些人可不能寬免。
我要好好查一查,象曾國荃,照我看,就決不能免。
”
這也是皇太後五旬萬壽的恩典之一。
醇王聽她口風不妙,怕碰釘子,越發不敢開口。
又因為奏對時間已久,而新疆設行省的事,雖已決定,仿照江蘇的成例,一省分治,設甘肅新疆巡撫一員,另外再增設藩司一員,就象江蘇那樣,既有江蘇藩司,又有江甯藩司。
但應該要派的人,卻還不曾取得懿旨,所以把話拉了回來,先由劉錦棠的現職說起。
劉錦棠的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是差使,本職是兵部右侍郎,五旬萬壽加恩封疆大吏,劉錦棠與廣東陸路提督張曜,都以“慎固邊防,克勤職守”的考語,加了銜,劉錦棠是尚書銜,張曜是巡撫銜。
要斟酌,也可以說要請旨的,就在這裡。
劉錦棠補上甘肅新疆巡撫,自是駕輕就熟,順理成章的事,但張曜的官雖拜廣東陸路提督,卻自同治七年撚匪肅清時起,就在西陲效力,直到今年才奉旨入關,移防直隸北路,說起來回到新疆亦是人地相宜,而況加的是巡撫銜,調補甘新巡撫,名實相符,似乎比劉錦棠更為合适。
當然,調補地方大吏是軍機的職掌,不過目前的制度特殊,而且涉及“督辦軍務”這個題目,醇王便有過問的資格,所以他細細作了剖解,請慈禧太後作一裁決:甘新巡撫是放劉錦棠還是張曜?
“巡撫到底不同,如果有缺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