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二章

首頁
    當時由安慶帶淮勇九千,坐英國輪船到上海。

    臣記得是三月初由安慶下船,第四天就到了上海。

    如果沒有輪船,間關千裡,就不知道那一天才到得了?再如上年跟外國開仗,福建、雲貴與京師相距萬裡,軍報朝發夕至,邊省将帥,得以禀承懿旨,迅赴事機。

    倘或未辦電報,個把月不通消息,臣真不敢想象,今日之下會成怎麼樣一個局面?” 這番話說得慈禧太後悚然動容,“京官不明白外事的居多。

    鐵路能辦起來最好!”她作了一個概括的指示:“一切你都跟醇親王仔細商量,隻要于國有利,于民無害,不論怎麼樣都要辦!” 奏對到此,時間已經不少,而且話也說到頭了。

    于是景壽便做個手勢,示意李鴻章跪安退下。

     回到内務府朝房,正好醇王叫起,門前相遇,無暇深談,醇王隻說得一句:“咱們晚上細細兒地談!”便随着禦前侍衛,匆匆往北而去。

     李鴻章便不再在朝房裡坐了。

    為了自尊首輔的身分,他也不到軍機處。

    軍機處雖有禮王世铎在,李鴻章并不把這位王爺看在眼裡,徑自傳轎出宮。

     出宮卻不回賢良寺,先去拜客。

    第一個拜的是惇王,他如今承繼了當年大家叫惠親王綿愉“老五太爺”的這個尊稱,年紀大了,也想得開了,不似從前動辄臉紅脖子粗地跟人擡杠。

    他的賦性向來簡易坦率,這天輕車簡從逛西山去了。

    李鴻章撲個空,反倒得其所哉,因為他實在有點畏憚這位“老五太爺”的口沒遮攔,毫無忌諱,有時問出一句話來,令人啼笑皆非。

     接下來便是拜谒恭王。

    李鴻章在轎中想起往事,感慨叢生,恻恻然為恭王難過。

    一年多以來,連遭拂逆,去年為了随班祝嘏,碰那麼大一個釘子,已經難堪,今年又有喪明之痛,而且載澂之死,流言甚多,說他生的是楊梅惡瘡,遍體潰爛,不可救藥。

    還有一說,恭王久已棄絕這個長子,載澂病危之時,有人勸恭王去看他一次,以全父子之情。

    恭王聽勸而去,一進屋子,望到病榻,入眼是一件繡滿了花的黑綢長衫,當時掉頭就走,從牙縫裡擠出來兩個字:“該死!” 他是六月初病故的。

    宗人府奏報入宮,慈禧太後倒掉了些眼淚,在所有的侄子之中,她最喜愛載澂,不僅因為他聰明英俊,而且也因為穆宗的緣故。

    十年的歲月,沖淡了愛子夭逝的悲痛,她隻記得二十年前,他們“小哥兒倆”賽如一母所出的兄弟那樣地親愛。

    就因為這份又惆怅、又有味的記憶,使得她隐隐然視載澂如己所出,飾終之典,極其優隆,追加郡王銜、谥“果敏”。

    又因為恭王對長子深惡痛絕,怕他身後草草,特派内務府大臣巴克坦布替載澂經紀喪事,照郡王的儀制治喪,一切費用都由内務府開支。

     這在李鴻章看,是件耐人尋味的事,是不是慈禧太後對恭王懷着疚歉,借此表示彌補?而恭王又是不是領這份“盛情”?都難說得很。

     就這樣一路想着,不知不覺到了鑒園。

    招帖上門,護衛先到轎前請安聲明:“王爺病了兩天了,這會兒剛服了藥睡下。

    是不是能見中堂,還不知道。

    中堂先請裡面坐,我馬上去回。

    ” “病了?不要緊吧?” “是中了點兒暑。

    ” “那,我更得瞧瞧。

    ”李鴻章說:“你跟王爺去回,請王爺不必起床,更不用換衣服,我到上房見好了。

    ” 不一會,護衛傳話:“王爺說:彼此至好,恭敬不如從命。

     請中堂換了便衣,到上房裡坐。

    ” 于是李鴻章就在鑒園大廳上換上“福色”套一件玄色貢緞甯綢襯絨袍的馬褂,由護衛領着上樓。

    恭王在樓梯口相迎,拉住他的手不讓他行大禮。

     李鴻章認為禮不可廢,不是衣冠堂參,已覺簡慢,何能不行大禮?主人謙讓再三,卻無奈客人的道理大。

    于是随行的跟班鋪上紅氈條,李鴻章下跪磕頭。

    既然如此,恭王亦就照禮而行。

    親王的儀制尊貴,跟唐朝宰相的“禮絕百僚”一樣,所以他是站着受了李鴻章的頭。

     等他起身,恭王才盡主人的道理,堅持着讓李鴻章坐在炕床上首。

    大理石面的炕幾上,擺上四幹四濕八個高腳果盤,另有一個長身玉立,辮子垂到腰際的丫頭,獻上金托蓋碗茶,然後就捧着水煙袋,侍立在旁,預備裝煙。

     “一年不見,你倒發福了!”恭王摸着他的瘦削的下巴說。

     “托王爺的福。

    ”李鴻章欠身答道:“世子不幸,實在可惜,隻有請王爺看開一點兒。

    ” “我早就看開了!”恭王搖搖頭,“我慚愧得很。

    ” 這是自道教子無方,李鴻章不知如何回答?就這微一僵持之際,善伺人意的那名青衣侍兒,将水煙袋伸了過來:“中堂請抽煙!” 等他“呼噜噜”吸完一袋水煙,恭王換了個話題:“見過上頭了?” “是!從宮裡出來,先去見五王爺,說逛西山去了,跟着就來給王爺請安。

    ” “跟老七碰過面了?” “就一早在朝房裡匆匆談了幾句。

    ”李鴻章照實而陳:“七王爺約我晚上詳談。

    ” “也虧你!我早說過,‘見人挑擔不吃力’,他早就嘗到滋味了。

    這副擔子非你幫他挑不可。

    少荃,”恭王停了一下,拉長了聲調說:“任重道遠啊!” “王爺明鑒!”李鴻章略帶些惶恐的神态,“朝局如此,鴻章實在有苦難言,如今要辦的幾件事,也還是秉承王爺當年平定的大計而行。

    隻是同樣一件事,此刻辦比從前辦,要吃力得多。

    王爺現在雖不問事,王爺的卓識,鴻章是最佩服的,總要請王爺常常教誨!” “你太謙虛了。

    我如今要避嫌疑,不便多說話,而且也隔閡了,沒有話好說。

    ”恭王忽生感慨,“清流一時俱盡,放言高論的人少了,能夠放手辦事,亦未始不佳。

    ” 李鴻章一時不明他的用意何在,不敢附和,隻答應一聲: “是!” “幼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