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五章

首頁
    以後我想法子把他們壓下去就是了。

    ” 這一回答,大出奕谟的意料,駭然問道:“七哥,你怎麼想起來的?奏請派太監随行!這不是長他們的氣焰嗎?” “我亦是一番苦心。

    ”醇王勉強找了一個理由:“讓他們在深宮養尊處優的人,也看看外頭的情形,讓他們知道風濤之險,将士之苦。

    ” 話也還說得通,不過醇王老實,言不由衷的神色卻不善掩飾,所以奕谟微微冷笑:“七哥倒真是用心良苦。

    不過在我看,自以為有了堅甲利兵,或許反長了深宮的虛驕之氣。

    ” “不會,不會!你看着好了。

    ” “但願如七哥所言。

    ”奕谟又問:“七哥是不是要把禦賜的杏黃轎帶了去?” “那怎麼可以?”醇王懔然作色,顯得相當緊張鄭重,“逾分之賜,恩出格外,為臣下者,豈可僭越?” 對于延煦在東陵争禮的深意,奕谟亦約略聽人談過,很疑心慈禧太後特賞醇王及福晉乘坐杏黃轎,就象雍正對年羹堯的各種“異數”一樣,是有意相試,看他可有不臣之心?所以此刻見到醇王這種戒慎恐懼的神情,知道他已深深領悟到了持盈保泰的道理,自然感到安慰。

     不過,他也許隻是如條幾上所擺的那具“欹器”,記取孔子的教訓:“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而未見得想到,慈禧太後對他已有猜忌之心。

    這一層,最好隐隐約約點他一句。

    這樣想着,正好擡頭發現醇王親筆所寫的家訓:“财也大,産也大,後來子孫禍也大。

    若問此理是若何?子孫錢多膽也大;天樣大事都不怕,不喪身家不肯罷!”便即指着那張字,故意相問:“何謂‘天樣大事’?” “這……,”醇王為他問住了,“無非形容其大而已!” “‘事大如天醉亦休’,是少陵的詩。

    不過,我倒覺得,出諸七哥之口,别有深意,要讓子孫明白才好。

    ” 醇王聽他的話,有些發愣,但很快地臉色一變,是更深一層的戒慎恐懼。

    顯然的,他已經領悟到了,慈禧太後始終存着戒心,有一天他會以皇帝本生父的身分,成為無名有實的“太上皇。

    ” “我錯了!”他頹喪地說,“真不知道怎麼樣才能急流勇退?” “存着這個心就可以了。

    ”奕谟反覺不忍,安慰他說,“‘上頭’到底也是知道好歹的。

    ” 等奕谟告辭,醇王一個人發了好半天的怔,正在心神不定,坐立不甯之時,有人來報:“榮大人來了。

    ” 榮祿現在又成了适園的常客了。

    他是上年年底,由醇王提攜,以報效神機營槍枝的功勞,開複了“降二級調用”的處分,仍舊成為一品大員,但身體一直不好,所以請求暫不補缺,經常來往适園,作為醇王的智囊。

    這時聽得他到,心頭一寬,立即延見。

     “仲華,”他悄悄問道:“言路上有什麼動靜?” 榮祿知道,這是指的李蓮英随行一事,便從容答道:“此刻還沒有動靜。

    不過十目所視,等他回來,也許會有人說話。

    ” “這件事,實在出于無奈。

    ”醇王歎口氣說,“現在越想越擔心。

    ” “王爺既然已經想到,宜乎未雨綢缪,該透個信給他。

    ” “怎麼說法?” “他,”榮祿忽又改口,“其實,我看他也知道,他究竟不比小安子那樣飛揚浮躁。

    ” 這是說,李蓮英應該以安德海為前車之鑒,醇王深以為然,但不知道這話該怎麼透露給本人?便又向榮祿問計。

     “我看是小心一點兒為妙!就算他自己知道,也再提醒他一次,總沒有錯兒。

    你看,這話該怎麼說才合适?” 榮祿想了一下答道:“也不必專跟他說。

    王爺不妨下一個手谕,通饬随行人員,不得騷擾需索,如敢不遵,指名參辦。

    我想,他總也有數了。

    倘或不然,王爺不妨拿府裡的人作個殺雞駭猴的榜樣。

    ” “對,對!這個法子好。

    你就在這裡替我拟個稿子。

    ” 說着,醇王親自為他揭開硯台的蓋子。

    榮祿趕緊親自檢點紙筆,站在書桌旁邊,為醇王拟了一道手谕,雖是一派官樣文章,語氣卻很嚴峻。

    醇王看完,畫個花押,随即派侍衛送到海軍衙門照發。

     “還有件事,我隻能跟你核計。

    昨兒立豫甫告訴我說,上頭已有口風露出來:說這多少年真也累了,想早早歸政。

    你看,我該怎麼辦?” 這句話不能随便回答,榮祿想了好半天答道:“王爺隻當沒有這回事最好。

    ” “要不要得便先表示一下,請上頭再訓政幾年?” “不必!”榮祿大搖其頭,“那一來倒顯得王爺對這件大事很關切似地。

    ” “說得是!”醇王深深點頭。

     “上頭到底是怎麼個意思,無從懸揣。

    反正,果然有這個意思,自然先交代王爺,那時再回奏也還不遲。

    ” “是的。

    ”醇王想了一下又說,“最好先布置幾個人在那裡,到時候合詞陳奏,務必請上頭收回成命,比較妥當。

    ” “不用布置。

    到時候自然有人會照王爺的意思辦。

    ”醇王點點頭,想到另外一件事,“仲華,”他問,“你看,上頭要叫皮硝李跟着我去,到底是什麼意思?” 李蓮英未淨身入宮以前,做的是硝皮的行當,所以有這麼個“皮硝李”的外号。

    榮祿心想,醇王這話可是明知故問? 如果他真無所知,話就隻能說一半了。

     說一半就是隻說一件。

    李蓮英此行的任務,據榮祿所知,一共有二,其中之一是,慈禧太後想要知道,醇王的聲望到底如何?這自是“雄主猜忌”之心,說給忠厚老實的醇王聽,會吓壞了他,不宜多嘴。

     于是他隻說另外一半:“北洋練兵,水師也好,海軍也好,花的錢可真不少了。

    上次不有人說,濟遠艦不值那麼些錢?後來李少荃奏複,不如外間的傳言,事情算是壓下來了。

    不過上頭到底有些疑心,派皮硝李去,我想,就有個明查暗訪的意思在内。

    ” “說得有理,倒要留點神。

    ” 于是他第二天便傳下話去:這一次校閱,務必大張軍威,意思是要讓李蓮英震眩于軍容之盛,好回去向慈禧太後侈談其事,覺得大把銀子花得很值。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