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五章

首頁
    人,為宣宗成皇帝留一庸鈍無才之子”的苦語。

    誰知忽忽十載,情勢已變,如今醇王不但過問政事,而且成了“太上軍機大臣”,吏事、軍務、财政一把抓,當年的杞憂,成了今天的隐憂。

    大家也都知道,隻要慈禧太後垂簾聽政,醇王決不敢稍有踰越,但如一旦撤簾,優遊于禁苑之中,大權交付于皇帝之手,那時誰也保不定醇王會不會起異心?即或他本人并無此意,卻又有誰敢斷定,他左右不會加以慫恿?趙匡胤這樣謹厚而不好威權,不也“黃袍加身”,欲罷不能嗎? 因此,為了消除這重隐憂,今日之下,必須講禮,禮制并稱,唯有禮法,也就是祖宗的家法,才可以防制得了不測的異心。

    如果此時為了不關輕重的儀注,可以容許慈禧太後不守禮制成法,便是開了一個惡例,将來皇帝親政以後,倘或要步明世宗的後塵,尊敬本生父的醇王,試問禮官言路,又如何得能犯顔直谏? 當然,這些議論,關系重大,隻能在最親密的朋僚集會中,悄悄交談,而禮部六堂官當然也都了解此事關系的重大,同時也頗警惕于士論不可輕忽,倘或曲從懿旨,修改儀注,引起士林不滿,紛紛上書,那時言路上一定會有所表示,首當其沖的,便是禮部官員。

     但如公然違旨,似更不妥。

    左思右想,都是難處,而啟銮的日子卻一天一天逼近了。

    迫不得已,隻有從李蓮英身上去打主意,由禮部的一名跟李蓮英拉得上親戚關系的司官,特地備了一份豐腆的水禮,專誠拜訪,屏人密談,細訴其中的苦衷。

     這些地方,李蓮英極知大體,一口應諾,設法化解此事。

     回到宮中,他自己不便進言,要跟榮壽公主去商量其事。

     榮壽公主在宮中有特殊的地位,因為慈禧太後對她有特殊的感情。

    最初是寵愛,加上她知禮識大體而得到的重視,及至指婚早寡,自然矜憐,再因為她生父恭王被黜,慈禧太後又不免自覺愧歉。

    這愛、重、憐、歉四個字加起來,竟奇怪地起了畏憚之心。

    慈禧太後做一件不合禮制的事,或者制一件顔色花樣過于鮮豔,不合老太後身分的衣服等等,總要叮囑左右:“可别讓大格格知道,讓她說我兩句,我可受不了。

    ” 當然,這也因為榮壽公主凡有進谏,第一是一定有駁不倒的道理,其次是言諷而婉,暗中點到,從不傷慈禧太後的面子。

    因此,遇着這樣一件棘手的事,她雖義不容辭地一肩承擔了下來,卻不敢操切從事,隻是默默盤算,耐心地在等機會。

     ※※※ 這天是初選秀女的日子。

    一共九十六個人,三雙姊妹花最受人注目。

    第一雙是都統桂祥的女兒。

    慈禧太後兩個弟弟:一個叫照祥,一個叫桂祥。

    鹹豐十一年秋天,慈禧太後母以子貴以後,她的父親惠徵追封承恩公,照例由照祥承襲,已在光緒七年下世。

    桂祥是慈禧太後的幼弟,平庸沒出息,坐支都統的俸給,一天到晚躲在東城方家園老家抽大煙。

    他的兩個女兒就是慈禧太後嫡親的内侄女,大的“留下”,小的指婚,配了給“九爺”孚郡王奕譓的嗣子載澍。

     第二雙是長叙的女兒。

    長叙是陝甘總督裕泰的兒子,弟兄三個,老大叫長敬,做過四川綏定知府,早已下世,他的兒子是文廷式的至交,現在當翰林院編修的志銳。

    老二便是長善,字樂初,前幾年當廣州将軍,大開幕府,廣延名士,在将軍署中有亭館花木之勝的“壺園”,作賦論兵,飲酒賦詩,于式枚、文廷式、梁鼎芬三人就是在他幕府中結成了莫逆之交的。

     長叙行三,早在光緒三年就當到侍郎,光緒六年與山西藩司葆亨結成兒女親家,好日子挑在十一月十三,這天是聖祖賓天之日,國忌不準作樂,更何論辦喜事?其時清流的氣焰正盛,鄧承修素服登門道賀,滿堂賓客,既驚且駭。

    長叙趕緊派人去打聽,鄧承修已經上折嚴參,結果兩親家一起罷官。

     經此挫折,長叙一直倒黴,直到前年慈禧太後五旬萬壽,以“廢員”随班祝嘏,才蒙恩開複了處分。

    他的這雙掌上明珠,大的謹厚,小的嬌憨,現在都跟文廷式在讀書。

    九十六名秀女之中,要講知書識禮,大概要推這兩姊妹為首了。

     第三雙是江西巡撫德馨的女兒,論貌最美,大家猜測,一定也在留下之列。

    果然,九十六名秀女,“撂牌”刷下去的五十七個;指婚的三個;留下的三十六個之中,有德馨、長叙家的兩雙姊妹花。

     選秀女原是很有趣的一件事,加以這天風和日暖,氣候宜人,所以慈禧太後的興緻很好。

    榮壽公主看看是機會了,便在膳後侍坐閑話的時候,閑閑說道:“女兒從沒有跟皇額娘求過什麼,今兒個可有件事,得請懿旨恩準。

    ” “噢!”慈禧太後很注意地問:“是為你阿瑪的事?” 她是指恭王。

    前年為了随班祝嘏,醇王為他乞恩,碰了個大釘子,這次谒陵,是由惇王出面,面奏準他扈從,結果仍是碰了釘子。

    慈禧太後隻以為榮壽公主要為她生父說情是猜錯了。

     “阿瑪?”榮壽公主裝作不解地問:“女兒的阿瑪,不是文宗顯皇帝嗎?” 這就是榮壽公主厲害的地方,禮制上一步不錯,自己既然被封為固倫公主,當然不能再認恭王為父。

    慈禧太後見她這樣回答,不能不改口問道:“是為你六叔說情!” “不是!連五叔說情都不準,女兒怎麼敢?不過倒也是說情。

    禮部拟儀注,既不敢違旨,又不敢違祖宗家法,而且其中有絕大的關礙,實在為難。

    皇額娘就準他們照原議吧!” “絕大的關礙!是什麼?”慈禧太後困惑地問。

     “女兒現在也不敢說,聖明不過皇額娘,慢慢兒自然明白。

    總而言之,禮部沒有錯,不但沒錯,還真是回護皇太後、皇上。

    ”榮壽公主跪下來磕頭,“皇額娘信得過女兒,就準奏吧!” 慈禧太後沉吟了好一會說:“好吧!我信得過你。

    ” 于是第二天就傳旨,普祥峪定東陵行禮的禮節,準照二月初十所議。

    話雖如此,慈禧太後卻另有打算,隻是時候未到,不便透露。

     ※※※ 二月二十七,皇帝奉皇太後自銮谒東陵。

    留京辦事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