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六章

首頁
    到他那兒,就談不到抗旨。

    ” “這麼說……。

    ”瑞錦山也縮住了口,他本來想說:“盛大人總也有款子存在外國銀行?”這話要說出來,可能會搞成不歡而散,大可不必。

     話雖未說,意思已明明白白地顯在言外,盛宣懷當然不會追問,但很想解釋,自己并無存款在外國銀行。

    轉念一想,這樣說法,就如俗語所謂“越描越黑”,是很傻的事。

     賓主之間,開始出現了沉默。

    因為一直談得很起勁,忽然有話不投機的模樣,彼此都覺得難堪,也都覺得該打破這一難堪的沉默。

     “錦山……。

    ” “盛大人……。

    ” 兩個人是同時開口,也都同時停住,“錦山,”盛宣懷讓客:“你有話先說!” “盛大人,我再想跟你老叨教,跟外國銀行借款行不行?” “當然行!不過要看什麼人借。

    ”盛宣懷低聲說道:“錦山,是不是你想用錢?” 瑞錦山心中一動。

    照此光景,隻要自己開口,幾千銀子可以穩穩到手,如果打李蓮英的旗号,十倍于此的數目,也是手到擒來。

     他的念頭尚未轉定,盛宣懷卻又開口了:“如果你想用錢,我可以替你想辦法,不用花利息。

    ” “怎麼呢?” “你要用錢,想來不會多,無非萬兒八千,我想法子在那裡替你挪一挪。

    電報局在外國銀行裡也存得有款子,利息很微,算不了一回事,我替你墊上就是。

    ” 瑞錦山恍然大悟,其中還有官款私借的花樣。

    而且盛宣懷的口氣甚大,“萬兒八千”還說不多,那麼多則就是以十萬計了。

     “多謝盛大人!”瑞錦山站起來請個安:“等我要用的時候,再來求盛大人。

    今兒打攪不少時候,該告辭了。

    ” ※※※ 醇王是四月二十六回京的。

    不過早就電奏在先,要五月初一才能複命,因為此行帶回許多船艦、炮台、船塢的圖說,尚待整理進呈,同時十幾天巡行數千裡,見聞極多,關于大辦海軍應興應革事項,亦須通盤籌劃,至少要有三四天的工夫,才能畢事。

     不過醇王巡視的經過,慈禧太後不待他複命,就已明了,因為李蓮英亦須複命。

    照他的看法,辦海軍根本不須那麼多錢,尤其養船的費用,可以大事撙節。

    此外也談到北洋衙門氣派之大,以及北洋官員薪俸之優,言下頗有不平之意。

     這自然有些過甚其詞,他的意思是要迎合慈禧太後早就存在心裡的一個想法:與其讓你們胡花,不如我自己來花。

    果然,慈禧太後當時就作了一個決定:早日降懿旨宣示歸政,這也就是決定催促醇王将該興修的禁苑工程,早早完工。

     五月初一清早,醇王的複奏遞到,共是一折一片。

    奏折中陳述察度北洋形勢、應建海軍規模及練兵選将,首重人才,所以軍事學堂,必須推廣的大概情形。

    附片是密保得力的海陸将領,文武人員。

    慈禧太後看得很仔細,印證了李蓮英的陳述,對于北洋的全盤情勢,已了然于胸了。

     召見之後,自然有一番獎勉。

    然後聽醇王口述看操的情形。

    他拙于口才,一件很熱鬧的事,講得索然無味,遠不如李蓮英的刻畫,來得生動。

    然而,慈禧太後不便打斷,耐着性子,聽他講完,方始問道:“海軍不過剛剛開辦,照你這一次去看的情形來說,将來還得要有大把銀子花下去。

    怎麼樣籌款,你跟李鴻章談過沒有?” “這是一定要談的。

    辦法是有幾個,不過一時似乎還不宜明示。

    ”醇王答道:“海防新捐,限期将到,看來一定要展限。

    ” “可以。

    ”慈禧太後答道:“這不妨早早宣示。

    ” “回皇太後的話,目前因為限期将到,直隸報捐的人很踴躍,如果宣示過早,大家一定會觀望,對北洋的入款,大有關系。

    ” “嗯!嗯!那就慢慢來再說。

    ”慈禧太後又問,“除了戶部在籌劃的辦法以外,你們還談出點兒什麼生财之道?” “李鴻章有幾句話說得不錯,海軍是國家的海軍,北洋的安危,不僅關系京師,也關系海内,所以辦海軍應由各省量力籌款,由海軍衙門通籌運用。

    這話在眼前似乎言之過早,等将來正式建軍的時候,再請旨分谕各省照辦。

    ” “既然還早,就不必去談它了。

    ”慈禧太後問道:“李蓮英這次跟你出去怎麼樣?有沒有什麼不守規矩的地方?你可别瞞着我!” “臣不敢瞞,也沒有什麼好瞞的。

    李蓮英這趟跟臣出去,他的行動舉止,實在是臣想不到的。

    ” 不待慈禧太後動問,醇王便大贊李蓮英如何守規矩,知分寸,尤其是謝絕外客,苞苴不入,那種操守,着實難及。

    因此,大小衙門的官員,對他不但佩服,而且敬重。

     醇王是由衷地贊揚,情見乎詞,一無虛假,最後當然歸結到“頌聖”上面,說北洋官員的議論,無不敬仰皇太後知人善任,法度嚴明,所以派出去的太監,才會這樣守法盡禮。

     這對慈禧太後來說,當然是極好的恭維,同時也覺得李蓮英确是可以充分信任的。

    不過她心裡雖很看重此事,表面卻頗淡漠,聽醇王很起勁地說完,隻答一句:“他能懂規矩,就算他的造化。

    ”接下來便談到拆遷北堂之事。

     拆遷北堂的交涉,進行得很順利。

    敦約翰不負使命,說動了教皇,同意拆遷,電示教廷駐北京的代表樊國梁,回羅馬面商移堂的辦法。

     這是三月底的事。

    李鴻章接到敦約翰的電報,便托天津海關稅務司德璀琳,邀約樊國梁到天津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