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七章

首頁
     如今呢?慈禧太後不但大興土木,修三海之不足,還要重興清漪園,不但移駐太上皇頤養之處的甯壽宮,而且經常在乾清宮西暖閣召見王公大臣。

    這一切,在恭王當政之日,是不會有的事。

     這樣想到頭來,寶鋆忍不住大聲說道:“七爺平時侃侃而談,總說别人不行,誰知他自己比旁人更不行。

    ” “這就是我說的,‘看人挑擔不吃力。

    ’如今老七知道吃力了,想找個人幫他,然而有人不許。

    我看,這副擔子,越來越重,非把他壓垮了不可!” “唉!”寶鋆雙手一攤,“愛莫能助。

    ” “話雖如此,你我也不可抱着看熱鬧的心,那怕了解他的苦衷,說一兩句知甘苦的話,對他也是安慰。

    ” “六爺!”寶鋆真的感動了,“你的度量實在了不起。

    我不如你!有時候想起來不服氣,還要說一兩句風涼話。

    從今以後,倒真要跟你學一學才好。

    ” “也不光是對人!”恭王慨然說道:“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何況你我?雖說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關切國事的心,卻是不可少的。

    ” 因為如此,寶鋆對朝政便常常在有意無意間要打聽一下。

    他的故舊門生很多,交遊亦仍然很廣,平時來谒見的人,總以為他退歸林下,是不得已的事,為了避免刺激,都有意避談朝局。

    現在他自己熱心于此,别人當然不須再有顧忌,因而朝中的舉措與内幕,在寶鋆不斷能夠聽到。

     除了興修三海和萬壽山的消息以外,朝中當前的要政,便是理财,說得更明白些,是如何增加戶部與内務府的收入。

    而在這方面,慈禧太後有她的一套主張,與善于理财聞名的閻敬銘的看法,格格不入,君臣之間,常有龃龉。

     慈禧太後最熱心的一件事是恢複制錢。

    京中原用大錢,恢複“一文錢”的制錢,便須辦銅鼓鑄。

    為此曾特地召見戶部尚書翁同龢,面谕該籌三百萬銀子,采辦洋銅。

    翁同龢自然面有難色,慈禧太後便又表示,預備将宮中數年節省下來的“交進銀”發交戶部,作為“銅本”,以示率先提倡。

     這一來翁同龢隻有硬着頭皮,答應下來,出宮就去看閻敬銘談錢法。

    閻敬銘大不以為然,簡單扼要地指出,行使制錢,必先收回大錢。

    私鑄的大錢,分量極輕,盡以輸入官府,豈不是白白便宜了奸民,苦了小民?同時京師錢鋪,以“四大恒”為支柱,維持市面,功不可沒。

    收大錢、行制錢,造成動亂,“四大恒”恐怕支持不住,那時市面大亂,将成不可收拾的局面。

     話是一針見血之論,然而醇王亦是打着如意算盤,滿心以為三百萬銀子的洋銅,可以鑄成值六百萬銀子的制錢,一轉手之間,憑空賺了三百萬銀子,修園就不須再動用海軍經費,豈不大妙? 閻敬銘執持不可,說值六百萬銀子的制錢一發出去,錢多銀少,必緻錢賤銀貴,用制錢的是升鬥小民,用銀子的是達官貴人,結果苦了小民,樂了貴人,那就要天下大亂了。

     話說得太率直,醇王大起反感,認為制錢的使用,有各種方法,決不緻引起市面混亂。

    接着又提到王安石的變法,法并不亂,隻是無謂的阻力太大,以緻不能暢行其法,引經據典,論古證今,雖不能自圓其說,但要駁他卻很困難。

     反複研究,最後終于有了成議,籌款照籌,洋銅照購,購到以後,在天津、上海兩地用機器鼓鑄,鑄成存庫,三年以後,察看情形,再定行使之法。

     這是個不徹底的辦法,明明是敷衍公事。

    照此辦法,不僅不能在制錢上生利,而且先要墊本三百萬,三年以後,方有收回之望,這是什麼算盤。

     慈禧太後因此大為不悅,召見醇王,說他為戶部堂官蒙蔽。

    同時又談到不辦洋銅,而整頓雲南的銅礦。

    這個消息一傳,有人替系獄的唐炯高興,認為他的生路來了。

     唐炯是因為中法戰争中,在雲南擅自退兵,被逮到京,定了斬監候的罪名。

    轉眼冬至将至,如果“勾決”在内,便活得不多幾日了。

     唐炯系獄已經兩年,去年不在勾決的名單之内,得以不死,但亦未蒙特赦,所以看樣子這一年是逃不過的了。

    他本人倒還泰然,這年夏天在獄中,寫了一部自己的年譜,一切後事亦早有交代。

    不過他的家族親友,當然還要盡營救的全力,尤其是整頓錢法的诏旨一下,有了一線生路。

    因為唐炯在四川服官多年,久有幹練的名聲,以後為他的同鄉前輩丁寶桢重用,整理川鹽,頗著成效。

    再則,他又當過雲南的藩司與巡撫,如果能用他去經理銅礦的開采與運輸,可以說是人地相宜。

    而且雲南采銅所下的本錢,一向是由四川鹽稅項下撥給,凡是這種“協款”,出錢的省分,總是萬分不願,想出種種理由來拖延短解,而如唐炯在雲南,四川就很難耍什麼花樣去“賴債”了。

     所苦的是貴州在朝中沒有什麼煊赫的大員,這番可為唐炯出死入生的建議,很難上達天聽。

    他的故舊至好,隻有另走門路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