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四章

首頁
    想想我們都在這兒等着!” 單獨召見,稱為“獨對”,是軍機大臣最犯忌的事,因為不知道“獨對”些什麼?“上頭”忽然問到,會無從置答。

    而曆來召見的慣例,軍機總是在最後,為的先前召見的臣工,有何陳奏,好跟軍機商量。

    因此,榮祿進見的時候太久,軍機大臣便隻能枯等了。

     在榮祿與剛毅之間,慶王自然傾向前者,所以忍不住替榮祿不平,“你也别那麼說!這一次的劇變,虧得榮仲華因應得宜。

    ”他停了一下又說,“而況,今天的獨對,是太後宣召,并非仲華自己請起,太後有話要問,他不能不答。

    怎麼怪得到他身上呢?” 剛毅碰了個釘子,隻能退到一旁生悶氣。

    他的氣量最狹,暗中咬牙,非跟榮祿作對不可。

    因此,等叫了慶王的起,軍機大臣由于禮王病假,由他帶班進見時,凡遇榮祿的建議,他必持反對的論調。

     這天名為“訓政”,其實是慈禧太後獨攬大權,因為皇帝根本不在座。

    是何緣故,太後既未宣示,臣下亦不敢問,隻是行禮以後,靜候垂詢。

     “這兩天外面的情形怎麼樣?” “歡聲雷動!”代為領班的剛毅,毫不思索地回答。

    “都說慈聖訓政,撥雲霧而見青天了。

    ” “有人說,人心很不安。

    可有這話?” 如果有這話,當然是榮祿所奏,剛毅便即答道:“奴才看不出來,有什麼人心不安?害怕的隻不過是新黨。

    至于百姓,那個不額手相慶?不過,奴才說的是京裡的情形,地方上或者因為該管督撫,處置不善,難免人心浮動。

    奴才請旨,是不是該寄信各省,責成疆臣,加意防範。

    倘有造謠生事,擾亂地方情事,唯該督撫是問。

    ” “倒也不必這麼張皇。

    ”慈禧太後又問道:“你們看裁撤的六個衙門,應該不應該恢複?” “皇太後聖明。

    ”剛毅碰個頭說,“奴才替那六個衙門的大小官員,叩謝慈恩。

    ” “其實……”慈禧太後躊躇了一會,慨然說道:“嗐!那個衙門該留,那個衙門該裁,也不去說它了!反正要恢複都恢複。

    寫旨來看!” 于是,剛毅側轉臉去,向廖壽恒看了一眼。

    廖壽恒便磕個頭,伛偻着身子退出殿去,找個可以安放筆墨的地方,親自撰拟上谕。

     “此外應興應革的大事還多,不過得慢慢兒來。

    ”慈禧太後視線越過剛毅,落在他身後諸人臉上,“裕祿,你們幾個看,如今必得馬上要改的,有那些事?” “朝廷廣開言路,原是好事。

    不過,國家大政,也不是人人都能議論的。

    不該奏事的人,都湊熱鬧上折子,有些是老生常談,有些是隔靴搔癢,還有不知所雲的,真正是徒亂人意,一無用處。

    奴才愚見,以為應請明降谕旨,凡不應奏事人員,不準擅遞封奏,以符定制。

    ” “這是應該的!”慈禧太後問道:“王文韶,你經得事多,看這幾個月的所謂‘新政’,老百姓最痛恨的是那幾件事?” 王文韶雙耳有些重聽,除了聽見慈禧太後喊自己的名字,以及看出意在詢問之外,“上頭”說些什麼,一無所知。

    遇到這樣的情形,他有個應付的辦法,便是守着道光以來那班“太平宰相”一脈相傳的心訣:“多磕頭,少說話。

    ” 此時磕頭,表示沒有意見。

    慈禧太後便又指名問錢應溥,他陳奏了兩件事:一件是朝局務求安定;一件是各省祠廟,不在祀典者,一律改為學堂一事,地方奉行不善,形成騷擾,請降旨禁止。

     慈禧太後對于安定朝局這一點,不曾有何表示,停止各省祠廟改設學堂則深以為然。

    接下來再問興革事項,剛毅可就又忍不住要發言了。

     他亦是陳奏了兩件事:一件是原有诏旨,自下科起始,鄉會試廢止八股,一律改試策論。

    剛毅建議,一仍其舊,恢複八股文。

     “八股文的卷子,我也看過,竟不知道說的是些什麼?”慈禧太後一面說,一面擺頭,“兩把兒頭”上的明黃流蘇,晃蕩得很厲害,“倒是策論,問什麼答什麼,誰有見識,誰沒有見識,還看得出一個好壞。

    ” 這是不主張恢複八股,剛毅應一聲:“是!” “其實新政也不一定樣樣都壞,從同治以來,不也辦了許多新政?皇帝當初跟我說,要辦新政。

    我說,誰不願意國富民強?隻要真的對國家有益處,我沒有不贊成的。

    剛才榮祿也說,新黨要辦,新政不一定都得廢了!離經叛道,壞祖宗成法的,自然要廢,有些有道理的,又何必廢它?” 一聽慈禧太後支持榮祿的見解,剛毅大不服氣,本來預備順從的,頓時非争不可了。

     “回皇太後的話,開科取士,用八股文就是祖宗的成法,所以稱為‘制藝’。

    ”他提高了聲音說,“如今的新政,跟皇太後當年垂簾所行的新政不同。

    如今的新政,全是康有為想出來的花樣。

    若說康有為要嚴辦,康有為想出來的新政不必廢,那,自己可就站不住腳了。

    ” 這話形同頂撞,尤其是搬出“祖宗成法”這頂大帽子,針鋒相對,更堵住了慈禧太後的嘴。

    訓政之初,必須樞臣效命,她隻好讓步:“說得也有點道理。

    那就恢複吧!” “喳!”剛毅答得很響亮,接下來又陳奏第二件事:“文科既然恢複舊章,武科亦應同樣辦理。

    仍舊考試馬步箭刀弓石等等技藝,不必考試什麼洋槍洋炮……。

    ” “這件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