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五章

首頁
     “是!”李蓮英答說,“外頭也很關心這件事,常有人跟奴才來打聽消息,奴才回他們:一概不知。

    ” “倒是那些人啊!” “左右不過王府裡的人。

    ”李蓮英說,“老佛爺也别問了,就趕緊拿大主意吧!” “拿這個主意好難噢!”慈禧太後想了一下說:“反正,五、六、七這三房都不成。

    ” 這意思是行五的惇王、行六的恭王、行七的醇王,這三支的“載”字輩,皆已成年,不在考慮之列。

    于是,李蓮英有句蓄之已久的話,輕巧巧地說了出來:“那可就隻有慶王府家的老大夠資格了!” 夠資格入承大統,要有兩個條件:第一、近支載字輩;第二、未成年。

    宣宗一系,固然還有長房的溥倫、溥侗,再往上推,仁宗一系,亦還有鹹豐、同治年間稱為“老五太爺”的惠親王綿愉的兩個孫子載潤、載濟,年齡卻都在四十以下,二十以上,皆不合格。

    這一來,所謂“近支”,就得數高宗一系了。

     高宗子女甚多,對皇帝來說,亦有親疏遠近之分,最近的是慶僖親王永璘。

    因為仁宗與慶僖親王都是孝儀純皇後魏佳氏所出,同父同母的手足,自然親于同父異母的兄弟。

    而慶僖親王唯一的孫子,就是慶王奕劻。

     奕劻有兩個兒子。

    次子方在襁褓,李蓮英口中的所謂“老大”名叫載振,今年十四歲,亦常随母入宮,姿質平庸而嘴生得很甜,“老佛爺、老佛爺”地叫個不停。

    慈禧太後心中一動,遲疑地問道:“不嫌遠了一點兒嗎?” “再沒有近的了!”李蓮英答得很爽脆。

     慈禧太後想了一下又問:“小振今年多大?” “不是十三,就是十四。

    ” “年紀倒正合适。

    ”慈禧太後心想,有三四年的心血灌溉,即有收獲,越發動心了。

     話雖如此,卻不願遽作決定。

    “再看看吧!到底是件大事,也不能太馬虎了!”她換了個話題問:“這一陣子有什麼好角?” 萬壽将近,傳喚梨園名角承應第一大“堂會”一事,李蓮英早就跟内務府大臣商量過多少次了,當下不慌不忙地答說:“生角是孫菊仙、小叫天、紅眼王四、龍長勝,旦角是時小福、陳石頭、響九霄、于莊兒、十三旦……。

    ” “啊,我想起來了,有人說有個叫秦五九的,很不錯。

    你知道這個人不?” 李蓮英當然知道秦五九——秦稚芬。

    即或以前不知其人,這一陣子也應該有所聞。

    因為秦稚芬最近有一樁義舉,可與王五護送安維峻至戍所媲美。

    原來張蔭桓自奉發變新疆地方官管束的嚴旨以後,廣東同鄉怕事都不敢理他,而且冤家路狹,刑部所派押解的司官,還是與張蔭桓有宿怨的一個同鄉,正好公報私仇,提人過堂,公事公辦,絲毫不留情面。

    好不容易刑部過了關,還要解到兵部武庫司過堂,領取“發往軍台效力”的公文,時已過午,大小官兒都回家過節去了,押解官一言不發,吩咐押回刑部。

    張蔭桓眼看出獄後又入獄,惶窘無計,滿面流淚,幸虧陳夔龍在職方司趕辦要公,得信趕來,代為料理,方得了事。

     一上了路便是秦稚芬照應,上下打點,多方囑托,親自送到張家口,灑淚而别。

    回到京裡,杜門息影,已經報了官廳除名,一切征召,皆可不應。

    李蓮英不便明言其故,隻好這樣答說:“人不在京裡,玩藝兒也不見得怎麼出色。

    ” “那就算了!”慈禧太後又想起件事,“各國公使夫人要來給我拜壽,我已經許了她們了,讓她們到西苑來玩一天。

    洋婆子最喜歡打破沙鍋問到底,如果問到那兩個沒良心的東西,可怎麼辦呐?” “兩個沒良心的東西”是指瑾妃、珍妃姊妹倆。

    妹妹打入冷宮,衣不暖、食不飽,姐姐亦是幽居永巷,每日随班定省,慈禧太後連正眼都不看她。

    這些情況不足為外人道,自然亦以不宜讓她們與外賓見面,免得露了馬腳,所以得想個法子搪塞。

     這難不倒李蓮英,略想一想答說:“老佛爺萬安!奴才有主意。

    ”卻不說是何主意。

     到了各國公使夫人觐見之日,李蓮英覓了兩名宮女,假扮瑾妃、珍妃姊妹。

    好在語言隔閡,隻要說通了任傳譯之責的德菱、龍菱兩姊妹——八旗才子,新近卸任返國的駐日公使裕庚的一雙掌珠,就盡不妨指鹿為馬。

     接着是法國公使所薦的醫生,進宮“驗看”皇帝的病症。

    禦顔蒼白,天語低微,在洋人看,當然不能算健康。

    監視的王公大臣,惴惴然捏一把汗的是,深怕皇帝發一頓牢騷,自道沒病,而終于沒事。

     萬壽熱鬧過去了,慈禧太後所擔心的,洋人可能會替她帶來的麻煩也過去了,一年将盡,早作新春之計,應該動手換皇帝了! ※※※ 十一月底先有一道上谕:“現在聯躬違和,所有年内及明年正月應行升殿一切筵宴,均着停止。

    明年正月初一日,朕親率王公百官,恭詣皇極殿,在皇太後前行禮。

    ”這表示年前年後,一切祭祀大典,應該由皇帝行禮,亦将派人恭代。

     廢立有了進一步的迹象,接下來便自然而然産生一個朝中人人關心的疑問,新皇帝到底是誰?于是,李蓮英在與慶王一夕密談以後,放出風聲,說繼承大統的,可能是載振。

    同時又派人去打聽,大家對此風聲,是何反應。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