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是依照爵位序次:莊親王載勳坐了首席;其次是小恭王溥偉的生父、郡王銜的貝勒載滢;再次是載漪的胞弟,輔國公載瀾;然後方是毓賢;還有個陪客也是内務府的漢軍,戶部右侍郎英年。
連主位的載漪,六個人團團坐定吃生片火鍋。
行過一巡酒,話題轉入義和拳,談到袁世敦平原剿匪,毓賢大喝口酒,搖搖頭将杯子放下,不勝感慨地說:“當今國勢日堕,由于民志未伸。
曾文正在日,我樣樣佩服,就是辦天津教案,殺好些義民替法國領事豐大業一個人抵罪,地方官還遭嚴譴,辱國太甚,民氣不舒,這件事做得錯盡錯絕。
如今還要再殺拳民,助長洋人的驕嚣之氣,無異自剪羽翼,開門揖盜,萬萬不可!”
這番話在載漪聽來,覺得義正辭嚴,大為佩服,“佐臣!”他情不自禁地說:“公道自在人心!老佛爺知道你忠心耿耿。
山東且讓袁慰庭去胡鬧,包在我身上,不出三個月還你一個巡撫。
”
毓賢心中一喜。
不過他為人向來喜歡擺出一面孔“富貴于我如浮雲”的神情,所以不便當筵道謝,隻說:“國事蜩螗,隻想多做點事,報效朝廷,名位在所不計。
王爺看得起,那怕在虎神營派我當個管帶,亦所樂從。
”
“笑話,笑話!”載漪停了一下,胸有成竹地說:“我自有道理。
”接着又問:“佐臣,你看大刀會、義和拳,到底管用不管用?”
“當然管用!”
“佐翁,”英年問道:“說義和拳有神技,洋槍洋炮打不死,這話究竟是真是假?”
“千真萬确。
”
“可是,”英年遲疑了一會,終于說了出來:“我聽說,袁慰庭手下有人試驗過,似乎不如所傳那樣神奇。
”
“喔,菊侪!”毓賢喊着英年的别号,很認真地問:“你聽人怎麼說?”
不但毓賢,在座的人亦無不用一種懷疑的眼光盯着英年看,這使得他大感威脅,但亦不能不說。
他所聞的傳說是如此:有人帶着徒衆,直闖武衛右軍翼長姜桂題的大營,自道不畏洋人的炮火。
姜桂題問他可敢試驗?此人大言相許。
于是傳來一班兵丁“打活靶”,一排槍響起,此人中了邪似地亂蹦亂跳了一陣,倒地不語。
細細檢查,身上有十四個窟窟。
姜桂題因為有袁世敦的前例在,怕惹是非,勒逼死者的徒弟寫了一張字據,說是“試術不驗”,送命與官兵無幹。
聽他說完,毓賢輕蔑地笑了,然後正色說道:“菊侪,我不說你是誤信謠言。
就算有其事,亦是例外,其人練術不精,自取其死而已!”
“照這麼說,”載滢插嘴問說,“是可以練成那樣的本事的羅!”
“誠然!”毓賢略停一下說,“滢貝勒,你見了就相信了。
天下之大,無奇不有,我隻說一件事,你老也許不信,可是我可以當場試驗。
”
“喔,請說,是怎麼一件事。
”
“我能吃生的魚頭。
滢貝勒,你能不能?”
此言一出,阖座動容,載滢使勁搖着頭:“不但不能,連聽都沒有聽說過。
”
毓賢微笑不答,轉臉向聽差說道:“管家,請你到廚房裡要兩個生魚頭來!”
“是!”聽差答應着,身子不動,隻望着主人。
年輕的載瀾,那裡舍得不開這個眼界,大聲吩咐:“去,去!多拿幾個魚頭來。
”
魚頭來了,王府的下人也來了,都在窗外偷偷窺望,要看“毓大人吃生魚頭”。
毓賢不慌不忙地望着大冰盤中帶血的四個生魚頭說:“這是松花江的白魚,骨頭很硬,可是敵不過牙齒。
”
說完,用手抓起一個魚頭,蘸一蘸作料,放到嘴裡去咬。
叽裡嘎啦,象狗咬骨頭似的,一會兒就面不改色将生魚頭吞下肚子去了。
“了不起!了不起!”載漪趕緊執壺替他斟了一杯熱酒,一面揮手,讓聽差把那盤生魚頭端走。
“真是,耳聞不如目見。
”載滢大為傾服,“若非親眼得見,說什麼我也不能相信。
”
“就是這話羅!”毓賢說道,“義和團的神技,如果我不是親眼得見,也不能相信。
”
“那,”載瀾的好奇心更熾,“能不能把那些義和拳找來,咱們跟他學學本事?”
“也快來了!”英年答了一句。
“怎麼?”
英年深悔失言,躊躇了一會不肯說,也不敢說,陪着笑答道:“沒有什麼!”
越是這樣越使人懷疑,毓賢頗為不悅,硬逼着他說:“菊侪,你有話該老實說出來,這樣吞吞吐吐,算是怎麼回事呢?”
看樣子如果不說,毓賢誤會更深,英年隻好硬着頭皮打招呼:“也不知道靠得住、靠不住?或許是故意造出來糟蹋袁慰庭的!大家當笑話聽吧。
”
據說,從姜桂題那次試驗以後,袁世凱益發看穿了義和拳的底蘊,毫不容情加以搜捕。
義和拳恨極了他,編出兩句兒謠:“殺了袁鼈蛋,大家好吃飯。
”又在山東巡撫衙門的照牆上,畫一個洋人,後面是一隻頭戴紅頂花翎的大烏龜,背上寫“袁世凱”三字,正伸長了脖子,湊向洋人的臀部。
聽英年講完,阖座大笑。
義和拳為袁世凱所抑,在山東存身不住,漸向北侵,進入河北邊境這段話,英年就可以略去不提了。
由此開始,席間的氣氛便輕松了,毓賢的談鋒極健,講他在山東捕盜及懲辦教民的“政績”,就象聽說書一樣,很能吸引人。
唯一的例外是載瀾,聽而不聞,隻想自己的心事,最後實在忍不住了,趁主客都不注意之際,悄悄起身離席,出了王府,帶着兩名跟班,跨馬直奔西四牌樓以南的丁字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