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六章

首頁
    坐海輪到了廣州,亦如在江甯的模樣,深居簡出。

    而查詢的公文,一道接一道送到總督、巡撫兩衙門。

    兩廣總督譚鐘麟,是翁同龢的同年,久任封疆,行輩甚尊,看不慣剛毅那種目空一切的派頭。

    而且高齡七十有八,難勝繁劇,早就奏請放歸田裡,此時決定重申前請,辭意甚堅,所以慈禧太後決定準他辭官。

     這本來是榮祿将剛毅留在外省的好機會,隻是慈禧太後認為兩廣的涉外事務很多,需要深通洋務而勳名素著的重臣去坐鎮。

    于是,李鴻章被内定為譚鐘麟的繼任人選。

     朝旨未下,已有所聞,李鴻章決定去看榮祿,打算探一探口氣,如果不能象在直隸總督任内,遇事可以作一半主,他還不願作此南天之行。

     一見之下,李鴻章不覺驚訝,“仲華,”他說,“你的氣色很不好!何憂之深也?” 榮祿歎口氣說:“中堂真是福氣人,‘日啖荔枝三百顆’,跳出是非圈了!我受恩最重,上頭對我的責備亦最嚴。

    這幾天,真正叫求生不能,求死不得!” 李鴻章瞿然動容,“何出此言?”他問,“仲華,你可以跟我談談嗎?” “當然!我亦正想去看中堂,倘或計無所出,說不得也要拿中堂拉出來,一起力争。

    ”說到這裡,榮祿起身,親手去關上房門,然後隔着炕幾,向李鴻章低聲說道:“非常之變,迫在眉睫!” 原來廢立快成為事實了!本是遷延不決的局面,自從剛毅在十月初從廣州回京,情勢急轉直下,因為徐桐與崇绮雖極力鼓吹廢立,但大政出自軍機,僅有為徐、崇兩人說服了的啟秀一個人起勁,自是孤掌難鳴。

    及至剛毅回京,與啟秀聯成一氣,加以逐去廖壽恒,保薦刑部尚書趙舒翹入值軍機,于是,除了早就退出軍機的錢應溥,毫無主張的禮王世铎以外,剩下的四個人,三對一,變成榮祿孤掌難鳴了! 可是,這個非常的舉動,慈禧太後拿定主意,非榮祿亦贊成不能辦!因此,他便成了衆矢之的。

    剛毅、啟秀、趙舒翹每天拿話擠他,要他松口,以一敵三,幾有無法招架之勢。

    而慈禧太後單獨召見時,談及此事,口風亦一次比一次緊,先是勸導,繼而期望,最近則頗有責備的話。

    看起來再拂“慈聖”之意,怕會惹起盛怒,幾十年辛苦培養的“簾眷”,毀于一旦。

    政柄兵權,一齊被奪,縱不緻為翁同龢、張蔭桓之續,而閑廢恐不能免! “我是盡力想法子在搪塞。

    前一陣子劉岘莊的一個電報,讓我松了一口氣……。

    ” 為了搪塞,榮祿曾建議密電重要疆臣,詢問廢立的意見。

    劉坤一的回電,表示反對,說是“君臣之分已定,中外之口難防”,這兩句話極有力量,将慈禧太後的興頭很擋了一擋。

     “可是今天十一月二十五了!慈聖的意思,非在年内辦妥這件大事不可!快要圖窮而匕首見的時候。

    中堂,我怕力不從心了!” 不等他說完,李鴻章凜然相答:“此何等事?豈可行之于列強環伺的今天?仲華,試問你有幾個腦袋,敢嘗試此事!上頭如果一意孤行,危險萬狀,如果駐京使臣首先抗議,各省疆臣,亦可以仗義聲讨!無端動天下之兵,仲華,春秋責備賢者,你一定難逃史筆之誅。

    ”說到這裡,他自覺太激動了,喘息了一下,放緩了聲音又說:“本朝處大事極有分寸,一時之惑,終須覺悟,母子天倫,豈無轉圜之望?隻是除了足下以外,更無人夠資格調停。

    仲華,你受的慈恩最重,如今又是簾眷優隆,你如不言,别無人言。

    造膝之際,不妨将成敗利鈍的關系,委屈密陳,一定可以挽回大局!” 榮祿原亦有這樣的意思,隻是不敢自信有此力量。

    如今讓旁觀者清的李鴻章為他痛切剖析,大受鼓舞,毅然決然地說:“是,是!我的宗旨定了。

    ” “但盼宮闱靜肅,朝局平穩,跟洋人打交道,話也好說些。

    ” 提到洋人,榮祿想起久藏在心的一件事。

    雖然洋文報紙對維新失敗及廢立諸事,多所譏評,究不知各國公使是何說法?早想托李鴻章打聽一下。

    不過,打聽的目的變過了,以前是想明了各國公使的态度,決定自己的最後态度,此刻他說:“為了搪塞上頭,想請中堂探探各國公使的口氣,我對上頭好有話說。

    ” 李鴻章沉吟了一會答說:“此事我不便先開口問人家,這幾天各國公使要替我餞行,如果提起來,我可以順便問一問。

     否則,就無以報命了。

    ” 到了第三天,李鴻章有了答複。

    他寫信給榮祿說:各國公使表示,若有廢立之事,各國雖不能幹預中國的内政,但在外交上必将采取不承認新皇帝的政策。

     這樣的機密大事,本不宜形諸筆墨,而李鴻章居然以書面答複,正表示他對他所說的話,完全負責。

    領會到這一點,榮祿的主意更堅定了。

     ※※※ 十一月二十八,大雪紛飛,徐桐與崇绮一大早沖寒冒雪,直趨宮門,“遞牌子”請見慈禧太後,為的是兩人拟好了一道内外大臣聯名籲請廢立的奏稿,要請懿旨定奪。

     “稿子很好!”可是慈禧太後還是那句話:“你們得先跟榮祿商量好!” 兩人退回朝房密議,決定隻傳懿旨,不作商量。

    倘或榮祿不聽,找個人出來參他,拿頂“違抗懿旨”的大帽子扣在他頭上,看他受得了受不了? 商議停當,随即出宮,坐轎直奔東廠胡同榮府。

    帖子一遞進去,榮祿便知來意不善。

    但絕不能擋駕,且先請了進來再說。

     榮祿的起居豪奢是出了名的,那間會客的花廳極大,懸着雙重門簾,燒起兩個雲白銅的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